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与对策

2017-07-03周伟

青年时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周伟

摘 要:社会转型时期,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困境问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职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业务很多困惑,等等,解决就业创业的困境应该通过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深化合作院校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创业培训。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的意义

一是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就业问题是民生的基础,是大学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校毕业生是社会新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充分就业是一个大问题,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的民生直接影响高校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业问题是国家政府的巩固与稳定,是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就业与创业相结合,推进学校整体提就业工作质量,更好地推动就业。创业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加强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就业的概念,教育、就业教育为基础,以增加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你不能把教育和工作分开,这两者并不是教育和教育的对立面。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可以推动和促进就业。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总体结构问题依然突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深化,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高校毕业生加入了失业大军,其日益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如用人单位“招人难”、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原因并存,并有趋于正常的趋势。

大学毕业生有很高的职业期望。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政府部门工作,其次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寻求发展机会,希望在这个城市立足,有很大一部分的年轻人试图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系统”的悲剧性的一幕出现在数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由于社会需求持续攀升今年以来,毕业生的预期工资增加,地区,行業,热情的城乡基层、艰苦行业就业下降,在选择职业是普遍现象,“工作”的心态,这是正常可能会失去他们的工作。

信息不对称导致“很难找到”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大学毕业生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期待着,永远希望能够在第一份工作中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能力。然而,由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需求信息知之甚少,而不是处于被动状态。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高校扩招后就业困境的长期存在,用人单位“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不断上升的人才规格,适合学生,是采用本科生,研究生,即便如此,研究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的竞争算子与高职学生的位置。一般来说,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很难解决“难找”的工作和“难招”毕业生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低收入群体积累了社会风险。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以及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型城市进行毕业选择。但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期望较高,往往是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之间“切换”、频繁跳槽、没有固定工作,他们在城市中暂时“漂移”,形成了一个低收入群体的大学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仍将寻求一个满意的工作不断的斗争,但当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心理层面产生相对剥夺感,和这种不足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他们不考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指导措施,很可能形成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孤岛”现象,长期积累社会风险。

三、高职院校面对就业创业困境的策略

一是政府应该为毕业生创造就业和创业的良好环境。政府应该加快经济发展,为毕业生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要继续关注和促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制度,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大学毕业生不仅应该是社会现有的竞争对手,挤掉了工作岗位,更应该是新工作的开拓者和社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出台鼓励各类资本投资于高新技术实体的政策。建立大学生基础,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和其他服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将在审批程序、金融贷款、企业注册和税务等方面得到特别优惠。

二是社会媒体组织需要营造舆论环境。大学生就业社会过渡的概念在我国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封存在人们心中很长一段时间的人五等,官九年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的劳动者同意的想法的高低点,形成一个社会意识的人才行。同时,我们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公共支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毕业生应适当调整就业预期。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热门产业毕竟是少数,它吸收毕业生的能力有限,大量的地方不被学生和工业重视,但是对大学生的需求却很大。同时,建议建立国家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需求预测的研究和报告,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周到的就业服务。

三是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缓慢。加强毕业生就业,增加就业。教育部的年度就业率会给学校带来压力和动力。以就业为目标市场,招聘学生。高校改革要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紧密结合。本课程的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应符合市场的需要。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反馈”的系统“高校学生高等教育”,和其他系统领域的科学发展,根据不同专业的科学,增加社会需要专业招生,控制长期职业发展的规模和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招生的数量减少甚至停止招生。我们将继续在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在表达他们交流能力的能力上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学校应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的沟通、与团队的整合。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是缩小教育与市场需求差距的有效方法。

四是继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指导的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对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始终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弥补以前的就业指导的缺点,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高职院校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就业指导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并逐渐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期间的学校,就业指导的同时促进生命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受人尊敬的参与热情。

五是培养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首先是建设校园就业和创业平台,加强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实践。构建校园就业和创业平台,是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业和创业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创业、锻炼、学习、交流、参与、实践机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其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感染的作用,通过校友典型的先进行为感染和榜样作用,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高校联盟组织作为教育的训练职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高校共青团俱乐部是先进的、有组织的、有思想的、培养人的人性、主动性、质量、取向、资源特色和优势的,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在过去的社会实践中发展的过程。通过社会实践,它将促进理论知识和学生学习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的观念,是有益的。

四、结语

总之,找工作的困难和经济发展的解决办法取决于制度改革和思想的更新。它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大学、社会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琼.是工作“难找”还是人才“难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

[2]赵彩瑞.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树立现实的就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