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一直”与“总”的比较研究
2017-07-01杨湜汀
杨湜汀
摘要:朱德熙(1982)先生在《语法讲义》一书中将“一直”和“总”都归于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时间副词,且认为作为时间副词的“一直”和“总”,其意义近似而有区别。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一直”和“总”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混淆的错误。据此,笔者结合了当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个人观点,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对“一直”和“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时间副词 一直 总 语义 语用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72-02
“一直”与“总”被用作时间副词时,作为时间副词时两个词都有动作、性质或状态持续的意思,容易发生混淆。因此,对于“一直”与“总”的辨析很有必要的。下面笔者从语义角度对时间副词“一直”与“总”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一直”与“总”各自具有的与其语义特点密切相关的功能形式角度加以解释论证。
一、语义比较
(一)语义比较
语义比较多为近义词辨析的一个重要步骤,对比“一直”与“总”词义本身,便于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根据义素分析理论,可得出:
一 直 :(+高频率)(+持续性)(-重复性)(士长时)(士动态)
总 :(+高頻率)(-持续性)(+重复性)(士长时)(士动态)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一直”与“总”的语义都进行了阐述。
“一直”有以下含义:
(1) 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一直后或动词后常带表示方向的词语。
①从窗口一直望出去,远处是个湖。
(2) 强调所指的范围,用在‘到后面常有‘都、全呼应。
②会场里,座位上、过道上、一直到门口,全都挤满了观众。
(3) 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持续不变。
③这个问题一直讨论了三个小时。
“总” 有以下含义:
(1) 表示推测、估计,多用于数量。
④这件行李总有20来公斤。
(2) 表示持续不变;一向;一直。
⑤昆明总是这样温暖迷人。
(3) 毕竟,总归。①
⑥事实就是事实,你总不能歪曲事实。
(二)互换情况
两者语义相关的含义为持续不变。两者都能修饰VP,有时可进行互换,但有时不能互换,对语句条件的限制要求不同。 “一直”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持续是不间断的,也可以表示间断性的持续,还可以表示在相同的场合,某种相同的情况下持续反复地出现。
如:
(1)我从中午到现在一直在练习书法,没有休息过。
(2)这几年,我一直在练习书法,没有放弃自己要做一个书法家的理想。
(3)我一直走路上学。
“总”表示持续不变,但只表示间断性的持续,即在一段时间里,相同的情况反复出现;“总”还可以表示在相同的场合、某种相同的情况持续反复地出现。
如:
(4)这几年,我总在练习书法,没有放弃自己要做一个书法家的理想。
(5)我总走路上学。
在句(1)中,“一直”和“总”不可互换。“总”强调的是“练习书法”这个动作的反复多次,而不是动作或行为的持续不间断。而在句(1)的语义环境中,“练习书法”是持续一上午没有休息的动作,与“总”适合的语义环境不相符合。
在句(2)和句(4)中,“一直”和“总”可以互换。“练习书法”是一个具体的动作,不可能在几年的时间里持续不间断,而是在这几年中持续反复出现。在本句中,“一直”与“总”都表示这几年“我”持续反复地练习书法,因此可以互换。
在句(3)和句(5)中,“一直”和“总”可以互换。“走路”是“上学”的一种方式,上学是一个持续反复的动作。这种动作是在相同的场合以及某种相同的情况下反复发生的,均符合应用“一直”和“总”的语义环境。
事情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的重复是达成“一直”和“总”相通之处的原因,两者能否互换,关键在于句中是否给事情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提供一个可以重复的语义环境。因此,我们得出:“一直”是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在这一段时间里不间断的持续(这里的不间断的持续是指与句题相关的持续);而另一方面,“总”所体现出来的“持续不变”其实是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在一段时间内的无例外的反复和重复。
二、语用比较
(一)主观评价与客观判断
在表达中,“一直”的语用功能包含说话人自我的主观评价,主要用于对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进行主观评价;“总”的语用功能则倾向于客观判断,主要用于对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发生的频率进行客观的判断说明。但在进入句子层面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谓语、宾语、篇章结构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一直”的主观评价倾向和“总”的客观评价倾向都具有相对性。但总体仍呈“一直”的主观评价高于“总”,“总”的客观判断高于“一直”的特点。
如:
(7)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等你。
(8)地球总绕着太阳转。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
(10)听赵老师说,他们一天到晚总想惹事。
在句(7)中,除了陈述“我在等你”这个客观事实,“一直”还强调了说话人“等”这个动作状态的持续。因而带有说话人自我强烈的主观和感情色彩,不能和“总”互换;句(8)中,“地球绕着太阳转”表达的是客观的判断说明,没有附带说话人的任何主观和感情色彩,也不能和“一直”互换;句(9)用“一直”也属于陈述客观事实;句(10)用“总”带有赵老师的主观感情因素,但也反映了基本的客观事实。
(二)其他用法比较
1.表示时间方面的差异
“一直”可以用于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总”可以用于过去、现在的事件。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总”也有用于未来事件的实例。
如:
(11)两年后,我总会毕业。
(12)沈阳今天一直细雨蒙蒙。
注:这里的“总”,是毕竟,总归的意思。
句子的语境不同,“总”和“一直”的含义不同。句(11)中,“总”的含义为总归,也在陈述“毕业”——这一将来发生的客观事实。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一直”的三种解释均不符合句(11)的语境。因此不能用“一直”表达。句(12)中的“一直”用于24小时之内的过去以及现在沈阳的天气状况,陈述细雨蒙蒙的事实。不符合“总”的语用情况。
2.表述客观量方面的差异
“一直”表示具体持续的时间长度,且在句子表述中明确提到具体时间的量;但“总”的表达本身就带有具体的客观的量,因此在表述中往往不明确提及具体重复的次数。
如:
(13)尽管高三时功课不少,又面临高考,但这些事一直到高考前3个月才停止。
(14)自然神学自然观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逐渐被科学界抛弃。
句(13)和(14)中“一直”均连接了具体的时间的量。笔者搜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部分语料发现,“一直”后面经常会出现具体持续的时间的量,但“总”却几乎不存在与具体的客观量相连接的情况。因而,“一直”和“總”在表述客观的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一直”与“总”除了表时间、频率等情况可以互换外,其他用法都完全不相同。②本文在此不多赘述。
三、比较“一直”与“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在字形方面,由于“一直”和“总”的字形结构较为容易习得,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困难;在语义方面,“一直”表示的是持续义,“总”表示的是重复义,留学生可理解为近义词;在语用方面,“一直”和“总”表述时间及频率方面有近似的含义,留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容易造成偏误。
在近义词辨析教学中,运用语义分析与语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指明“一直”和“总(是)”使用的条件和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直”和“总”的语义和语用指向。与此同时,选取合适的例句,进行句子填空或替换练习,以便留学生更好地熟记和运用。
四、结语
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一直”和“总”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对外汉语课堂以及具体实例对两个时间副词进一步分析。希望文中分析的部分能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和“总”这对近义词的辨析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多方指正。
注释: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②彭小川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关键.“一直”“总”“老”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2002(3).
[3]黄瓒辉.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D].暨南大学,2001.
[4]刘靖.时间副词“一直”与“总”比较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4).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7]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8]于二慧,任海波.“一直”与“总是”的语义特征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2).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