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高中语文本色,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2017-07-01李凤麟
李凤麟
摘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改理念就像一股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房,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浪潮之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不少问题。本文就回归语文本色,追求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本色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48-1
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师开始重视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开始懂得欣赏学生的发言,不用尖刻地批评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摆脱沉闷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开始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努力创设大语文环境。但是,正当我们教师自认为赶上了课改潮流的时候,由于我们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的能力还有欠缺,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语文课堂也呈现出了不少问题。
一、出现的问题
1.戏剧化。
一段时间来,我也曾经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总想吸引学生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冷静下来反思,这些频繁的活动是不是都需要呢?有没有起到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呢?事实上,很多活动都是流于形式的。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端午日》一课教学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体验赛龙舟热闹壮观的场面,学生以文具盒为鼓,以手为桨,有的学生干脆操起了教室的扫帚、拖把,呐喊声此起彼伏,一场紧张激烈的“赛龙舟”就这样开始了……显然在喧闹的背后隐藏的是浅薄和虚妄,淡化了“语文味”,学生在轮番上演的节目中增添了乐趣,丧失了理性思考,更谈不上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
2.时尚化。
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课件制作唯美而丰富,师生一猛子扎进多媒体世界中遨游。总觉得教师快成“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要先看看秋天美景的图片;教《斑羚飞度》,就要播放斑羚们飞度过山涧的动画;教《失街亭》干脆就把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那个部分放给学生看。这样一来的结果怎么样呢?是不是起到教学效果了呢?我想,应接不暇的文本和超文本(图片、音乐、电影)的切换,不仅对学生没有帮助,还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过于直观的视觉冲击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容不得让学生的目光停留在文本中,让思绪舒展开来细细品味。
3.复杂化。
也有这样的一些课堂。将《珍珠的泪》的讨论中心设定为为何事流泪,于是老师一定会问学生,在你的生活中你流过泪吗?你是为什么事情而流泪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老师讲了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说到动情处甚至自己先泣不成声。于是乎,教主题是“诚实守信”的文章,仅致力于如何做一个诚实人的大讨论,教主题是“爱国”的文章,仅致力于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爱国的说教。这样的教学看似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实则漠视了课堂中人事、情感、性灵背后的“语言”,课文学完了,学生不会读意境优美的文字,不会品其间的精美诗句,更不用说积累和运用于生活中的语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了。
当语文教学逐渐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却在不断的反思中领悟到了“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查看了许多教学方面的文章、书籍,通过阅读,也让我领悟到要上一堂简单、平实,富有“本色”的语文课需要教师注意这样几点:
二、纠正的策略
1.潜心研究教材,细读文本。
于漪老师说过教材一定要烂熟于心。她认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指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研读透了教材,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
2.语言活动是核心。
语文是指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语文课是以言语为对象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语文的本体是言语。不难看出: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的言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引导学生咀嚼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的体验,生成学生的言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我们教师要在对语言文字的慢品、细读、沉潜中感悟语言的魅力,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體现出十足的语文味道来。要对语言因素挖掘,特别是对看似普通、平淡的语言。
3.扎实基础,平淡中见神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钱理群先生关于经典作品教学提出这样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义、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和习惯,不要抽出而讲,作不着边际的发挥。”简单、平淡、扎实的语文课才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真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诸多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对课改实践的现状作出冷静的反思,理性地审视当前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任何一种急功近利,急躁浮夸,只求形似,满足于光鲜外表的形式包装都是与新课程真正倡导的精神实质大相径庭的,都会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负面的影响。本色语文教学追求教学实践回归到语文学科自己的领地中来,认真按语文教学的独特规律扎扎实实地讲与练,从实处着眼,回到根本中来,放大并突出自己的学科属性,提高教学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