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文化渗入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2017-07-01刘佳佳王晓娟

现代交际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翻译教学英语课堂

刘佳佳+王晓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外友好交流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语言的学习,因此翻译教学在语言教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更好地传播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本土文化在英语翻译课堂中的渗入具有必要性。文章从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分析本土文化渗入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本土文化 英语课堂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51-02

现代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时代主旋律。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愿望也日渐迫切,这就使得语言学习显得非常重要。本土文化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我国的英语教育历来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缺少了对他们语言文化的培养和熏陶。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之后,依旧不会表达中国特色词汇和语句。这就说明,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本土文化的课堂渗入不可或缺。有效的本土文化渗入是翻译准确性和翻译效果的关键保证。文章以现阶段国内的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为出发点,阐述本土文化渗入课堂的重要性,并列举本土文化渗入下的教学方法,总结本土文化渗入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在英语翻译课堂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能力,更应注重他们对语言背景的思考和分析。语言背景是指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稳定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了其语言表达的方式和内涵,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尤为重要。例如,“幸运儿”翻译成“lucky dog”,极具西方文化特色。西方人崇尚自由独立,所以他们的子女一般在18岁以后就跟父母分居自力更生,老人也很少跟自己的子女居住在一起。为了寻找寄托和陪伴,他们会养宠物狗,并对它关爱有加,有的家庭甚至给自己的宠物狗分遗产。西方人对狗的喜爱超过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家庭,这就是中西文化差异。因此,“lucky dog”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幸运,是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此外,跟狗相关的词语还有“yellow dog(卑鄙之人)”“top dog(当权派)”等。如果存在文化背景的缺失,可能会误译,也就丧失了原有的交际效果。

现如今的英语翻译课堂中存在着许多不加思考的“直译”“乱译”等想当然的翻译方法,这是很多英语语言学习者的通病。例如,“长城”翻译成“the long city”,“外滩”翻译成“the out river”等,令人忍俊不禁,又深深担忧。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背景知识学习是英语翻译教学的迫切所在。

二、本土文化渗入下的英语翻译教学对策

随着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逐步优化。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法、单一教学法等陈旧教学法已经被时代所抛弃。现如今,英语翻译的课堂上,不仅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考察。其中,本土文化渗入对英语翻译教学作用极大。基于此,我们将通过头脑风暴法、暗示法和创新法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法在英语翻译课堂上同样值得借鉴。将全班分成几组,大家围坐在一起,分别围绕一个词语说出跟它有关的其他词语。例如“Spring Festival(春节)”,这是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词语,那么跟它有关的还有“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Dragon Festival(端午节)”等。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竞争式联想,不仅提高了大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是加深了大家对本土文化的重温和记忆。这对于英语翻译来说,一方面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使翻译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语言背景知识的涉猎和理解,避免了翻译过程中的错译。

(二)暗示法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教学原则:一是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习。二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洛扎诺夫认为,如果教学过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不顾及感情调节理智,无意识节有意识,最终只能造成理智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加剧彼此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三是和师生相互暗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本土文化渗入式英语翻译教学时,可以利用图片展示、PPT放映、音乐熏陶等方法,通过暗示和文化主题相关的词汇,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整句乃至整篇的翻译任务。例如,教师通过展示笔、墨、纸、砚,使学生学会文房四宝的具体表达;通过播放琵琶、古筝等音乐形式的演奏,使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英文表达等。因此,暗示法对本土文化在英语翻译课堂的渗入具有积极作用。

(三)创新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教学法由于受陈旧老套教学观念的支配,已经被时代所摒弃。当代的教育应该注重学法指导,激励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文化渗入除了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和暗示法以外,还可以利用创新法。例如,“口水鸡”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意思是“辣椒酱蒸鸡”,并非译为“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鸡)”;再如“夫妻肺片”并非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片)”,而是“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意思是“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黄牛的肚”。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横冲直撞的翻译可谓是雪上添霜。老师在教会了学生这些中国特色菜名的翻译方法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联想和创新翻译诸如“红烧狮子头”“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菜名。所以本土文化渗入下的创新法是教师改变教学传统观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它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快了他们对英语翻译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更加如鱼得水。

