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实践

2017-07-01张娟娟卢伟忠

科技视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张娟娟 卢伟忠

【摘 要】解剖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中的关键。多媒体课件课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展示丰富的形态学知识,是解剖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很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设计制作出优秀的解剖学课件,是教师们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以《泌尿系统——肾》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课件的制作和实践。在课件制作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分析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及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挖掘重难点。课件紧贴教材内容,由“移植受者奥运会——陈年喜事件”引入,依次展开,层层深入。除了展示大量清晰的图片外,插入病例和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着具体目的进行学习;插入视频和微课进行小结,活跃气氛、巩固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动画和链接,丰富画面、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的来说,本次制作的课件能很好的服务于授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建议可向其他章节推广。

【关键词】解剖学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实践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中尤为重視。在教学过程中,也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来讲授。相较于传统的板书—挂图—模型形式,板书—课件—模型形式更优,也是现在大家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以视觉认识代替繁琐的语言文字描述,缩短对人体形态结构认识的漫长过程,简化认识的复杂性和零散性,使教师在清晰的思路主线下,充分运用丰富的视觉信息,推介展示丰富生动知识内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1]。那么,如何制作出优秀的解剖学课件,是教师们不断探究的课题。现以肾这一节的教学课件为例,叙述解剖学基础教学过程中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探索与实践,为提升自我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效果总结经验。

1 教学背景

1.1 教材背景

本次课件内容,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解剖学基础》中《第六章泌尿系统第一节肾》。肾的解剖结构与尿生成的生理学,以及肾脏疾病的病理临床知识息息相关,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教材以肾这一节开篇,从总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到具体讲述肾,分析肾的形态、位置、被膜、剖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介绍了肾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节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

1.2 学生背景

中职生具有以下特点:学习兴趣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基本不感兴趣,均属于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单一,理解能力差。尤其是学习形态学必需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均不足。根据职教特点及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因此,如何利用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简化复杂而抽象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是本次课件制作的关键和目的。

2 准备工作

2.1 文档准备

2.1.1 文字说明

根据本次课程的教材内容,遵循课件以图片及动画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原则[2],编辑课件中所需要的文档内容。此过程中尽可能使用简练的文字,最好只选择结构名称。

2.1.2 学习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大纲要求,分析教材,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并编辑为文档备用。(1)知识目标:掌握泌尿系统组成,了解其功能;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掌握肾区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熟悉肾的被膜;掌握肾单位,了解球旁复合体、肾血液循环。(2)能力目标:懂得观察泌尿系统各模型,学会绘制模式图;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3)德育目标: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 资料准备

2.2.1 时事性资料

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关于肾移植的时事性资料和照片。将文字叙述编辑成简短的文档,将照片也作适当修改调整,以备插入课件中。

2.2.2 病例

通过查阅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泌尿系感染”和“肾结石”两个大家熟悉的病例。对病情的叙述尽量简单,避免加重学生负担。并适当设置关于肾的简单问题,以便起到引导学习、激发主动思考的目的。

2.2.3 课堂问题

在所有内容讲授结束后,提供几道简单的选择题给学生做,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本次课件中设置了五道选择题,都是针对重点内容的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下课前也给出了两个论述性的问题[3]。

2.3 图片准备

图片主要是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并进行编辑,将原有的线条文字清除。在制作课件时,重新加入需要的线条、箭头、结构名称以及动画。使图片更加清晰、易辨认,结构的展示与内容的讲授更同步。

2.4 视频准备

视频通过两个途径准备:一是网络下载,再进行节选配音;二是针对难点自己制作肾微细结构的微课视频。

3 设计与制作过程

3.1 设计思路

中职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差,教师如果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即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图片、多媒体等引起学生感性认识,养成理性思维,融入技能操作实践,即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综上所述,笔者采用了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向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同时,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主动积极性、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课件的制作中,将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融入进去。通过插入陈年喜事件、常见病例、大量图片和小段视频等,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丰富的动画和超链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2 制作过程

在课程的设计上,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将本次课的内容分为五大板块。课件的制作也是紧贴此设计。

3.2.1 新闻资料导入

此次课件使用时,正值2016年第三十一届世界奥运会举办年。由热门的奥运话题开始本次课程定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选用的资料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奥运会时事,而是比较小众的“移植受者奥运会”。资料的主角是陈年喜,首位“移植受者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为祖国赢得了许多荣誉,而他曾经接受了肾移植。这样由熟悉到不熟悉,由体育到医学,迅速引起学生兴趣,并能将大家的思维引导到本次课的内容中来。

