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主体思想探究

2017-07-03宗婷婷

青年时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习近平

宗婷婷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判断、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在这些理论成果中,凸显人民在中国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思想是其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之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紧紧抓住“发展经济,服务人民”这条主线,是推动理论建设的关键,也是验证理论价值的尺度。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最大的特色。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主体思想

习近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功的实践经验提炼和总结为规律性成果,并以此指导新的经济发展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特色,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党性。习近平经济理论的人民主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一、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过程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的渊源

第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民本思想。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深远。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本思想。在《尚书·五子歌》记载:“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看到了人民决定国家兴亡的巨大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尊民爱民;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揭示了人民的主体性地位。这些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宝贵财富。习近平吸收和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结合新时期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功的实践经验,继承并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

第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1]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分析并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刻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方式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利益呐喊。最后,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设想是能够满足所有人需要的、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政治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也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过去95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习近平要求全党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已经成为文化基因渗透在各届中央领导集体中,虽然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

二、人民主体思想是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过程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各届领导人历来重视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方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不俗成绩更加证明了我党在经济发展中一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正确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共同富裕道路,继承并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色所在,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才能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明确主线和方向。

(二)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体现

第一,把人民当做经济发展的目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了习近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也体现着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其中的协调、绿色、共享就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思想。例如协调和共享就是为了解决人民利益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绿色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把人民当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同时把人民当做发展目的也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途径。

第二,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要素。习近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认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真正的英雄,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努力践行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

首先,把人民当做发展经济的动力之源。发展经济最大的动力蕴藏在人民中间,从人民群众身上发展经济发展中问题,再依靠人民大众找出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还要进一步发动人民群众去贯彻新的经济政策,整个经济发展周期人民群众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想实现中国梦,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艰苦奋斗。这就将中国梦的理论构想同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促使全体人民为之奋斗,把人民当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次,把人民当做推动经济改革的主体力量。经济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事业,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才能赢得民心,减少改革阻力;坚持改革依靠人民,才能在人民中汲取力量,顺利推进改革;坚持改革取得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彰显经济改革的意义所在,推动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组成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中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艰难局面,面对这种形式我国提出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全方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经济改革的积极性,把人民当做推动此次改革的主体力量。

第三,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经济发展成果的检验标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果的标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此,党中央反复强调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要踏踏实实为民做实事,尽最大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人民利益放在突出位置,让人民生活富裕、心里满意,实现真正的共享发展,才能保证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三)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了人民积极性,使人民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更加支持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并积极投身到新的经济建设中去,形成民拥护党,党为了民的良好局面。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人生精彩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第二,为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以贯之的主线是发展经济,满足需要。[3]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只有将两个方面充分结合,努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以此来满足人民的需要,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今后我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政策制定中,都会以主线为依据,以人民利益为尺度,将人民主体思想揉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肌体,成为中国经济理论的血脉。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4]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释体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时代要求,对凝聚民族力量、激励全体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供了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标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关键在于践行共享发展的理念,体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政策理论都要放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检验的标准就在于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而是要在体现在经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每个方面,落实到行动,并最终接受人民的检验。

三、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主体思想的实践路径

第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好的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不断推进关于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說就是要发展人民民主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要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要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提高共享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制度;要不断完善扶贫政策,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在经济发展中,只有让制度先行,才有实践的保障。

第二,以“问题倒逼”为根本举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体制阻碍了人民利益的实现,即所谓“问题倒逼改革”,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新时期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5]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把人民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倾听人民呼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并且在“问题倒逼”中牢牢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根本举措。

第三,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走共同富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观点,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的理论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但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目前的突出问题。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让人民能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一起进步的机会”。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6]。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渗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主体思想的发展史。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键在于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智慧”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儒,刘鹏,杨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78-82.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6.

[3]本书编写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03.18.

[5]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01.01.

[6]本书编写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