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昆虫隔离饲养

2017-07-03邵思闫正跃李亚伟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蝇植物检疫害虫

邵思 闫正跃 李亚伟

(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76;2.防城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昆虫隔离饲养

邵思1闫正跃2李亚伟3

(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76;2.防城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简述了植物检疫重要组成部分——隔离检疫的作用、意义以及国内外现状,重点概述了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隔离饲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中国检疫性害虫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隔离;检疫性害虫;橘小实蝇

1 前言

检疫行为始于隔离。据有关资料记载,14世纪威尼斯共和国规定抵港船只强制隔离40 d,即通过强制性隔离达到防止人员或货物携带致病生物传播或扩散的目的[1,2],检疫自此萌芽。自15世纪起,随着进出口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生物物种扩散的天然地理屏障作用逐渐削弱,特别是在近代,诸多国家频频发生外来动植物疫情、疫病灾害事件,严重破坏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经济损失巨大,由此以防控外来有害生物跨境传播为主要目标的检疫事业得以兴起和发展[3],并且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检疫已从最初的卫生检疫扩展到了包括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备受关注,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验检疫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4]。并且,在人类与动植物疫情、疫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检疫措施已从最初的单纯隔离逐步发展到包括风险分析、监测、检测、检疫处理等诸多方面。虽然检疫措施在不断更新,但隔离检疫作为传统基础有效措施至今仍在使用,隔离种植/饲养/培养技术是其中心环节。中国动植物检疫相关法规的建立,不仅体现了对进出口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表明了隔离依然是检疫措施的重要手段。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农产品种子、苗木检疫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国外进口农、林和热带作物的种子、苗木时,必须严格进行检疫,并应当在指定地点隔离种植,证明确实不带危险病虫害的,才能分到其他地区试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进境种用大中动物隔离检疫期为45天,其他动物隔离检疫期为30天”;《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14条和第20条规定:“输入动植物需要隔离检疫的和出境前需经隔离检疫的动物,在口岸动物植物检验检疫机关制定的隔离场所检疫”。因此,本文通过论述植物检疫中的检疫性害虫隔离饲养现状,为外来有害生物检疫识别,进出境货检及旅检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技术基础。

2 植物检疫隔离措施

健全完善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防控体系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为保障植物检疫的有效性,在植物检疫实践中除了基本程序外,针对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植物及其产品,还可以采取特殊程序进行有害生物防控,如产地检疫、预检和隔离检疫等。

2.1 隔离检疫(isolation quarantine)

隔离检疫是在指定的隔离条件下,对进境的目标材料于生长期间进行检验和处理的特殊管理方式[7]。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例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输入属于高、中风险的植物繁殖材料必须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隔离苗圃进行隔离检疫,一年生的隔离种植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的隔离种植2-3年”。

2.2 作用及意义

由于受到时间或条件限制,有些植物繁殖材料在常规检查时难以立即得出准确结论,这些样品只有经过隔离检疫才能确定是否带有应检病虫。此外,依据风险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检疫工作者可以主动通过采集等方式有目的地获取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隔离饲养。因此,隔离检疫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不但极大地降低口岸现场查验难检、漏检风险从而确保植物检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可提供有害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数据,为相关防控提供依据。

2.3 国外发展现状

植物检疫隔离在欧洲如英国、法国、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其植物隔离检疫技术已趋于成熟[8]。以英国农业部建立的大型检疫隔离设施为例,其检疫隔离温室选用高质量材料以达到密闭性要求,通过调节气流的进出情况控制正负压差,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控制实现计算机自动化[9]。相对而言,中国的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及技术总体水平比较落后[8],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4 国内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已逐渐重视引种隔离检疫工作,即在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实际隔离观察以进一步确认其风险,为后期引种检验检疫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措施。尤其是初次引进的植物种苗,或是在大量商业化引种前,提前1-2个生长季,少量引进到隔离检疫苗圃进行试种和检测,评估该物种的安全性[10]。例如中国在进口牧草种子前,需在隔离苗圃中科学试种一段时间,确定未携带杂草种子或应检病虫后方能进口,从而为畜牧业健康安全的饲料提供保障。

3 检疫性害虫的隔离饲养

3.1 饲养研究

通常情况下,检疫性害虫隔离检疫饲养用途主要有两种:①由于常规检查时难以分辨植物繁殖材料是否携带有检疫性害虫以及存在虫态、虫龄不便于鉴定等因素,因此应在检查地隔离或送到隔离苗圃隔离饲养,以便准确分辨检疫性害虫;②科研机构为研究检疫性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防治等,必须以隔离饲养昆虫为研究基础。