3.2.2 泌尿系统的概述

这部分内容在讲授时,首先要展示模型供学生自主观察,此时课件中放映的是一张没有标明器官名称的泌尿系统组成图,以便学生对照观察。继而随着逐一讲解各组成部分,课件中各部分特写图和“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字样以动画方式出现。讲授完毕后,让学生依次找出相应模型,通过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总结“在肾内产生尿液,由输尿管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再由尿道排出体外”,课件中同步出现“产尿”、“输尿”、“储尿”、“排尿”等词语,并用箭头连接起来,将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相互联系。为了全面解释该系统功能,在下一张幻灯片中全部以文字形式列出。

泌尿系统组成的总结,是利用在课件中插入的一段简短视频来进行的。之后,再次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请学生依图回答各器官名称,及时检测,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2.3 肾的形态、位置和剖面结构

形态:课件展示肾外形模式图,依次介绍肾的形态。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利用进入、退出、直线移动等动画,增加趣味性。此处肾门和肾蒂是重要概念,课件中也要有所体现。插入肾的冠状剖面图,指出肾门所在,逐一出现进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等主要结构,并引出肾蒂的概念。

位置:由一个有腰痛症状的肾结石病例题导入。课件中分别从前面观和后面观展示肾的位置。首先请学生依图自己判断双肾位置的相同与不同点,然后再讲解,并在图片中指出。肾区的概念也是借助图片讲解。共插入了两张图。一张是肾的位置和毗邻后面观,另一张是肾在背部的体表投影图。在图中用线条画出肾区,当然线条的出现是用擦除的方式出现,给人一种寻找的感觉。之后用肾区的临床意义,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最后回到病例题,通过解答问题,总结肾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再次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學生的动态理解。

接下来,课件中插入经肾的水平切面图和矢状切面图,通过动态出现的线条标识肾的三层被膜,同步出现“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等字样,并用箭头表示出三者的层次关系。在提出“肾的被膜与肾血管、邻近器官、腹膜与腹内压等共同对肾起固定作用”的基础上,设置肾下垂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该问题贴近临床,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及兴趣。

剖面结构:课件中展示肾剖面结构模式图,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步指出各个结构。对于肾皮质、肾柱、肾锥体这几个结构,用线条分别描绘出范围,再填充上不同的颜色,以便学生能更清晰地去辨认。对于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这几个比较难理解的结构,借用标本照片与平面图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之后提出“在肾的冠状切面上有何结构?”来总结,加深学生对肾剖面结构的印象。

3.2.4 肾的微细结构

针对中职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征,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把肾的微细结构作为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

引用视频介绍尿液生成的过程,使学生对尿液生成的结构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进入微细结构的学习。首先,总概述肾的微细结构。课件中主要是用大括号概括,但是各结构名称也是与讲述同一节奏出现,避免一张幻灯片中过多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压迫感。接着,通过大量的微细结构模式图,依次介绍。之所以选择模式图,是因为这样的图更清晰、更形象,便于辨认和理解。另外,图片按照放大倍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从微细到超微,层层深入,使学生对肾的微细结构尤其是肾单位的结构理解透彻。中间也有插入一些光镜图和电子扫描图作为对照。为加深学生印象,此处设置了何为滤过膜等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之后,用一个小动画为学生解答,并用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印象。最后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动手绘出肾单位的模式图,将微观抽象的难点知识转变为宏观具体的内容,顺利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展示绘图成果,教师进行鼓励评价,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3.2.5 课堂总结

用课件展示几道选择题检验本次课堂的成果。每张幻灯片展示一题,共五题。题目的答案利用进入动画显示。在进行课堂归纳总结时,将知识目标再次展出。尤其掌握的内容,通过超链接放映出来。多次重复、不断强调、深入理解、强化记忆。课件以课后作业作为结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4 实践反思

本次课件,能较好的服务教学,使课堂上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与学相结合,采用直观教学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方式[4],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5],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轻松完成预定的知识、能力、德育目标。学生也能更轻松、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操作。

当然课件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幻灯片画面颜色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嫌;再如个别幻灯片文字与背景颜色对比度不明显,如若光线太亮或投影仪不够清晰,学生将不易辨认。教师在使用课件时,也需充分熟悉,尤其是有超链接的位置,如果点错,就会造成学生思路被打断,跟不上教师节奏的后果。这些不足之处,通过日后的努力学习研究可以不断改善,使课件不断优化,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在《中国解剖学会第一届教学课件大赛》的比赛中,该课件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得到了解剖学会中各位专家前辈的认可。因此,也建议该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可向其他章节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利新,夏玉军,赵琛,沈若武,王守彪,迟焕芳.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实践.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43(1):78-79.

[2]林海鸣,李超雄,陈跃,谢永财.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探讨.四川解剖学杂志,16(4):48-49.

[3]李本金,杨文理.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四川解剖学杂志,16(4):49-50.

[4]俞翔英,何其芳,朱艳丽.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111-112.

[5]初国良,汪华侨,郭开华.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9(6):642-644.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如何应用于课堂
关于党校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的建议
浅谈高校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