创造性运用文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7-07-03李萍
李萍
摘 要:认真研读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价值主题,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益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浓缩教材、历练概括能力,拓展资料、丰富背景认知,迁移类比、培养探究意识,整合联系、拓展思维视域入手,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教学效益;概括能力;探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96-01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平台,也是师生双方围绕话题进行深入对话的重要载体。认真研读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价值主题,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唯教材是举,而要创造性地多元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利用,从而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浓缩教材,历练概括能力
进入高年级之后,很多课文的篇幅有了明显增加,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无法从整体视角来关照这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时,应该尝试着将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适当的精简,提炼出文本内容的核心,以帮助学生理解。以苏教版六下的《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为例,课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将军收养了日本小姑娘并精心照料她们,最后把她们送到日军指挥部的故事。课文抓住了众多细节展开描写,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情节,让学生尝试将这一故事精简成三个部分,提炼出“发现”“照料”“送走”三个核心词语。随后,教师将这三个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这三个词语将故事串联成一句话。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就有了一根主线,组织语言时不知不觉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梭了几个来回,从而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教师通过精简内容、提炼核心词语为学生搭建了深入文本的台阶,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拓展资料,丰富背景认知
有些課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无法调用相应的知识储备来解读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学的关注力单单放在课文上,还要具备资源拓展的意识,为学生多角度地补充与本课文相关的资源,从而形成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体系。例如,学习《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缺乏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的了解,难以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更不要说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应为学生出示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让学生对这一历史形成通透而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渐抵达文本内核,与作者形成共鸣,从而为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奠定基础。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围绕丰富的资源紧扣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使文本与资料融为一体,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学资源体系,丰富学生的认知储备,从而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解读。
三、迁移类比,培养探究意识
苏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为单元,将具有相同主题的课文编排在同一个单元中,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单元内课文进行联系对比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关注力仅局限在某一篇课文中,还要以单元的视角引领学生探寻单元内课文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每篇课文。例如,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总体关照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比文本之间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方式的不同。郑成功训练军队冲杀沙场,是一种爱国;肖邦用心谱曲,以退为进是一种爱国;杜甫因官军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也是一种爱国;陆游因未见南宋军队收复失地而死不瞑目,更是一种爱国。试想,如果阅读教学仅把关注力局限在某一篇课文上,学生就无法对爱国形成更深入而体系化的解读。只有站立在单元的视角上,通过对比文本内容,学生才能多角度、立体化地感知爱国的内涵和意义。
四、整合联系,拓展思维视域
教材编者在编排课文时总是会选择典型课文,并以这篇课文为基点将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向这一类文章进行拓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应该认识到教材编者的匠心用意。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之后,就应该补充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深入联系中发现这一类文本的共同特点。以《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为例,教师并没有把教学重心放在对故事细节的体悟上,而是依据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感受故事的整体脉络,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基本形象。随后,教师为学生拓展了其他三大民间故事《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并组织学生在阅读对比联系中发现这四大民间故事之间的共性,以及不同点。学生在深入研读之后,发现这些故事都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很相似,都有着真挚而丰富的情感,也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样的对比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幸福、自由自在的生活所编造出来的,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和情感。如果只进行单篇学习,学生则无法发现民间故事这一体裁的独特魅力。
五、结束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也是教学内容的开发者、运用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对教材文本进行应用,而应该根据教学设计创造性地、合理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才能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卫志骞.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03).
[2]吴文卓.解读文本,新课改下教师必备基本功[J].小学语文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