在昆虫隔离饲养中,一方面能了解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过程和为害特点,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找出害虫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各种防治技术措施。总之,检疫性害虫隔离饲养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研究检疫性害虫的发生过程、为害特点及种群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等,为生物安全提供数据基础。

3.2 国内研究现状

3.2.1 概述

在《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含增补)中规定的151种(属)昆虫,中国境内局部分布且开展了相关饲养研究的情况见表1。

表1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隔离饲养[10-33]

(续表1)

3.2.2 隔离养虫室

隔离养虫室的合理设计规划是隔离检疫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为适应中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需要,中国颁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规定了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该要求主要针对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明确规定:“实验室应建立并维持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并“依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生物危害分类名录,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3.2.3 检疫性害虫饲养

饲养是检疫性害虫隔离研究的重要环节。常规饲养方法多样,按食物来源方式可以分为人工饲料、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

近些年,国内存在分布的很多检疫性害虫已在室内成功建立种群,如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橘小实蝇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在亚热带地区和亚洲热带地区无明显滞育现象,一年四季觅食、活动,可随包装物或寄主果实利用运输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已被数十个国家或地区列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37,38]。目前橘小实蝇的饲养研究已趋于成熟,据相关文献表明已研制出相对成熟的人工饲料,摸索出适宜的饲养条件。其在中国的饲养史可追溯至1989年,梁广勤[39]等比较了不同饲料,分析了不同人工饲料及天然饲料的优点,并提出在人工饲料中添加天然饲料,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1995年周昌清等[40]研究了在相同且恒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设定5种不同光周期作为变量,测定光周期对橘小实蝇种群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证明中长期光照对橘小实蝇种群的生殖能力更为有利。2003年,袁盛勇[41]对橘小实蝇饲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2005年,袁盛勇等[42]以温度为变量,在橘小实蝇的人工饲料上做了9组恒温实验,研究对其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6℃下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成活率最高。次年,该研究组又针对性研究了4种橘小实蝇成虫人工饲料对其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发现4种人工饲料中最适宜大规模饲料的营养成分及比例为:酵母粉20.0 g,大豆蛋白5.0 g,蔗糖60.0 g,琼脂6.0 g,尼白金0.6 g,山梨酸0.5 g,抗坏血酸3.3 g,水500 mL[43]。

此外,一些检疫性害虫利用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通过隔离饲养在室内成功建立了种群,如利用葡萄离体根在室内饲养葡萄根瘤蚜,利用苹果苗饲养苹果棉蚜等。

4 检疫性害虫隔离饲养存在问题和对策

(1)目前,检疫性害虫饲养领域的研究尚未受到充分重视。当务之急需提高重视程度,把它当作一种独立体系的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应制定相应的行业评估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并完善相关实验技术方法研发,确保检疫性害虫的隔离饲养体系更加健全。

(2)高质量的昆虫饲料是昆虫隔离饲养的重要条件,也是昆虫隔离饲养技术难点之一。为制成经济、高效的昆虫饲料,有必要对检疫性害虫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从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着手,综合提高中国检疫性害虫饲养饲料的研发水平。

(3)在隔离养虫室内饲养检疫性害虫的工作仍然有待完善。其困难首先体现在虫源的获得途径较少,为了获得虫源,需要工作人员去野外采集,或去口岸寻求,甚至通过适当渠道从境外邮寄,实际操作很难。其次,饲养人力投入不足,缺乏专门饲养人员,造成未能系统持续规模饲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研究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呼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法律规范,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以解决隔离饲养的现实问题。

5 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植物检疫工作愈发突显出它的重要性。中国检疫性害虫研究工作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为推进检疫性害虫研究,亟需提高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及技术总体水平,制定相关行业评估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员投入,确保检疫性害虫的隔离饲养体系更加健全。

[1]许志刚.植物检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黄冠胜.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精)[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4.

[4]莫仁浩,吴佳教.加强进境植物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C].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辑:310.

[5]李志红,Buahom Nopparat,胡俊韬,等.实蝇科害虫入侵来源与入侵机制研究进展[J].植物检疫,2013,27(3):1-12.

[6]杨长举,张宏宇.植物害虫检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王振中,张新虎.植物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8]张晓文,杨仁全,周增产.植物检疫隔离温室的研究与开发[J].农机化研究,2007,(1):53-55.

