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创新,确保科技装备效益充分发挥

2017-07-01杨鹏飞

科技视界 2017年6期

杨鹏飞

【摘 要】介绍机车整备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发挥的作用,通过使用前后的对比,在机车整备过程上,进行全过程卡控,提高整备质量,通过机车惯性故障执行统计,机统6无纸化传递,用手持机、触摸屏报活等提升了整备效率,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减少用工成本,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确保整备管理信息系统用好用实,使科技装备效益充分发挥。

【关键词】整备过程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柳州机务段自2016年引进机车整备管理信息系统以来,在积极推进新系统软硬件在本段安装配置的基础上,结合本段运输生产实际需求,与厂家通力合作,优化完善系统功能,破解使用过程中的难题,在整备过程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方面发挥了良好实效。

1 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简介

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硬件由服务器、电脑PC、触摸屏和手持机终端、整备场WIFI无线覆盖网络构成。软件包含管理查询平台、机统6、图形化、触摸屏操作、出入库5大界面,通过对地勤股道安排、在线检测、机车清洗、整备接车、机车检查、机车保养、机车保洁、上油上砂、机车修活、工具备品、整备交车、机车待班等整备作业全过程的记名登销和数据记录,实现机车整备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和追溯管理,建立机车整备质量保证体系和作业安全卡控体系,大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及由于差错疏漏引发的漏检、漏修和误放行风险,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2 整备管理模式脱胎换骨,成效显著

2.1 从人控到机控,过程管理闭环严密

2.1.1 机车整备环节实现全过程控制

之前,整备机车从进库到整完毕一系列生产环节的衔接联系,依靠的是人与人口头或电话通知,衔接脱节延缓、机车迟拨甚至漏整备误放行的风险较大。机车线上发生故障后的处理靠人工进行跟踪,存在带病机车回段后未及时处理出库的风险。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后,过程管理全由电脑软件控制,流程清晰、覆盖全面、传递迅速。一是,机车进库,系统通过自动语音提示有机车入库,各工种作业者通过本人的唯一账号手工输入或刷卡登陆系统及时领活、销活和验收,环环相扣,形成闭环;外勤值班员(或班长)在电脑屏幕前对整备实时状态一目了然,发现任一工种未按时接续,当即可督促工作者,漏整备现象得以杜绝。二是,在新系统中,机车整备作业环节一目了然,机车整备完毕后须签发电子合格证方可运用,任一环节出现缺口,合格证均无法签发,软件智能化的判斷和卡控有效消减了机车带病出库的风险。三是,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机车质量预警。行修信息员(或技术科技术员)收到线上机车故障信息后,立即进入系统机统6软件,在“120”模块里报活,当该机车进库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提示该车有线上故障信息需处理;改变了过去线上机车故障报活靠行修当班人员手工记录于交班台账本,待该车回段入库后再由当天当班人员处理的模式,有效防止线上报活与回段检修时隔数日情况下易漏修的现象发生。四是,系统能自动记录机车的保养周期,到期会自动弹出保养项目进行提醒,若该项未销号则持续报警,销号后自动重启新的计算周期,从而取消机车定期保养纸质台账,在将保养员从繁琐的手写纸质台账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保证机车的定期保养不漏项。

2.1.2 机车惯性故障统计准确、处理及时

之前的流程是整备车间专职人员翻阅机车运行日志,统计10天来的报活情况,每天将报告挂段网通知技术科和检修车间;技术科制定处理方案后发布给检修车间;检修车间行修组每天须注意对照进库机车查看有无惯性故障活。弊端在于耗时费力且漏统计风险大,报告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者个人的水平和责任心。系统应用后,同样的活项在30天内重复报活3次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并在第3次报活时弹出报警提示,技术科据此在系统内下达处理方案,同时机统6活票“备注栏”显示报活的次数,提示检修人员引起注意,彻底消除了漏统漏修现象,保证了整备机车惯性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

2.1.3 机车普查、整治实现闭环管理

机车普查整治模块实现对项目录入、任务分派、机车销号、项目预警、搜索统计等一系列管理环节的自动闭环。该模块最大的亮点在于,当技术人员向系统录入普查整治项目后,机车进库整备时,系统根据账号识别登录者所属部门,自动向操作者提示该机车的普查整治项目,对让步放行的机车,记录放行人和原因,当该机车再次入库时持续提醒,直至销号完成。系统用户通过查询统计共享平台,可对机车普查整治通知单、示例图片、销号班组和时分、放行人和原因、普查整治完成进度等全套信息进行浏览,并可进行单一或复合条件下的灵活搜索,替代了靠人工统计销号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漏查、漏整风险。

