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及理路

2017-07-03纪靖欣

青年时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有效性高校

纪靖欣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确把握教育的对象,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实际意义。本文将简单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的提出及理路探究,旨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性

教育对象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认识、教育以及对其进行改造的对象。教育对象可以分为两种层面,在广义层面上,教育对象指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从狭义层面上来讲,教育对象仅包括受教育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本质要求高校必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以便提高教育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性概述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该内容在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想要对该内容深入了解,可以通过马克思提出的相关概念来理解——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主要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通过马克思的话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作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向,需要注重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方式,克服学生已经弱化的思想倾向。此外,教育对象的有效,需要有效的把握和引导。把握对象,主要是对高校学生的本质、特点等方面进行有效掌握;引导对象,主要是指对高校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和针对性引导,并产生实际效果。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主要是指有效指向、把握并引导学生[1]。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教育对象分析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就必须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重视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通常会采取“外部灌输”的方式,学生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导致主体性地位被忽视。在课程次数少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无法估计每个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被忽视。在考评方式上,基本上以笔试形式为主,导致学生很难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相对应的能力也受到限制。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有效性,第一,要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将每个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发展人格的人,而不是强制被灌输和改造的工具,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做好引导者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第二,教师应当唤醒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能力。高校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其对自己主体性發展的认识越充分,就越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发挥自身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应当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体验,不断加强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其主体性发展意识,自觉提高认知思想政治的觉悟。第三,教师应当培养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上以及课下多与学生们交流,了解并关注学生们的优点、兴趣和爱好等,关注其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尽可能为学生们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和气氛,培养其主体性形成并发展[2]。

2、满足高校学生的合理需要

在传统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强调整齐性,忽略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导致高校学生在思想上不能够展示出个人的特点,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上,通常都会从社会的整体需求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注较少,难以满足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为了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满足高校学生的合理需要。第一,要科学评价高校学生的需要,有效抵制学生不合理以及不正当的需要。满足高校学生的各项需要,就必须要做到以科学的评价为前提,教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帮助高校学生正确区分和鉴别自身的需要是否得当,鼓励一些促进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需求观。第二,满足高校学生的合理需要,提升其层次和境界。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物质需求,如:让高校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贫困补助等方式来保证物质上需求的满足。此外,还要在满足高校学生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即在思想政治课程上为学生们推荐经典的名家名著、播放经典视频、传统红色校园文化等,以此来满足学生们的精神需求,激发起更高层次的精神进步[3]。

3、解决高校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课程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相关问题的教授。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时间更加充裕,人际交往会更加广泛,使得其生活经历变得更加丰富,如学习活动问题、恋爱问题、自我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但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上并没有真正阐述如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此外,思想政治课往往会忽视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存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为学生考虑个人问题方面较多、关心集体问题较少、对他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宽松、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第一,要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能力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效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适当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安排更多内容,如进行小班授课、增加思想政治课的课时,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和考察学生思想现状,以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第二,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如在构建健康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差、访谈等,深入了解,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4]。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有效性势必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能够提高教育对象的有效性,高校要在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发展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正当的需要,并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林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及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138-142.

[2]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李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有效性高校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