[9]韩清瑞.国外农业推广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

[10]李明福.关于重视和开展引种隔离检疫评估的建议[J].植物检疫,2007,21(1):45-47.

[11]刘晓亮,唐文伟,何宁祖,等.螺旋粉虱室内种群建立试验[J].植物检疫,2013,27(2):40-43.

[12]吕军.葡萄根瘤蚜生物学、化学防治及种群遗传差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13]薛振国.苹果绵蚜实验种群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14]谌爱东,李迅东,谭挺,等.用海棠苗饲养苹果绵蚜的方法[J].昆虫知识,2006,43(3):407-409.

[15]胡艳红,陈顺立,杨爱民.松突圆蚧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测定[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9-11.

[16]魏初奖,陈顺立.松突圆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及其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1):89-92.

[17]翻江斌,吴正伟,尚素琴,等.苹果蠹蛾半人工饲料与饲养温度的优化[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1):45-50.

[18]石磊.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

[19]隋贺,李长友,矫省本,等.四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效果比较[J].山东林业科技,2008,(6):47-48.

[20]张永安,王玉珠,徐保泯,等.美国白蛾的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 1994241 A,2007.

[21]刘宝生,谷希树,胡霞,等.美国白蛾各虫态发育历期试验观察[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124-126.

[22]程桂芳,鲁琦,张爱清,等.蔗扁蛾室内饲养及观察[J].植物检疫,2000,14(2):70-72.

[23]陈德兰.杨树橙斑白条天牛的生物学特性[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2):137-140.

[24]徐金华,黄秀凤,徐华潮,等.松墨天牛室内人工饲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4):86-88.

[25]李亚.寄主植物及温度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

[26]曹新民,邓永学,赵志模,等.温度对四纹豆象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9,46(2):233-237.

[27]高瑞桐,李国宏.杨干象成虫补充营养及在杨树幼林内的扩散[J].林业科技通讯,1997,(5):22-23.

[28]李焕存.杨干象成虫行为机制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0,(1):22-26.

[29]肖铁光,周社文,李姣,等.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J].作物研究,2007,(1):41-43.

[30]张建琼,陆永跃,曾玲.寄主对褐纹甘蔗象生长发育影响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1):12-14.

[31]康文通.刺桐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40(2):118-121.

[32]吕利华,冯夏,陈焕瑜,等.介绍红火蚁的野外采集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J].昆虫知识,2006,43(2):265-267.

[33]肖婷,陈啸寅,杨鹤同,等.三叶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1,33(1):8-12.

[34]张智英,赵波,张亮,等.番石榴实蝇寄主选择性实验[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359-363.

[35]林明光,汪兴鉴,张艳,等.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人工饲料的优化[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4):1115-1125.

[36]胡陇生,朱银飞,田呈明,等.枣实蝇成虫饲养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4):31-35.

[37]黄素清,韩日畴.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5,42(5):479-484.

[38]强胜,陈国奇,李保平,等.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种入侵及其管理现状[J].生物多样性,2002,18(6):647-659.

[39]梁广勤,徐伟,梁帆.不同成虫饲料对桔小实蝇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J].植物检疫,1989,3(6):404-405.

[40]周昌清,陈海东.光温湿因子对三种果实蝇种群生殖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科版),1995,34(1):68-75.

[41]袁盛勇,孔琼,肖春.温度对桔小实蝇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6):588-591.

[42]袁盛勇,肖春,李正跃.桔小实蝇实验室饲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577-580.

[43]袁盛勇,孔琼,肖春.桔小实蝇成虫人工饲料的筛选[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371-374.

The Isolated Feeding of Chinese Plant Quarantine Pests

SHAO Si1,YAN Zhengyue2,LI Yawei3
(1.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Beijing,100176;2.Fangchengga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3.Xinjia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Iso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for plant quarantine.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national biosafety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trade.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work of isolated feeding of plant quarantine pests,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isolated feeding of pests in Chinese Plant Quarantine Pest,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quarantine insects.

Isolation;Quarantine Pests;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S41

E-mail:shaosi16903@163.com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08B01)

2016-08-09

猜你喜欢

实蝇植物检疫害虫
潮汕地区实蝇发生现状及种群结构分析
大宁县: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阳泉市 开展农业植物检疫知识培训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新增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金线虫
中国重要检疫性实蝇的全球分布和入侵情况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