2.2 从繁琐到便捷,提升效率优势凸显

2.2.1 机车整备状态全盘掌控

之前,外勤值班员难以全面掌握库内机车整备实时状态,需用车时,往往须询问地勤值班员哪台车已整备合格;使用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后,整备场内所有机车的整备状态均在图形化界面上通过指定的颜色加以区分;值班员用鼠标指向某机车号,弹出窗口立即显示该车动态信息,让值班员眼看见、心明了,调、用机车做到游刃有余,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2.2.2 机统6实现无纸化传递

之前,一是,各工种检查员提报机车质量问题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机统6纸质活票,若报不同专业的活还必须分开填写,不能用同一张活票,工作很繁琐;二是,机统6小票从整备到行修,靠人工传递,存在漏传风险;三是,行修接票后纸质活票自行保管,存在遗失风险;四是,整备车间将机统6小票活项人工录入科创系统,存在漏输风险,报活、销活在时间上有滞后因素,对施修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要靠纸质小票确定,对后期查询带来一定困难。使用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后,通过机统6软件一个界面,做到实名登录、报活即输、修活即销、实时统计报活修活状态,在实现无纸化作业的同时,保证了整备机车历史报活记录的准确率。

2.2.3 整备机车报活立报即达

系统应用前,机车检查员检车完毕后须徒步回地勤班组手工填写活票,行修工作者修活完成后须向班长报告。以方圆3平方千米的柳州整备场为例,整备1台机车约用时1小时,其中往返摆车处所与班组之间就耗费10多分钟。不仅辅助作业耗时多,来回平交道口还存在一定的劳动人身风险。而今,柳州南整备场安装有4台触摸屏、地勤班组里有2台触摸屏、10部手持机;柳州整备场3台触摸屏、地勤班组里3台触摸屏、10部手持机;检修车间班组2台触摸屏、8部手持机,通过整备场WIFI全覆盖,实现了全部整备场所任何一处地点都能使用到整备系统。各工種作业人员作业完毕后,可通过设立于整备场内的触摸屏或随身携带的手持机完成领活、销活、报活、验收等作业环节,实现辅助作业时间和劳安风险的“双降低”。

2.3 从人工到自动,用工成本明显节约

网络化、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将大量原先由人工完成的工作,转变为软件自动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减员增效。

2.3.1 节省输活票和定期保养管理2个岗位4名人员

系统应用前,整备车间设有3名专门负责输活票的人员,还有负责管理机车定期保养计划和每天对保养过的机车进行销号人员1名,如今上述岗位已退出历史舞台。

2.3.2 节省负责每日统计机车惯性故障的1岗1人

系统自动记录报活次数,同一故障30天内报活3次以上的,即在机统6行修界面里弹出报警提醒,技术科据此下达处理方案。

2.3.3 减轻了外勤值班员和行修班长的工作负担以前整备车间外勤值班员必做的一项工作是负责送机统6活票给行修班长,行修班长再分专业将活票分派给修活人员,新系统应用后上述工作均由系统自动完成。

3 下一步优化方案

3.1 拓展系统功能,与唐智、6A、机车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装置分析软件的对接,实现走行部分析的数据在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内的查询和统计。

3.2 加入机车定位系统软件,实现整备场机车移动台位在整备管理系统图形化软件中自动显示,取代手动挪车位。

3.3 进一步优化完善整备模块,实现机车进库整备按走行公里自动提示设置“短交路”整备状态,取代目前按时间设置“短交路”的模式。

3.4 完善管理平台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实现整备过程每个环节、每个工种作业时间、作业情况、作业质量的查询、统计、分析,最后进行智能评价,还可以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的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如工时、工分、计件的核算等等,最终均能以报表的形式自动生成以供管理者进行分析考核。

4 结束语

整备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以来,在整备过程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实效。后期,通过路局对管内各机务段整备系统数据的接驳融合,将实现全局“整备一台车”的目的。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