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的盈余

2017-07-01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维基百科气球编程

今天我想谈论的话题是“认知盈余”这个概念,共享的资源不光是电脑或者电缆,比如人的注意力,还有人才的分享,我们现在可以集中资源,用新的方法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把一些没有被使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共同的平台,去利用这些闲置的资源。所以,我不仅仅是谈互联网连接人类的力量,不仅仅是谈抽象的社交网络。我们跟大家分享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有比较正面的用途,“认知盈余”是我的一本书中的主要概念,这是我几年前写的一本书,关于分享,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好地分享。

认知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知识和信息,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比如,一群人解决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他需要不同人的观点和信息,一群人聚在一起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我们看看这个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一个DARPA研究机构想看一下人们合作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我们有新的社交媒体,人们的合作方式会产生什么新的变化?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任务,有10个红色的气球,大概离地3米的大气球,每一个气球都是离人行道比较近的地方,但是只有研究机构知道气球的具体位置,如果有一个人用任何方法可以找到这10个气球的地点,就可以赢得4万美金的奖金。

有一个实验室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付钱找人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因为肯定是有人见过这些气球了,我们就告诉这些人:“如果你告诉我哪里有这些气球,我们就分享一些奖金给你。”他们首先面临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首先要在全球做广告,他们的受众应该是10个人,在电视上做广告不行,太贵了;在报纸上做广告,又太慢了。

这个实验室就在想,我们可以支付钱让人们告诉我们气球在哪里,如果有人介绍知道这个气球在哪里,我们也可以给介绍人钱,在Facebook、Twitter等不同社交媒体上把消息传递出去,吸引更多的人给他们提供关于10个气球的线报。很重要的一点,首先用社交媒体找到信息,这种策略实际上是非常好的策略;第二,MIT这个团队找到了10个气球的正确位置,他们是唯一一个找到这些地点的团队;第三,你有30天的时间去解决这个挑战。但是MIT团队只用了不到9个小时就找到了所有的气球,它的诉求比DARPA机构预计的时间快。所以,技术并不会改变世界,但是技术会使得我们生活中比较难的题目变得简单,同时技术也可以使之前看起来困难得像一座大山的问题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如果有能力把人们的知识、人们的信息综合起来,同时用一种创新的办法加以利用的话,这就可以真正地为我们带来一种惊喜。

在2009年,我开始写《认知盈余》这本书,最终我们花了大概1亿小时去创造维基百科上的各种文章和编辑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如果是涉及1亿小时的人力,那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但是和我们所拥有的总的时间来相比,它到底有多大呢?打个比方说,很多人如果要打发时间的话,多数是看电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看电视的人,假想他们是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背后的电视,看电视时间是多长?这个网络有多大?全球所有人看电视的小时数就有1万亿小时,看电视的时间加起来就有这么多时间了。我们看一下维基百科的例子,维基百科利用的时间,它是一个很巨大的工程,可是与我们所拥有的空闲时间相比较的话,要用做维基百科的时间仅仅是一小部分时间而已,还有很多闲置的时间资源。所以,我们的挑战就是要找到一些方法,来提升人们的认知盈余,来一起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把这个用户当作你们的员工。

认知盈余有两个组成部分,比如全球的空余时间和注意力,大家总是有一些空余时间的,除了日常的工作和重要的事情,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和活动。有了智能手機可以创造一个很重要的网络,一个认知盈余的网络。那么,技术产生的改变,在中国技术改变的速度非常高,大概有6.5亿常用智能手机和平台,我们看到这里面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人们使用设备的一些行为习惯,让我们看到一些行为模式,有一些行为模式是基于技术的,不仅仅是把重点放在设备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彼此的感知。由于社交媒体的兴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当大家想到技术的时候,我们不断地想相关的错误,我们要以更加清晰的角度去思考社交网络。

所谓的认知盈余,分享我们的信息,还有才华,人才的聚集和连接,有新的技术可以收集人们关注的重点,包括宽容,还有大家的参与,还有各种意愿,给大家不同的参与方法,这点非常重要,有些话题是比较严肃的,但是你也要有一些不那么严肃的话题让大家参与才行。

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和完美的配方,很多时候就可以开始分享这样一个系统,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失败的,因为在我们的行业中失败率肯定是高于成功率的。但是在10年前有一个先生写了一本书叫《知识就是经济》,其中提到一点:“如果你真的想要创造一个用户的社区,同时能够和他们相互连接,来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你应该这样做。那么,必须要具备以下4个特色,才能帮助我们不断地提升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和分享知识。”

