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也可“雕”
2017-07-01汪志伟
汪志伟
摘 要:学困生其实是班级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呵护,最需要教师尊重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正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主要从找准原因,对症下药;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机会;持之以恒,抓好成果巩固几个方面阐述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方法,相信一定可以使“朽木”变得可“雕”。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找准原因;关爱;巩固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学困生这个弱势群体往往会被老师忽视或冷落,使他们变得更加孤独、寂寞,甚至心灵受到创伤,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更谈不上学习了。其实只要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找准原因,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机会,持之以恒,一定可以使“朽木”变得可“雕”。
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在一个班里,往往有些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作业经常欠交或胡乱做做了事;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低下等,这些都是学困生的明显表现。在他们的身上往往缺乏自信心、独立能力,自觉性和目标性不强,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甚至会自暴自弃。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因素,如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心理因素等;二是环境因素,如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针对性,只是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效果可能会不明显。找准原因才能唤醒学困生存在的潜力,尽力帮助他们把学习搞好,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当学生犯了错误,特别是强词夺理的学生,教师应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思考,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或辱骂学生。如果教师有一两句嘲讽挖苦或辱骂的话,虽然出了自己心中的气,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矛盾却激化了,后果不堪设想。首先通过谈话,让他接纳老师的意见。
二、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机会
优生自然备受老师的喜爱,其实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护,因为他们比优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老师应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机会。爱心是一把开启学困生心扉的钥匙,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当教师把爱心洒向被遗忘的角落时,就能为学困生拨开心头的乌云。
1.在日常小事中关爱学困生
在小事上体现爱往往是最真切的,平时对学困生多留心观察,及时捕捉他们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把自己当家人、朋友。这样既能使师生关系更密切,又能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自信心会变得越来越强。
2.在集体活动中体现老师对学困生的关爱
集体活动最容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给他们提供显示自己的机会。老师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如班上的×华经常作业拖拉不交,甚至有上课打瞌睡的现象。由于个子比较胖,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的班级拔河比赛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亲自去观看,并为他呐喊助威,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和他一起的,激励他树立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就这样,他真改掉了上课不听讲和拖拉交作业的恶习了。
3.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学困生肯定
还有一次,是我的数学课。预备铃响了,这时,我发现学困生×杰竟然走出了教室,我有一点奇怪,也有一些生气了,这孩子怎么这么目无纪律?后来,发现他拿着一把地拖走进了教室。原来他的同桌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生,上课前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正要去拿地拖,老师进来了,又不敢出去,所以他就帮同桌拖干净了。下课后,我抓住机会表扬他。“×杰很爱帮助同学呀,大家肯定都很喜欢你。”他美滋滋的。后来,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调查,他和同学的关系还不错。抓住合适的时机,谈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持之以恒,抓好成果巩固
要成功转化学困生,老师必须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很多方法在短期内是能够看到效果的,但如果不坚持,那么之前所取得的效果就如昙花一现。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往往会故态复萌,出现多次的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对他们丧失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实践告诉我们,转化学困生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許付出十分的努力才有收获。然而当你擦干汗水,看到“桃李芬芳梨花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在课堂和活动中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有热情和耐心,持之以恒,一定可以使“朽木”变得可“雕”。
参考文献:
[1]吴延梅.浅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新课程(中学),2014.
[2]王丽秀.“朽木”也是可以雕琢的[J].教育教学论坛,20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