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7-07-01彭吕良
彭吕良
摘 要: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能产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在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善疑、多疑的习惯,在质疑中探幽索微,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结合实践与思考,谈谈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好奇心;思维
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能产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至此方是上进。”由此可知质疑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
一些教师眼中只有升学率,凡是考试要求的教学作要求,凡是考试不作要求的不强求教学,这严重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采用“填鸭式”教学,过分生硬地把化学理论、规律直接塞给学生,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即使有质疑的可能性,也完全被不可能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己独立的主见和思想,更没有创新意识。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质疑现有的事物和理论。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生的大胆猜测和疑问要抱着欣赏的态度,即使质疑是错误的,我们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提高化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质疑情境,培养质疑的兴趣
希腊学者普罗塔格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本能就是“启发”“引导”,学生的质疑兴趣也需要被唤醒,养成质疑的习惯,激发探究的动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思考问题,产生质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用情境去吸引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质疑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诱发潜在的质疑意识。例如“空气”一课教学时,教师在新课开始前进行红磷燃烧证明空气的成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来体会空气里面有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水怎么会流入集气瓶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疑问,引导学生理解空气是存在的。当理解空气中存在氧气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也可以证明氧气的存在呢?通过这些有趣新奇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掌握质疑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提出问题,即使有个别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也是一些简单的肤浅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1.换位思考,提出质疑
换位思考是打破常规思维,进行反向思维或从其他途径切入问题,如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可以證明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如果用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是否可以证明氢离子的存在呢?在我们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
2.事物普遍联系,多方质疑
如,教学“碱的通性”时,许多教师只是用课本实验推导碱的通性,而不思创新。我上课时向学生激疑: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酸的通性吗?那碱有没有通性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然后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不但能学到碱的通性,还复习了酸的通性。
四、利用好奇心理,培养主动质疑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也是寻求知识的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喜欢玩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伽利略也是对吊灯摇晃好奇发现了单摆。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事物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并要求经过自己独立观察思考后提出疑问。
五、利用问题释疑,培养自主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应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要求、最富于创造性的问题来探讨,给学生足够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共同释疑,发挥质疑的最大效益,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能力。在释疑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转换角色,有时是向导,有时是组织者,有时是听众,有时是同伴,或明或暗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释疑中体验自主探究的激情,享受自我发现的快乐,培养自主释疑的能力。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善疑、多疑的习惯,在质疑中探幽索微,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这样,化学课堂才能真正地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殷春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