社区

如果你要人们分享知识的话,你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社区的一部分,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分享知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就是关于我们的网上社区的,从1991年开始,当时有一个编程员在网上发了一张信息放在聊天板上,上面说:“我现在开始写我自己的更新系统了。”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信息,他当时并没有说“我们将会超过微软在服务器方面的业务”,他当时说:“我们只是希望所有安卓的手机都可以更好地实现网络的互联。”他没有说去创造超级电脑,他当时说“这只是我个人的爱好而已,它并不是什么大的业务。”他并不是跟人们说“我要去改变世界”,事实上他们尽管是改变了世界,但是他从来没有说“我要改变世界”,从来没有跟人们说“如果你们去尝试一下的话,这个活动非常地伟大。”他当时说:“你们大家给我一点意见吧,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能够变得成功。”在他的信息中蕴含了这两层意思,他做了非常郑重的承诺,“如果你喜欢编程的话,就加入我们吧,会很有意思。”

大家可以看到,25年以后,Linux的云端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大家现在使用安卓手机的话,使用的都是Linux的架构,Linux即使没有在主流的电脑和其他的设备上得到进一步的使用,但是它已经抢占了一部分的市场。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社区最为重要的信息是:这个社区可大可小,但是它必须是高品质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都犯了这个错误,特别是很多媒体,大的媒体说:“我们要从大的群众开始,再慢慢细分这些小的群众。”但是我们在网上看到所有的维基百科,不管是好坏,还是大小,都是从小而精的社区慢慢开始放大。所以,你的社区必须是高品质、精华的,即使你的社区可能只有6个人,但是你必须要有高品质的社区,你才有成长的动力。

当我们谈到维基百科的参与率的时候,人们像参加开源代码编辑一样积极地融入其中,我们有不同的颜色来展示这个社区,他们是如何融入到这个参与的讨论当中去的。中间有核心团队,核心团队是非常积极的人,就像我说在维基百科上数百次编辑词条的那些人。外缘还有一些分散的团队,慢慢地分散出去。深圳的创新如何快速地在公司之间传播开来呢?我们正是需要这些边远的传散者,他们能够把创新能力发散出去,寻找下一代用户,维基百科的中心团队和边远团队都是非常重要的。

明晰

在我们的四个特色中,首先要掌握知识,当知识是广泛接受或者全球认可的知识,我们要建立一个社区就容易了。在我们的环境中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编码信息,大家都知道软件,偶然去写码,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应用软件,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它向我们大家展示了只要这两个人了解怎么样进行编码,他们就可以进行合作。这样一种认知性的功能,在其他的案例中也有显示。

比如乐高,还有3D模型,3D模型现在也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他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标准的模式来设计自己的3D模型,并且进行打印,同时包括仪器、仪件等。还有对不同事物的描述,比如快时尚和其他的一些概念,人们在快时尚的行业当中,不会说我们如何生产一件T恤,它有一个流程,这个流程使我们的快时尚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取得更大的成功,它有一个标准的配方教会你如何快速地生产一个单品。

还有一点是我们现有的电子钱包,也就是一种平台,这个平台让我们可以把标准的配方发散出去,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新的服务。比如百度,在自己的地图上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可以在上面找到餐厅、周围的服务。微信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平台,微信上提供了诸多不同的服务,人们可以在微信的平台上提供更多的服务,淘宝也是如此,这就是一个新的商业。同时,二维码也是一种新的方式,通过二维码把你带入新的世界当中。所有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巨大的,同时在现有的明晰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费用

在费用方面我们也会谈到难处,到底这方面有多容易或者多难?做一件事情的难易程度到底取决于什么?在我们的分享经济中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来看一下维基百科,2002年和今天的“中国”词条发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造词条的成本是越来越低的,如果深圳湾论坛跟后面的2000个人说你必须要注册、你必须要登录,你可以做你自己的编辑,你做完编辑我们要审阅之后才能上传。如果维基百科这样要求的话,它可能就死了,维基百科不需要审阅,不需要编辑,它的审阅门槛比较低。如果你认为有些门槛编辑得非常不好的话,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编辑,你只需要编辑就可以了,不需要注册、不需要登录、不需要审阅,所以我们要降低门槛,让人人都参与其中。

还有我们信息资源的一体化,还有成本的一体化,相对来说,如果降低了门槛,我们的成本就是比较低的。像维基百科,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合作性的平台,对于我们的百度百科来说,过去它也不是一个合作性平台。人们只是贡献了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进行编辑,整个平台以一个全面有效系统的形式来展示出来。如果我们可以降低人们参与的基本成本,降低他们编辑的成本,如果我们不改变任何架构的话,你就会不断地提升参与者的数量,同时提升参与度。

文化

前面的三点还不够,这三点只是比较硬的一些概念,我可以了解社区当中的人,同时可以去看他们的表达是否明晰、数据是否清晰,同时我也可以降低他们参与的成本。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使用社交媒体掌握优势的话,你同时要改变你的商业文化和你的机构文化。

比如说来看一下3D打印行业,从消费者的3D打印行业开始,用比较廉价的成本来打印一些3D模型,后来渐渐出现了一些社交的成分,人们开始在网上分享他们的3D模型,去表达3D模型是如何运作的,也上传一些自己的笔记,这个模型实际上是一个3D的乌龟形状的赛车模型,它的设计背后有一个无线电控制,你可以开这辆车,这是一个乌龟形的赛车,最重要的是这个模型开始的时候太重了,不是那么好用,把无线电放在上面运营不是特别好。

