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

2017-07-03马欣欣安芳俞佳豪杨迪孙玉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马欣欣++安芳++俞佳豪++杨迪++孙玉康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讨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苏南模式;土地集约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07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市和农村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2017年的《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7%,預计在2020年将超过60%,但是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乡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集中的时期已经过去。城镇化的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幅度已经大大减弱。而未来中国城镇化会实行什么样的形式,需要观察和研究。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生活的复兴,是未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一大趋势,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农民都栖身于城市,而是让生活在乡村的人达到城镇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享受乡村的美好环境。

1.2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苏南地区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发源地,而无锡作为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区域,研究“苏南模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其不断转型创新的演变过程,对于我国当代城市化路径的研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环境下,无锡市已进入“城市提质、内涵发展;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发展转型新阶段。《无锡市“十三五”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报告中提出,推进形成无锡市“一体两翼、一轴两带”、市区“一主双群、两带三心”的空间架构,加速实施区域融合策略、城乡一体化策略、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安全保障策略,同步开展七大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行动。

2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2.1城乡一体化在无锡的历史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即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从而形成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的城乡一体化的方式和路径,即所谓的“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的本质是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城乡产业协调互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采取“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方法,以达到协调工农关系,稳定农业生产的目的。这一模式也激发了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苏南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凭借持续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在2007年,苏南地区就已先后达到了全面小康的水平。

尽管无锡市通过“苏南模式”中的“三个集中”方针(即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实施、“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约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方式、坚持农工结合、统分结合、产销结合的运行轨制、和建立“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农业投入制度,确实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一方面,当地的乡镇企业规模较小,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很难实现;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企业的商品质量很难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特别是2007年的无锡蓝藻事件的发生,才使得无锡工业发展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

2.2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耕地后备资源紧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截至2016年,无锡市域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326%,是江苏省内最高,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产出为51088万元/公顷。而世界上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新加坡,虽然早在2008年达到了25%土地开发强度水平,但其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产出高达363万美元/公顷。可见,无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上升的余地。

同时,无锡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张,有着较高的土地开发强度,而国际上对区域开发强度的警戒线是30%,使得无锡市必须走存量用地开发的城市更新之路,节约土地开发已势在必行。

2.2.2城乡发展存在区域性不协调

无锡市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面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以锡澄沿路产业带为例,惠山新城计划发展新兴产业园区,主要发展锡澄联动的现代化战略中心,而江阴将南部六镇发展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两地产业无法形成一体化互动;而对于环太湖产业带,宜兴计划打造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低碳生态经济带。但由于行政区的阻碍,环太湖产业带没有和市区形成直接的高速连接,使得无锡与宜兴环太湖产业的共同发展成为空谈。

2.2.3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

通过多年的不懈整治和努力,无锡地区在环境基

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无锡市域内太湖水域总体水质已经有所改善;市区新增绿化面积自2016年已达200万平方米,湿地修复面积4500亩;完成100个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理示例。但同时,因为无区域的工业基础大,所以节能减排压力依旧较大。目前全市危险废物焚烧能力缺口较大,畜禽养殖量小、分散、点多,其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

3无锡市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对无锡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地区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是以,在研究完善無锡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时,要充分联系当地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近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从而进一步推进、优化无锡市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3.1乡村城镇化

在无锡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主要的特点就是乡村城镇化,而无锡城乡一体化的成功之处则是以小城镇为建设重点的乡村城镇化发展。无锡的乡村城镇化应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要方法,加速发展小城镇,从而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转向小城镇,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居住、就业,施展小城镇的聚集人口、经济效应,从而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起重大意义。无锡应持续注重小城镇规划建设,确保每个乡镇都有正确规划,着重关注重点小城镇的规划,确保了城乡一体化的科学规范及可持续发展。

3.2融入长江三角洲,打造无锡都市区

在201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出台之后,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有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的机会。而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更要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在社保、医疗、公共交通等政策方面,要积极做好与其他城市的对接与融合工作。

同时也要着重打造无锡都市区。通过完成以无锡为主,江阴宜兴为辅,其他小城镇共同组成的无锡都市区,扩大无锡都市区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锡澄一体化、锡宜一体化进程。

3.3加快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截至到目前为止,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无锡已经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在接下来,无锡应加大建设国家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力度,从而形成国家生态城市、乡镇、村庄统一系列的生态结构,并完成各区域主体功能规划。在低碳城市方面,持续推进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的建设脚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要积极主动使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完成城市资源的配置优化配置,及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推进传统城市一体化途径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统筹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兴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7.

[2]聂磊.苏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6,(6).

[3]贾雷,吴霞.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的两种模式及启示[J].福建金融,2016,(4):3336.

[4]郭虹,康维波,张红云.实现山东省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探究及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党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2730.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