三、本土文化渗入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我国英语教育历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高,文化知识能力低。本土文化渗入不仅可以完善英语翻译的课堂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感、语言用语的准确性和表述力。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感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直接影响了人类的概念结构和语言的表达、运用和理解,语言形成差异也因认知差异和概念结构差异所致。对于同一事体,如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就会认识或突显事物的不同特征,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名称。同样,对同一事件若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态度、采取不同认知方式,就会突显事件的不同成分,从而就会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本土文化有效地渗入到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不仅知晓了特色英语表达,更加深了对带有浓厚文化色彩事物的认知与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翻译语言的表达。例如,英国是个临海的国家,所以很多英语短语跟“海”有关:all at sea(不知所措)、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等,其中“sea”“boats”“water”无一不体现了英国作为海上大国的特色,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再比如,中国人民视红色为吉祥和喜庆的象征,而西方国家却认为红色是邪恶和血腥的代名词,“see red”表示“大发雷霆”,“in the red”意为“亏本”,“a red battle”指的是“血战”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多领悟这些词语背后隐藏的地域文化差异。这些地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对今后的翻译工作大有裨益。

(二)提升学生翻译语言的准确性

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也就是国内翻译界普遍认同的“信、达、雅”翻译观。“信”位居首位,可见其意义非凡。“信”指的是意义不背弃原文,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即准确。在英语翻译课堂上,本土文化的渗入对学生翻译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作用巨大。例如,要翻译“这座城市的交通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有的学生可能会翻译为“The traffic in this ci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rowed”,显然,英语表达中常用“heavy”来形容交通拥堵,“crowed”不太符合惯用表达。因此,可以将句子改为“The traffic in this city is getting heavy”。再如翻译“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因为他经常拍老师马屁”,有的学生会译成“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pats the teacher's ass”,这里的“pats the teacher's ass”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属于生硬的直译,不符合西方国家的表达习惯。以前在欧洲,臣民见到国王与王后往往要匍匐到他们跟前并亲吻他们的靴子以表敬意。后来,人们将“lick the boots”引申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讨好某人”的意思,它与汉语中“拍马屁”含义一样,因此此句的正确译法应该是“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licks the teacher's boots”。可見,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在翻译语言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本土文化知识储备。

(三)加强学生翻译语言的表述力

翻译语言的表述力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译者对选词、语法、结构等因素的斟酌考虑组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本土文化知识,才能在翻译时找到最精准的表达,提升整体语言的表述力和感染力。翻译工作中基于对本土文化的熟知和了解,对一些专有名词和固定搭配的语言表达能够对翻译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一个嗓门大的人把那个酣睡的孩子吵醒了”译为“A bull of Bashan woke the sleeping child with his noise”,其中,这里的“A bull of Bashan”指“巴珊牛”。据《圣经》记载,在巴珊肥沃的土地上盛产一种牛,这种牛高大肥壮,吼声震天,力大无穷,即“巴珊牛(bull of Bashan)”,所以在英语表达里,“bull of Bashan”表示“气壮如牛的人;大嗓门的人”。如果对《圣经》的这个典故不知晓,恐怕也就译不出地道的英语表达。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英汉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语言所要达到的语义和语用效果。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尊重文化背景,渗入本土文化知识,运用头脑风暴法、暗示法和创新法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认知力,提高自身翻译用语的准确性和表述力,达到完整的英语翻译教学效果,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的失语”: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黄慧.从本土文化视角略论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J].科教导刊(下旬),2015(5).

[3]李晓红.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话语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16(8).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严轶伦.全球化浪潮下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意识[J].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翻译教学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