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2017-07-03任盼
任盼
摘 要:教师的态度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学生,因为他们很崇拜自己的老师。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尤为重要。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学生来说,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古诺特博士所说的这段话,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决定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学生;态度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氛围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的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作为一名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学生来说,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古诺特博士所说的这段话,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决定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
就拿我自身的例子来说吧,我认为我的初中生活快乐而令人热难忘,而高中的学习生活则过的比较压抑。当然,这与我自身对学习生活的态度有关,但我认为和老师也有很大关系。刚上初一的我刚转到一所陌生的初中,那是我谁也不认识,心里充满了害怕。那是的我在班级也不怎么发言,期中考试成绩一般。我原本以为我的代课老师可能都不认识我,为了让老师能注意到我,我就努力的学习,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让我惊讶的是初一期末考试之前,我的数学老师突然把我叫出去,当时我很紧张,脑子一片空白。然后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说:“我有个想法,我想把你转到我们班(他当时是其他班的班主任,只是给我们代数学课,他的班整体成绩好)。”在他看来可能没什么,可对我来说,这句话却改变了我,让我变的更加自信,对数学也比较喜欢,甚至现在我也可以骄傲的说我的数学学的还不错。我的初中生活从那时起就改变了,老师经常性的关心,而且经常鼓励我,更让我感动的是他还与我的父母保持联系,经常反映我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我学习的很愉快,从来没有被迫学习的感觉。而上了高中就不一样了,学习的环境从来没有这么和谐,老师当然也会关心我们,但我却再也找不到初中的那种十分和谐的学习环境。我觉得我变得比较自卑,有事也不敢和老师交流,因为上了高中之后可能老师也比较忙,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我说我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比较压抑的。
根据我自身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至于说是消极影响还是积极影响,真的像古诺特博士所说,这种决定权在老师,而不在学生。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教育的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辅助器材、编序教学、演讲或示范、丰富的书籍等,虽然这些有时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好的老师不仅要教的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要会巧妙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三、教师应扮演好“皮格马利翁”的角色
中学生大多对老师比较崇拜,他们认为老师就是权威。所以他们非常看重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评价。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中学的时候,如果那门课的老师对自己关心,在学习上经常给我们一些鼓励和建议,经常找与我们交流,我们可能会比较喜欢这位老师,从而比较喜欢这门课。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行为的形成有关,人的行为形成的最大秘密是先定为,再装为,后变为。对这句话最好的阐述就是众所周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到一个小学从1到6年级中各选出3个班,然后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他把他认为优秀的学生,也就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给了老师。这些学生有的是老师预料之中的,而有的则是老师认为的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心理学家告诉老师,要他们好好培养这些学生。八个月后,心理学家有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课堂上也比较活跃,性格也变得开朗,与老师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心理学家解释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会转化学生前进的巨大推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学习太差而放弃他。教师应该把爱带到工作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在学生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对的起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师的评价。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他们大多有这样一种反应,觉得有的老師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中等或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忽视的态度,我发现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想想,在中国,高考作为很多人人生的的第一个十字路口,这会毁掉多少人心中的梦想。
四、教师应以情感育人,把爱带给每一位学生
我经常听有些老师抱怨,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累,但却收入不高,这也许成了好多老师不负责任的借口之一。伴随着老师们的不负责任,他们失去了老师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我认为教育这个职业应该是最无私、高尚、崇高的职业,他不应该掺杂任何利益的成分。作为一名老师,更不应该被所谓的名誉和利益迷惑了双眼,从而忘记了学生。相反,老师应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也许有的学生的未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始终坚信老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学生的发展于老师密切相关。如果老师都能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不能保证他们都能成才,但是他们会有一个值得回忆的校园生活,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浅析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
[2]张国军:《浅谈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创新教育》2014年第3期.
[3]黄金苏:《论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2011年.
[4]王升美:《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华夏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