有人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3D的模型,但是失败了,他们失败之后怎么做呢?他们把相关的信息上传,这个设计是失败的,虽然这个设计不成功,但是我希望给其他人带来一些灵感,这就是一种文化。在公众场合宣布“我失败了”,如果我去尝试做这件事情,却没有成功,但是因为你是我社区的一分子,所以我会把这个消息跟你们分享,我希望通过这种分享,大家可以在我作品的基础上去做新的设计,你的设计会成功,希望能够做出更好、更成功的设计。当时事态确实是这样发生的,后来有其他人说:“我希望能够改进这个设计,我知道这些3D模型是不成功的,我不在乎,我会想一些方法减轻一些模型的重量。”这个社区合作一起建立新的模式,在深圳6月份的展会上看到有新的模型展出,如果最早做设计的人失败之后没有在社区分享公布这个信息,最后也不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加好的设计。

所以,你要有一个很好的社区,有很好的明晰性,降低大家参与的成本,创建一个很好的社区文化、组织文化。但是你要腾飞的话,比如像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要实现腾飞的话,把3种重要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才行,然后建立新的文化规范,改变大家参与的意愿。如果你承认你失败了,却遭到别人的嘲笑,这個人以后肯定不会再跟你分享;如果你能够创造一个好的社区文化,鼓励大家分享,如果不分享就把你踢出去,让大家可以去宽容失败的尝试,鼓励大家更加大胆地去做各种新的尝试,这才是更加好的文化。

范围

下面我想跟大家谈一下范围,利用社交媒体,利用各种可能性,这些因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们是互相影响的因素。

举一个例子,STACKOVERFLOW公司最早的时候意识到如果仅仅提供检索的功能,在上世纪90年代提供的搜索功能,帮助菜单、编程手册,编程员可能不知道你们具体的问题,当你有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是不能给你提供帮助的。但我们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合作型的网络,合作型网络背后有编程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比如用英文编程的社区,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的话,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编程问题的答案。

大家现在的编程能力越来越强,STACKOVERFLOW公司意识到,如果我们能够帮助编程员解决一些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模式去帮助其他人。后来,他们创造了一个STACK数学社区交流平台,数学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问一些问题,也可以建立一个针对初创公司的平台,在ONSTARTUPS平台上大家可以了解其他创业家遇到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有一個网络安全平台,他们一起合作和分享做的事情。他们还有一个平台是针对烹饪的平台,数学的平台和编程平台很类似,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更多的平台,包括烹饪平台。每次他们运用这个模型的时候,都做得很好,把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问问题,可以创造很多的价值,如果没有大家参与的话,你是没有办法创造这么大价值的。

他们做了两件重点的事情:第一,由于有一个很复杂的流程,我们在这个流程当中必须要确认这样的模式是可以工作的,并且运行起来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人们是否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向我们说:“你是不是要先确认你自己的站点?”之后你在上面提问,“人们愿不愿意到你的站点上回答问题?”你要了解在你的网站上出现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人们不愿意回答的。

与此同时,要考虑到,有一些问题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提出不适宜的问题,你必须要删除掉。还有一点,你应该要让人们有机会进行共同的合作,同时需要我们真正地了解我们的社区合作起来的基本模式,这样在我们的流程当中可以解决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更为重要的一点,能够允许所有的用户拥有最大可能的控制权:让我们的用户愿意加入到这样的一个系统当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控制权。有一个系统叫CREETING,如果你在系统上登录的话,你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登录,你多想一想,明天再回答这个问题。

不要直接粘贴这些问题,你应该花一点时间了解这些问题,社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社区就是社区本身,“你来帮我解决一下我的家庭作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这个社区是没有办法长久存在下去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服务社区所有的用户,同时我们要给新用户一些机会展示他们对于社区的融入程度。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在你的站点中感觉到他们有足够的控制权,他们才可以成为你这个站点的死忠粉,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区的讨论当中。所以,人们要有这样一个非常强的认知,基于这样的认知,人们有不同的承诺和参与度,他们的参与度就会决定着他们在这个网站上做什么事情。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要用同样的待遇去对待每一个用户。

在当今的世界,我们有各种认知的盈余,大家都比较擅长做自己的事情,不仅仅做一些以个体为基础的项目,很多项目其实是多层级的,涉及很多人的参与,如果你是一个组织、一个公司的话,如果想要利用用户的参与,不仅仅是问这些用户可以创造什么,也要问我们怎么样创造一个新的平台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什么样的项目可以用这个平台?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机构的话,要从一个小的社区开始,打造很好的平衡,建构很好的文化,我们运营的世界就像这个图片上展示的世界一样。

猜你喜欢

维基百科气球编程
维基百科影响司法
维基百科青年
编程,是一种态度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找气球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