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致力“语用” 上出别样风采

2017-07-01肖玉荣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案例素养小学语文

肖玉荣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语用教学。语用教学是一个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语用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把握“语用”教育,就要遵循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讲求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努力构建一个以“语用”为核心,以“语文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 ;案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6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课程。

一、转变观念

语文课堂经常是热闹火爆:插入音乐、放视频、小组合作、课本剧等,教师恨不得能“七十二变”,给课堂增色,让学生喜欢。可是热热闹闹的背后应该思考: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核心指标是什么?要明确一个观念——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不在于教师“教过”多少,而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

(一)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小学的语文一般都是在“教课文”,它的教学流程是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讲读、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总结提升、小结收获体会。而教语文就得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设計教学,让学生经历一个“认识──领悟──运用”的过程。

(二)由“教过”到“学会”

“浅尝辄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语文课,教师追求的是“教过”,没有考虑学生是不是“学会”了。而“语用教学”的目标则是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更要学生会用。

二、语用点——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选好语用点,就找到了提纲挈领的“文眼”,也就是文章的切入点。语用点可以是揭示中心的一个词语或词组,如语文S版五年级第10课《草虫的村落》中,语用点可以是“游侠”;可以是饱含激情或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如《语言的魅力》中,“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甚至是“异常”的描述手段,如《珍珠鸟》中“渐渐地,它的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

三、语用案例设计——语用教学的核心

(一)立足课文的内容仿写,强化文字表达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第一自然段是说明鲸的“大”。先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再让学生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课件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最后运用说明方法尝试片段练习,为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挖掘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

《穷人》中描写桑娜的心理描写: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说话训练:“如果不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因为……所以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再继续引导:“假如你就在当场,你会怎么做?桑娜又是怎么做的?”并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教学“心跳得厉害”时,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因为……因为…… 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四、以“语文”带“人文”理当成为教学纪实作品的总体思路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有关真人真事的通讯报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民族危难之时,需要一批批义勇之士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在任何时代都要继承和发扬。但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教材是个例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是启发学生情志思想的载体。

(一)读活画面

纪实作品一般会选择典型的事件或场景来表达作者情感。《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顶峰歼敌的无畏、英勇跳崖的决绝,令人动容。教学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真实影像资料或文字资料,把学生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抽象的文字符号立体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让一幕幕鲜活感人的场景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从而体悟文中人物或事件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二)习得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那么,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主要是个体的心理行为,教师无法灌输、替代。《狼牙山五壮士》用一连串动作的词语刻画了班长马宝玉的英雄形象,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少有的写法,都需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和体味,并于第二自然段中人物描写方法做比较,从体会连续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同时,还要兼顾体会其他战士的表现,让学生明白,在描写多个人物时,既要突出重点人物,又要兼顾其他人物,初步感悟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写法迁移

学以致用是语言学习的必然过程,语文学习就要“读得进、记得住、用的出”。如五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心理描写的迁移。文中通过心理描写把邱少云忍受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邱少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纹丝不动”,怎能不让我们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呢?教师板书:伟大。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是心理描写常用的方法。它在文中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是文章的出色之处。课件出示:心理描写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即“景物烘托法”。比如,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常常反映我们怎样的心情?继续引入:对!那么,天气又阴又冷,凉风嗖嗖地刮着呢?适时追问: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次迁移仿写。请看大屏幕: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如下情景?①运动会上,广播里通知你上台领奖;②数学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你在拿到试卷之前;③父母为你买了你梦寐以求的物品,你在拿到物品之前;④你写的作文正在“七彩晨光”中播出;⑤你没完成作业,班主任很快就要检查到你了;⑥别人误会了你,却又不容你辩解,你感到十分委屈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试着写下当时你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练写。

(四)利用空白,迁移写法

在《狼牙山五壮士》中,为了实现语用教学,可以利用空白,迁移写法。教师引导: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任务,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子弹打完了,石头砸光了,他们怎么样了呢?请一个学生读读英雄跳崖的部分。追问:“班长马宝玉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这是怎样悲壮的一幕啊!请看!”(屏幕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副班长葛振林英勇跳崖的片段,之后,把跳崖过分解成几个画面定格在屏幕上)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学们,看了这悲壮感人的一幕,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上连续动作加神态、语言的写法,把副班长葛振林英勇跳崖的壮举再现出来吧!”(学生动笔叙写,之后交流互评)此环节就是借用课文中的空白,仿用课文的写法,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写法,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中虽未明确提出“人物描写”这一概念,但是习作目标中提出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要求。而要把文章写具体,就必须学会具体描写事件中人物的言行。认识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描写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继而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写作,实现知识的输出和方法的迁移。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用教学立足具体语境,目的就是让学生转变僵化的思维,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只有将具有拓展性的知识学以致用才算学生真正学到的本领,语文教改才真正有所突破。我们的语文课堂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更应该以“语用”为核心,小学语文致力“语用”课堂,一定会上出别样风采。

参考文献:

[1] 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 于永正.于文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

猜你喜欢

案例素养小学语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样板案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