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的应用

2017-07-03游磊

青年时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游磊

摘 要:团学干部是高校各级党团、学生组织和老师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有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团学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骨干能力,更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文章梳理了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在团学干部培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努力提升团学干部培养的层次,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职院校团学干部 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够持续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团学干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工作的主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其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骨干力量,站在传承文化、探索真理、创新知识的最前沿,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团学干部的培养也逐渐规范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团学干部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求团学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骨干能力,更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团学干部的主体思想,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现实的社会意义。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内容不管表述有什么不同,灵魂是统一的。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社会组织,总是站在传承文化、探索真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最前列,意味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这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团学干部的培养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立足服务国家、社会、人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应用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应用的问题与分析

目前,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团学干部自身定位不明、吸引力不断减弱

高职院校团学干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大学生,承担着众多的团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两者没有有效协调好,统筹兼顾的话,必须会产生冲突,有些团学干部不能合理地对自身进行定位,不能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导致成绩下降或者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都影响了团学干部的说服力。高职院校团学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有些团学干部心态上高人一等,工作中指手画脚,不能及时传达大学生诉求,只为自己谋取利益,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许多大学生对于团学干部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失去群众基础,对团学干部吸引力不断减弱,不利于团学工作的发展。

2、高职院校团学干部选拔机制存在不足、自主发挥空间太小

高职院校需要让团学干部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团学干部在上任之前对岗位性质、特点的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与此同时,在对团学干部的选拔、分配过程当中,又出现简单粗暴的情况,直接由学校领导或教师干涉、任命,没有有效的选拔机制,这样影响团学干部的公信力,没有保护学生的民主權利,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平等、公正的内涵。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在日常的团学工作中,领导或老师直接机械地决策、布置和安排任务,导致团学干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自主发挥空间太小,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团学组织的发展。

3、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培训有所缺乏、流动性过大

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原因,团学干部大多实际工作周期为半年或一年,甚至只有几个月,适应期较长,流动性过大,致使工作经验缺乏,工作开展效率不高。并且,有些高职院校对团学干部的培训相对缺乏,只是局限于一些讲话或讲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培养方案和措施,新一届团学干部开展工作,只能听取上一届团学干部的建议,从中获取经验。就算有简单的培训,也缺乏真正能适用于日常工作的理论、管理、交际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就更少,不能够满足团学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影响团学干部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不可避免团学干部的流动,也难以保持团学工作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4、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考核缺乏客观

高职院校团学干部来源于学生,其言行举止、工作考核需要受到广泛的监督,并加以约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团学干部盲目被动,缺乏工作方法,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没有个人的主见,坐等领导或老师的指示安排。还有些团学干部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只注意个人利益,认为付出就要回报,服务、奉献精神不强,甚至为了争名夺利,造成内部矛盾,影响团学组织的形象和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多数高职院校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主观衡量为主,缺乏客观评估,忽视了对团学干部个人综合素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考核,有时候也没有让团学干部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缺乏激励机制,不能更好地提高团学干部的工作热情,考核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应用的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在对团学干部的培养中,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团学干部的选拔机制,有效培养团学干部的综合能力,建全监督、激励、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提高对团学干部的吸引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吸引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搭建平台,让团学干部认清自身的定位,提高服务意识,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制定规划和目标,明确锻炼自身能力的动机。加强团学干部团队合作意识,扩大交际圈,使团学干部与大学生之间团结一致,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学会尊重和互助,保持诚信和友善,发挥模范的作用,树立威信,增强在大学生当中的号召力。明确团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类型,激发团学干部的热情,增强团学干部的自信,保持工作有序进行,在大学生中间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把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不断提高活力和吸引力。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健全对团学干部的选拔

高职院校健全对团学干部的选拔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让团学干部在上岗之前,就要通过座谈会、讲座、团体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其思想动机、奉献精神等的教育和引导,让其充分了解团学组织岗位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提高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使其能够尽快进行工作状态、融入到团组织当中。与此同时,选拔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直接任命的情况,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平等、公正的内涵,增强团学干部的公信力,并且在团学组织的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充分发挥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团学干部创新精神,给予其更大的自主空间。并且,通过对团学干部生日纪念等方式,逐渐培养其对组织的规属感,调动团学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使团学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对团学干部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不断注重对团学干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在现阶段,除了在团学干部选拔、上任之前进行前期培训,还要在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建立培养的有效机制。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不能简简单单让团学干部独自摸索,要不断培养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让其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并且根据团学干部自身的个性特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使团学干部能够在其最为专长、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也能更好地促進团学干部的成长。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还要特别注重长期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团学干部队伍的流动,提高工作成效,保持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工作的延续性。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重视对团学干部的考核

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对团学干部的监督和考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让团学干部不断地、广泛地接受广大师生的指导和监督,畅通相关的渠道和平台,对于团学干部平时出现的失当、失职的言行举止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改进,以有效地提高团学干部的公信力。与此同时,要不断扩大团学干部的标准和范围,定期对团学干部进行必要的考核,由高职院校各渠道的师生代表对团学干部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评测。加强思想引领,让团学干部虚心接受监督,有利于团学干部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的约束,并且能够促使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成效,发挥团学干部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团学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保证团学干部健康成长成才,进而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杨敏.浅析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展[J].教育与职业,2011(30).

[2]王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三原则[N].光明日报,2011-11-2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