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明的声音,让你的耳朵触电

2017-07-03墨羽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收藏·拍卖 2017年6期
关键词:皮埃尔坡道声响

文:墨羽 图: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透明的声音,让你的耳朵触电

文:墨羽 图: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天使坠落 皮埃尔-阿兰·雅弗雷努

声音与造型,二者分别在时空和空间的有序变化中产生了韵律,当它们与现代多元的科技手段结合,便产生了新媒介艺术,声音变得可见、可互动;视觉艺术也因为声与光的加入而增添了在时空上的维度。近期,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年度大展《透明的声音》以透明为题,汇集各国艺术家,一同探讨听觉、视觉与科技结合的多元面貌和无限可能。

声音与科技的时空错位

2017年5月8日,《透明的声音》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为2017年中法文化之春(上海地区)的开篇之作,策展人詹姆斯·吉鲁东依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独特空间结构,将中国、法国、美国、比利时等26位艺术家的45件作品分布在核心筒与回旋坡道展厅里,演绎出了一场光与影、明与暗、声场与视域、人工与科技之间的时空错位。

据美术馆新媒体部刘檀介绍,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拥有1000 多米展线的回旋上升式坡道,是国内最长的坡道展厅,充满律动感。坡道不仅将各功能区域有机串联起来,同时也打破了美术馆建筑的传统,使参观者可以体验在空间中的连续运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坡道展厅地面以 4% 的坡度缓慢上升,每层展馆的坡道连接处均有 40平方米的水平地,艺术作品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观众沿坡而上,且行且看,同时体会空间的连续渐变。

多媒介手段透视声音

《透明的声音》以“透明”为主题,展现了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视觉艺术、音乐、剧场、科技对“声音”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表现形式、载体和信息的跨领域的探索。声音,不仅变得可听、可见、可感知、可传播和可互动,亦从传统的音乐和表演中脱胎而出,演变成一门独立且贯通的艺术门类。本次展览也勾勒了近五十年内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对声音的运用和解读,让人更清晰地意识到声音在当下艺术和科技的进程中作为新媒介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本次展览由“玻璃、光与影”“声响空灵的空间”“静默,微乎其微”“虚拟领地”四条线索交叉构成。

此处时间长流 帕斯卡·弗拉芒,让-弗朗索瓦·艾斯塔杰,亨利-夏尔·卡杰

玻璃、光与影

这一单元表现出了“透明”所含的光学状态以及视觉表达能力。德尼·凡桑作品《此时此地》,在玻璃板上用金箔书写出了汩汩声流,置身《此时此地》,仿佛掉进了透明玻璃八音盒内部,一个线条、声音和光线交错的空间,就像一场不会苏醒的梦。皮埃尔-阿兰·雅弗雷努的作品《天使坠落》,具有神圣的仪式感,走入一片黑暗中,一个盛满了红色液体的巨型玻璃盆被放置在方形碑上,一束纤细纯色激光从上方笔直射入大盆的中央;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滴水,仿佛一颗闪烁的红宝石,以让人晕眩的方式坠入光的细纹里;作品现场模拟了翅膀拍击以及水滴穿过空间的音响效果,在不可预料的一刻,水滴坠落,伴着回声,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声音事件;观众可以沉浸其中长久地端详、倾听,以等待命中注定的下一刻。帕斯卡·弗拉芒《此处时间长流》利用图像的幻化和消解,让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若隐若现的不确定空间,图像缓慢铺张并互相覆盖,揭示了它们转瞬即逝的性质,声音在几条轨道上传播,安装在六个播放地点,把观看者置于注意力极度紧张的境地……这些作品借助各种透明/透光材料和技术,扩大了不同官能之间的信息交错,产生前所未有的感官合击,呈现出了一种“可感知的诗意”。

声响空灵的空间

第二单元则表达了策展人对于“声学建筑”的阐述:杨·奥拉瑞与塔菲克工作室的作品《72击》是一个互动式声光装置,光线和声音在空间中穿梭,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创造出属于自己逻辑的声响和光线:皮埃尔-洛朗·卡西埃的《听觉义肢》扩大了观众对于声学空间的体验,耳机外的两个塑料圆锥聚焦从听众两侧传来的声响,通过增强声响并把左右耳对声响的感知分离开来,表现出多重细微的声音;《绿色声音》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在展览空间内重现了花园的视听环境……在这个篇章中,以空间化设计为基础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声音在空间维度上建立起的一座座“听觉大厦”。

72击 杨·奥拉瑞,塔菲克工作室

绿色声音 皮埃尔-阿兰·雅弗雷努

静默,微乎其微

进入最后一个单元,让人们通过静默理解听觉的本真。《椭圆》是一件让人耳朵触电的作品,十六支三脚架围成一个椭圆,架上的麦克风用来聆听而非诉说,不经意间凑近其中一个,细微的声音脉冲仿佛电波一样让人颤栗;米歇尔·弗朗索瓦的作品《在霓虹灯上走过》包含了声响和沉默的关系,观众被投射到步行者的脚步里,仿佛感受到玻璃碎裂的状态变化,但现场并没有任何声响;江元皓的一组《见花又是花》低调但同样不失静默;作品《水的悬滞》与《墨的悬滞》尽管静止而静默,但结局未曾可知,它徘徊在轻巧与沉重之间,始终等待着解脱;萧昱的《想太多就会……3号》中竹子的扭曲虽然无声,却呈现出声音的张力;《幻影》以一个30米长的卷轴风景图,演奏了一曲悬挂而沉默的乐章……整个展览将上述八个装置融为一体,用声响直接勾起想象。

我们几乎用两个世纪打造了一个世界性大脑,其中的每个人始终保持着互相连接和交流。在这个“信息场域”中,我们的生命已经数码化并仰赖于此。策展人在“虚拟领地”中,让物态和数码以不同的态势混杂,重新把知觉带入虚空之中。比如之前提到的皮埃尔-阿兰·雅弗雷努的《绿色声音》,借助有动作捕获功能的智能手机,由电脑按照算法实时更新呈现效果,让参观者主动参与到声音的建造之中;而斯特凡·博瑞尔、克里斯托弗·勒布雷东和随机实验室的作品《智能领地-嬉游曲》像一片智能手机森林,每部手机互相联系、倾听和应和,萤火虫一样忽闪着光亮;艺术家把人类快乐的笑声拿来作为素材,当观众给予作品不同声响时,作品回馈的也是不同的笑声,仿佛在说“欢迎进入后数字时代的花园”;而格里高利·沙通斯基的《地平线》则提醒观众:“网络是由一个重型架构组成,它可以是大洲之间的电缆,也可以是一个集合因特网数据的空间。”没错,世界变得越来越“通透”,因为它从未如此非物质化,如此反应神速。展览通过不同的情境,把我们变成声音、图像和不曾感知到的领域的窥探者。

展览最后部分《透明的声音》展出的作品融合雕塑、装置、声音、图像、录像、编程等媒介,探索了不同的呈现方式。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分布在美术馆空间中,让虚拟场景、可触及的现实和发光的回声互相冲突,开启了一条充满可能性而又无法预料的对“透明”的观赏和思考路径。

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

(编辑/雷焕昂)

水的悬滞 米歇尔·弗朗索瓦

猜你喜欢

皮埃尔坡道声响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无从知晓
年夜饭
耀眼的清晰——皮埃尔·彭贡潘
火星车转移坡道柔顺性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皮埃尔摘月亮(上)
客车坡道起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