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一施多效”减量施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7-07-03许艳云张舒刘美刚刘梦泽徐荣钦
许艳云张舒刘美刚刘梦泽徐荣钦
(1.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 430070;2.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 430070;3.湖北省仙桃市植保站 433000;4.湖北省孝感市植保站 432100)
水稻病虫“一施多效”减量施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许艳云1张舒2刘美刚3刘梦泽4徐荣钦1
(1.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 430070;2.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 430070;3.湖北省仙桃市植保站 433000;4.湖北省孝感市植保站 432100)
2015年~2016年,我省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807),同时列入湖北省农科院创新中心项目(2016-620-000-001-017)。为减少农药用量,我们开展“水稻病虫一施多效减量施药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即在水稻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选择合理高效低毒药剂,达到多种病虫同时兼治的效果,既减少农药用量,又能控制病虫危害。
1 试验地点与规模
地点:仙桃市、孝感
试验设计:设9个小区,3次重复,每个示范区1hm2,药剂对照区1334m2,空白对照区300m2。
2 研究示范内容
2.1 研究内容
探索以水稻生育期为节点的“一施多效”技术的可行性,为中稻病虫害防控减量施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中稻病虫害防控减量施药的核心技术是“三改三减”,“三改”:一是改进防控理念,推进总体防控。防控对象由病虫单体防控改变为重大病虫总体防控,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害,使病虫害发生范围减少、程度降低。二是改进防控时期,推进过程控制。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平衡单一病虫防治适期,确定重大病虫总体的防治时期,改变病虫发生时段为中稻生育时段上重大病虫总体的防治时期综合施药。三改进施药技术,推进科学用药。用好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一药多治,并合理添加喷雾增效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用好械,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喷雾对靶性,提高农药利用率。“三减”:一是减少施药次数。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二是减少施药剂量。在关键时期用药、对症用药、用好药、适量用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把过量施用减下来。三是减少农药流失。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2.2 供试药剂
a)200g/L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667m2用量10mL。
b)25%吡蚜酮(神约)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防治稻飞虱,667m2用量20g。
c)32.5%苯甲·嘧菌酯(又胜)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667m2用量40g。
d)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稻瘟病,667m2用量100g。
2.3 对照药剂
a)480g/L毒死蜱(乐斯本)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667m2用量100g。
b)25%噻嗪酮(川珊灵TM)可湿性粉剂,江苏灶星农化有限公司,防治稻飞虱,667m2用量40g。
c)500g/L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667m2用量100g。
d)24%井冈霉素A(菌刀)水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667m2用量20g。
2.4 试验示范作物
中稻(示范地主要栽培品种)
2.5 防治对象和施药时间
防治对象为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第一次施药时间水稻分蘖期,第二次施药时间水稻孕穗期。
3 研究示范结果
仙桃、孝感两地针对水稻主要害虫在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平衡单一病虫防治适期,按照作物生育期进度确定重大病虫总体的防治时期,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和低毒高效农药的防治对象,合理选用农药,同时兼顾多种病虫的防控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稻整个生育期,前期在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只用防治2次,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3.9%、96.9%、89.8%、81.6%。即在水稻分蘖期选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667m2+32.5%苯甲·嘧菌酯40g,对水45kg喷雾防治;在孕穗期选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10mL+32.5%苯甲·嘧菌酯40g+25%吡蚜酮20g,对水45kg喷雾防治,田间稻瘟病和稻曲病发生较轻。
4 结果与讨论
近5年,我们一直在水稻主产区不同县(市、区)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试验表明:在合理配方施肥和科学管理田间农事操作的情况下,播种期采取药剂拌种,从返青期开始灯光诱杀,6月中旬~9月下旬,可开展性诱剂诱杀,重点是二代二化螟、三代稻纵卷叶螟,同时在分裂期可选择生物农药BT16 000IU/mg苏云金杆菌WP100g添加25%吡蚜酮20g防治二代二化螟、三代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可选用24%井冈霉素水剂40mL~60mL/667m2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如果同时有稻瘟病发生,可选择5%诺沃霉素可湿性粉剂100g~200g/667m2,或用枯草芽孢秆菌10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67g~100g/667m2防治。在中稻整个生育期,前期在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如果病虫发生较重,可适当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只用防治2次即可,即在水稻分蘖期选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667m2+32.5%苯甲·嘧菌酯40g,对水45kg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在孕穗期选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10mL+32.5%苯甲·嘧菌酯40g+25%吡蚜酮20g,对水45kg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和稻瘟病。
表1 试点地药剂防治效果
S435.13 文献识别码:B
1005-6114(2017)03-022-002
2017-02-15
许艳云(1965-),女,正高职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