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风云
2017-07-03董萍受访者提供
文:董萍 图:受访者提供
建盏风云
文:董萍 图:受访者提供
南宋 建窑乌金釉撇口盏口径17.2cm,盏高6.5cm,足径4.5cm此盏为大撇口盏,浅腹,从盏心到口沿向外翻撇,呈喇叭状。胎体呈灰黑色,口沿处有老金镶嵌,底足刻“一”字款,修足干净。釉色自然清润,釉面光滑细腻,光照间可见丝丝纹路流转,底部带三滴釉珠
2016年9月15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上,一件南宋建窑油滴盏以1170.3万美元(约合7807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建窑茶盏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个消息,已成旧闻。然而,这个拍卖纪录给建盏(老窑)行业带来的“蝴蝶”效应才刚刚开始。过去五年,建盏已经完成了一波上涨行情。人们关心的是,在国际拍行的影响下,国内建盏市场是否也会紧随其后?未来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
乌黑的铁胎,经过千年土浸已经十分斑驳
一路飙涨
“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对建盏不认识,一个价格几十块的老盏,放到现在肯定要几十万。花一二百块的老盏现在肯定是上百万。”谈起这些年建盏价格的飙涨,谢明锋颇为感慨。
谢明锋是福建邵武人,在当地的水吉镇用古法原矿、龙窑柴烧新建盏。他同时爱好斗茶和收藏老盏。他收藏有几十只老盏,有5只他自认为是精品建盏。他从小就接触了大量建盏,2000年开始专门收藏建盏。
据他向《收藏·拍卖》记者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闽北地区到处是出土的老盏,当地人称之为“黑碗”,或者 “太阳丝”。这种“碗”看起来又黑又厚又丑,往往被随手就扔掉。即使有一些精品盏,价格也不过一二百块钱。
2001年,中国大陆开放香港自由行,初次到香港的谢明锋惊讶地发现,有朋友一家人都在香港古玩街(荷里活道周边)专门做建盏生意,哥哥在香港开店,弟弟在闽北收盏。那个时候,因为在国内不被认知,大量建盏经由香港销往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
张涛在上海虹桥古玩城经营茶具。因为喜欢茶,也喜欢上了建盏,曾经收藏几百只老盏,也是资深建盏行家。据他观察,建盏从2011年开始才被市场认知。2013-2015年蓬勃发展,大量藏家进入追涨。2016年后进入理性的发展阶段,藏家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精品盏,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
实际上,国内建盏行情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起步的。2011年5月,伦敦苏富比的一件兔毫盏拍出110万英镑,按照当时汇率相当于人民币1174万元,这是第一个破千万的建盏。2015年,佳士得拍卖一件201万元。据建盏藏家和行家朱金水估计,同样的东西在国内拍卖绝对不会超过50万元。相比海外,国内拍行起步比较晚。2014年后,才陆续在香港、厦门、北京的拍卖行有建盏成交。
毫无疑问的是,建盏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一波神奇的上涨行情。资深收藏家高鹏飞告诉《收藏·拍卖》记者,他在1999年买入的一龙窑兔毫完整器才1800(普品),如已经价值50万-80万。厦门博美拍卖行董事长王志勇也表示,近4年来,建盏一直走高,精品建盏的价格甚至是每年翻番增长,三四年前是几十万级别,现在拿出来都是百万。而且现在的行家藏家越来越不舍得拿好东西出来了。
朱金水说:“2014年,我卖出去上千只小盏,现在要想再到建阳把它们买回来,已经根本不可能了。第一我已经不能组合这么大的量,第二品质上已经降低好多,第三价格也已经高了好多。”
海外拍行历年建盏拍卖纪录TOP8资料整理:自媒体“建盏君” 截至2017年4月
金油滴口径12.8cm 高6.8cm谢明锋收藏
谁在玩盏?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宋徽宗曾在《宫词》中赞道,用兔毫建盏烹茶,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进入梦乡。“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 北宋诗人黄庭坚描述了与诗友品茗斗茶时,兔毫盏之内声音如松风,茶汤如蟹眼。在宋代,建盏是上至贵胄文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的茶器。到了现在,到底是谁在买盏玩盏?
朱金水曾几次到日本购盏,他看到日本的茶道文化一直被比较好地传承,民间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建盏,并不轻易示人,数量难以估量。在日本寺庙,一次茶会300多个僧人席地而坐,一起喝茶,用的都是传世的老盏。
作为资深行家和藏家,朱金水先后在闽北、厦门、北京经营建盏。他对于建盏的市场了如指掌,据他透露,目前精品老盏主要集中在闽北当地6个藏家手上,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有几百只精品,这些人大都比较低调。朱金水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朱金水也面临着生货枯竭的难题。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建盏大量出土的情形已经不再。另一方面,建盏收藏群体在不断扩大。2011年之前,还是建阳当地人在玩,2011年之后茶道爱好者开始进入,慢慢扩展至外省乃至全国。
朱金水的客人中,各种身份都有,实力比较强的是商人、艺术家、演艺界的人,往往出手买盏就是几十万。他告诉《收藏·拍卖》记者,现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买盏玩盏。
“能花3万-10万买盏人,几乎都是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中产阶层。在北京,这样的群体并不少。他们文化底蕴比较深,购买大多出自喜欢而并非投资,占到整体客群的30%。而且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玩盏。”朱金水说。
“保守估计,全国各地古玩城建盏的成交额有几个亿,其中70%是茶道爱好者。和其他老窑相比,建盏实用性更强。除专业玩老窑的藏家,还有一个庞大的茶道爱好者群体。玩茶的人并不缺钱,他们在逐渐提升饮茶标准,追求茶文化,所以建盏的价格相对更加稳定。” 张涛说。
为何天价?
