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金玉:走在有光的路上

2017-07-03牛翘楚

北方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玉诊室射频

文/牛翘楚

武金玉:走在有光的路上

文/牛翘楚

例行的周一会诊,武金玉和往常一样忙碌着,上午早早预约好的十位患者,已经陆续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超声科九诊室门口等候。

“患者请躺好,不需要脱鞋,头稍微向左侧一下,屏住呼吸。”

“先给八诊室患者静脉注射,我这边检查完了马上可以过去。”

“这里,这里,先存一下这两张声像图。”

“不要紧张,用药与否还需要看化验的情况……”

“之前有检查过吗?要注意供血,你有供血不足现象,情况严重的话要进一步检查。”

“很好,请三个月后再来复查。”

武金玉双眼紧盯着显示器呈现的声像图,左手在超声诊断仪的操作面板上熟练地轻点各个按钮,右手拿着探测器在患者病患处来回探测成像,时而与负责截图和记录的医生讲述两句病灶情况和注意事项,还要不断地问诊,提示患者如何动作,同时温言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我们外行人看来一片灰黑的声像图,在武金玉眼里却是患者的丝丝生机。

“通常至少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才能就诊,但是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我们都尽量给安排当天就诊。”所以科室里很多工作都需要跑起来省时间。“我们没有周六日,每天清早六点半上班,晚上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如果给患者诊断之后再做科研,什么时候能回家就更没准点儿了。”

很多患者习惯周一到医院看病,所以周一的时间总是特别宝贵。没喝过一口水,没去过一次洗手间,一眨眼4个多小时过去了,武金玉没有在一个诊室就诊超过20分钟,通常是两三个诊室同时交叉着进行,每个患者的档案她都牢牢记得,不会出一点儿差错。

高强度的工作,科室里的医生或多或少落下些职业病。“颈椎病——这是没办法的,我们保持抬头仰视,一定得盯紧显示器,不能错过一丁点儿细节。”颈椎病发作,严重的时候头疼得厉害,“我咬着牙也得坚持。”

长时间在超声诊断仪上操作,武金玉的左眼有时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那天左眼闪得厉害,实在是看不清屏幕了,我回头一看档案,还有好几位患者在排队,都约好了,我哪能轻易离开去休息呢?”于是武金玉将诊室的灯关掉,捂着左眼,只用右眼看机器坚持给患者检查。“旁边路过的患者都纳闷诊室怎么关灯了,一看我这个‘造型’,都夸我是劳模。咳,我算什么劳模呢?就是职责所在呗……”

武金玉特别感谢她的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的首席专家陈敏华。“工作上的这股子韧劲儿是陈老师赋予我的,她七十多岁了,仍然每天坚持做科研到凌晨。还总是说时间不够用,要跑赢时间,我也在跟着她往前跑……”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叫她去当医生。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她却愿意整天紧张焦虑地在‘深山’里转,不放弃病人的任何生机。

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武金玉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进行硕士深造,又有远赴日本新潟市市民病院研修。武金玉说当初并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也没想过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本没有考虑选哪个专业,考试就是这个分数,也就这样报了。”冥冥之中,武金玉就是与超声医学有着不解之缘。

从事多年超声医学研究,她越发觉得当初的选择多么正确。“超声医疗前景广阔,肝肿瘤治疗、囊肿治疗、肾活检、超声造影……比如说肝癌在超声引导下,我们能损伤很小地达到外科手术的效果,给患者带来的裨益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越钻研我越发觉得深爱这个行业。”

除日常工作外,武金玉还承担科室疑难病例会诊、介入射频治疗、超声造影诊断、实习生带教及各项科研教学工作。她率先开展肝脏肿瘤规范化射频消融治疗及超声造影,填补了省内该技术的空白。

人生有梦不觉寒。2009年,在哈市政府及市卫计委大力支持下,武金玉促成了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市校联合”合作协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哈尔滨分中心成立,不仅在科研上与北京大学成功接轨,更为龙江百姓就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武金玉欣慰地笑了:“针对射频消融疑难病例的治疗,每年业界的顶级专家都会来会诊十多次,虽然有些方面我们科室也走在业界前列,但是这样学术最前沿的交流经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使我们创新工作室相关技术人员成长很快,也带动了黑龙江省超声专业和黑龙江省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整体水平!”

但是目前技术并没有完全推广,很多省内肿瘤患者并不了解情况,觉得这样大的病一定要到大城市治疗才稳妥,但是到了北京之后,发现治病难,有时候根本挂不上号。“我们团队北京的两三位专家都遇到过咱们东北去治疗的肝肿瘤患者,将他们劝返回来,到我们这治疗,一来我们技术好服务好,能尽快安排诊治,二来确实给患者和家属省了不少钱和精力,不用再拖家带口地在大城市浪费钱,在家门口就能把病治好!”

大千世界,需要有一些为生命歌唱的人。武金玉一直致力于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培训。“这几年我们办了十期省内的的培训,去年开始,承办中华医学会全国范围内的培训,全国各地的学员都来听课,我们请过北京的教授,也请过哈佛的外国专家,这种高尖端的技术推广,本来应该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开展,我们现在普及会很难,但这么好的事情应该让大家知道。”

2011年她牵头成立了肿瘤患者射频俱乐部,为肝肿瘤患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定期为肝肿瘤患者进行肝肿瘤治疗、护理、预防等相关知识的讲座。“不图名利,我就是想做一些这样公益的事情,给患者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他们自己在面对病魔,我们一起在战斗!”

世间难得双全法,武金玉说,自己并没有后悔和丈夫做了“丁克家庭”。“之前是因为一直上学”,医学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学龄长一些,“后来因为太热爱工作了,反正我还年轻,不着急,能拖就拖”,再后来,留学回来就被委任为超声科室主任,“科室工作那么多,我一分钟都走不开,哪好意思因为要孩子耽误工作呢,再拖一拖吧……”这样一拖就是十多年,“要孩子这事儿,好像就拖‘黄’了。”武金玉说自己也有遗憾,作为一个女人,谁没有母性,当妈妈是天职。“但是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去遗憾。”武金玉回头看了一眼满是奖状和证书的书柜:“咱们超声科室就是我的孩子,我一点点精心培育,呵护它成长,历练它茁壮,到今天的硕果累累,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已经到超声科工作八年的王增芳是武金玉的小粉丝,说起她来,眼睛里都是小星星:“我们科室有一句话叫‘有事就找主任’,学术大拿,工作起来认真又耐心,我们遇到疑难患者,都是请她会诊,研究治疗方案。”

王增芳想到了之前一个患者觉得给自己诊断的时间比其他患者短,闹了情绪。“我们主任了解情况后马上来,让患者躺下,用机器重新为他检查了一边,又耐心解答了患者的各种疑问。”

“排队那么长时间,患者总觉得给别人诊治的时间长,自己刚躺下一会就诊断完了,医生会不会都没看清楚糊弄我呀?”王增芳说,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认知误区,“其实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些患者皮脂较薄,探测头一探就能看出有没有病灶,而且我们都从医这么多年了,这点儿经验还是有的。”王增芳想了想,“再说这是医德,我们不能拿患者的病开玩笑,没有就是没有,有病症肯定得治疗!”

可是问起武金玉,她并没有在意这样的事。“咳,谁生病了不着急?再说我也没有时间去和患者较这种真,挽救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好好解释一下就好了……”

两年前,一个52岁的肝癌晚期患者到超声科做姑息治疗。“他来的时候病灶都很大了,已经被临床宣判了死刑——最多只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可活。但是这个患者求生意识很强,不想就这么放弃,辗转来到了咱们医院,我们每次给他治疗一点儿,中间经过很多次的治疗,成功帮他延续了15个月的生命。”15个月,450多天亲人团聚的幸福日子,家属特别感激武金玉,感谢她带来的生命之光。

“虽然肿瘤这种不好治愈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不太一样——病情进展更快一点儿,治疗方法更少一点儿,但既然我们现在有办法去治,个人的困难我们就能克服,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也没有那么多的暴风骤雨。有一种感动不是风花雪夜,也不是高山流水,它是灵魂的本真,带给这个世界最耀眼的美丽,这种美丽,不浮华,不奢侈,不贪婪,也不虚假,不仅美丽了自己,还照耀了每个人。

猜你喜欢

金玉诊室射频
午后的诊室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第二十一回 朱紫国王心忧愁 妙笔生花金玉贵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金玉福/小猪佩奇IP正版授权
新开的诊室
探讨有机化学的增减碳链反应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