一只建盏到底值多少钱?在谢明锋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件顶级建盏,在倒卖的贩子手上,可以卖到几万。到了行内人手上,可能价值几十万。拿到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也许能拍到上百万。如果哪天马云开始玩茶道,也许几百万都愿意。他认为一只建盏的价值和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有关,和谁拥有它有关,和认识程度也有关系。但其最终的价值,是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享受。
实际上,在行内一只老盏的价值是有相对固定的判断依据的。在张涛看来,建盏的价值首先和釉色、釉光以及器形密切相关。如果单从釉色来划分,油滴盏、银毫盏、乌金釉,然后是兔毫、黑釉,品级逐渐从高到底。因为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概率越低则价值越高。如果单从器形上来划分,又划分为供御形、束口形、撇口形、小兜形。主要依据工艺的成熟度和美观度来划分等级。
张涛认为,一般而言釉色越高级、器型越高级,尺寸越大则价值越高。但由于建盏在烧造过程中,有很多不可人为控制的因素,行业内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大致的脉络。因此更多是靠个人经验、经济能力和偏好来判断,跟藏家对于市场的理解也相关。
某建盏行业媒体创始人认为,建盏的价值主要看稀有程度。釉色主要分曜变、油滴、兔毫、乌金、杂色,价值并不是一定的。银毫可能会比油滴贵。杂色釉中的茶叶末可能会比兔毫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宋文化颇有心得的谢明锋认为,建盏的价值有深厚的文化支撑。在两宋三百多年文化里,建盏一直是茶文化最重要的承载器物。这几年传统文化回归势头非常猛,茶道渐起。加上建盏的实用性强,有着入窑一色,出窑变幻无穷的美感,未来必然会受到更多人追捧。
可以总结,过去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因为建盏的文化底蕴、历史价值、社会地位、审美价值以及实用价值被不断发掘和解读,在藏家、行家的助推以及国际拍卖行的造势下,演绎出一路蹿红,势不可当的情形。
未来是涨是跌?
实际上,建盏价格在经过前五年的狂奔之后,去年下半年出现回落。对于这种回落,行内人士认为,回落的主要是那些品相不佳、做工不精,价格被炒得过高的建盏。人们想用同样的钱卖到更好的东西,所以这是“理性回归”。真正精品的建盏价格,只会一直走高。
张涛跟《收藏·拍卖》记者讲了一个例子:曾有一个朋友,前两年花了4万元买了一个龟裂纹的建盏,他感觉匪夷所思。因为龟裂纹属于宋代的非标准器,是残次品,无法列入收藏范畴,为何会卖到这么高价?他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程度是认为炒作因素。可以看到,这两年龟裂纹价格已经明显回落。
相比国外拍行建盏成交屡创新高,国内建盏拍卖一直处在非常边缘的状态。某拍行从业人员对《收藏·拍卖》记者分析:“相比国外拍卖市场,国内受限于《文物法》,国家明令禁止宋瓷的交易,国内没有公开拍卖流通的市场,没有形成一个价格体系,也没有大力的宣传和专场拍卖。拍卖行很难有系统和规模地去推动建盏。在未来的三五年,也很难看到管控的放松。对国内大部分拍卖行而言,包括建盏在内的老窑是不得不暂时放弃的一个领域。”
不但如此,随着建盏的身价暴涨,假货也越来越猖獗。厦门博美拍卖的王志勇说,目前出现了一些高仿的技术,已经在图片上无法判断真伪,甚至拿给一般的行家,也容易看走眼。行内对于鉴定还有比较大的争议,比较公认的方式是“打胎”,即从胎底挖一部分作科学鉴定,但这会对盏造成破坏,他建议购买建盏,一定要找可以信任的行家多看看。
除此之外,藏家也还需要学习和成长。张涛认为,目前建盏基本上还在小圈子里流行,包括建盏爱好者和茶道爱好者,国内鲜有体系化的建盏藏家。一旦有眼光、有经济实力的人开始收藏,建盏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广州资深收藏家高鹏飞也看好精品建盏的逐步走高。他的判断依据是,尽管建盏的价格已经不低,但相比明清官瓷整体仍低五至十倍。建盏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神秘性以及难以复制。从市场角度看,买器型完整、显毫的南宋龙窑老盏为首选。
目前,包括建盏在内的宋瓷板块整体都被低估。随着中国藏家们越来越多走出国门,他们会发现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日本博物馆中的国宝,8件瓷器有4件是建盏。大都会、洛克菲勒、法国集美等顶级博物馆都收藏有建盏。反观国内的博物馆,收藏建盏还非常少。未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精品建盏一定会不断增值。
(编辑/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