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及治理研究

2017-07-01张燕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治理传播

张燕

济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21

摘 要 虚假新闻的传播蔓延,严重影响新闻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由于舆论导向的偏颇等原因,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文章针对虚假新闻传播治理有关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虚假新闻的主要发展形态及其社会危害性,进而分析了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最后就虚假新闻治理有关问题,在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虚假新闻;传播;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029-02

客观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传播原则,这也是新闻工作领域的基本道德底线。但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渠道、传播载体的日趋多元化,以及各种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蔓延,虚假新闻问题逐步发展蔓延。虚假新闻不仅直接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社会舆论,带来严重的负面社会效应。因此,在当前新闻传媒行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时期,更应该深入研究分析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加强虚假新闻治理,促进提升新闻的真实性和社会正能量。

1 虚假新闻的发展形态及社会危害分析

虚假新闻也就是新闻媒体报道中,各种没有权威新闻信息来源,不能真实反映事实或者是完全失实的新闻报道。随着新闻传媒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的发展形态也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首先,在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方面,虚假新闻主要表现为新闻造假、新闻失实,大致可以分为新闻主动造假和被动造假两种方式。其次,在虚假新闻传播内容方面,较为常见的多是经济类新闻造假和社会类新闻造假等,经济类新闻造假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经营秩序,社会新闻造假,则主要是为了引起受众关注而进行的误导性新闻造假。虚假新闻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虚假新闻容易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新闻容易带来较强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政策、金融市场、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新闻,如果出现虚假新闻或者是失实报道,在受众群体中快速传播,很容易成为社会话题,对正常社会舆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比如,2016年澎湃新闻发布消息称,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随后人民日报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开始推送,在社会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后经证实为虚假新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虚假新闻容易侵害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关系到新闻当事人的虚假新闻,特别是娱乐类、社会类、体育类等新闻等,虽然虚假新闻并不会对社会秩序以及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但很有可能严重损害新闻当事人的形象与个人声誉,甚至可能导致新闻当事人的心理或者人身伤害。

3)虚假新闻容易造成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丧失。公信力既是新闻媒体长远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非常宝贵的内在品质。出现虚假新闻,即使澄清以后消除影响,但仍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损害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对公信力的损伤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2 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研究

(1)经济利益驱动和过分迎合受众心理是虚假新闻出现的重要动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传媒行业现阶段已经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盈利能力,成为传媒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有时当虚假新闻特别是一些广告方面的虚假新闻能够为新闻媒体带来商业利润时,便会出现新闻造假的现象。此外,现阶段,很多新闻媒体为了抢占市场、赢得受众,一味迎合受众口味,求快求新,这也是造成新闻失实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2)更加多样快速的新闻传播渠道进一步加剧了虚假新闻传播。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网络客户端自媒体广泛应用,在媒介融合的新闻行业领域,出现了海量的新闻资讯。有些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传播过程中,为了尽快发布新闻资讯,对于各类自媒体新闻信息的审查鉴别不到位,没有充分认定新闻事实真相,以至于虚假新闻问题的发生。

(3)新闻工作者新闻理念和专业能力缺失导致了假新闻的发生。客观真实是新闻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现阶段有的新闻从业人员工作专业化能力不强,工作过程过于浮躁、肤浅,新闻采访过程不够全面深入,对于有些新闻线索也没有认真的审核新闻来源以及真实性,以至于对虚假新闻的审核把关不到位,甚至放任虚假新闻的制造传播,造成了新闻失实问题蔓延。

3 虚假新闻治理对策研究分析

虚假新闻问题的出现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虚假新闻的防范治理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应该坚持多方共同努力,进一步维护新闻媒体行业领域的良好风气环境。关键应该在以下几个层面采取

措施。

(1)新闻工作者层面的虚假新闻治理。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生产活动的直接接触者,只有新闻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才能真正客观公正地去报道新闻线索,进一步挖掘真实新闻素材。具体工作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容易出现虚假新闻的各种新闻题材,尤其是科教文卫、社会新闻以及名人娱乐、体育活动等虚假新闻多发的重灾区,作为新闻记者、新闻编辑等应该严格把关,避免过于着急发稿,而忽视了对于新闻素材中有关新闻报道的审查,在源头上避免出现虚假新闻。

第二,對于新闻信息来源于社会上的各种新闻线索,一线新闻工作者应该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社会通讯员、热心读者或者是自由撰稿人等提供的各种新闻素材等,既要积极的鼓励,同时作为新闻工作者也不能不加核实的直接采用,而应该加强有关新闻线索真实性的求证了解,只有充分做好新闻线索的全面求证分析,才能在源头上切断虚假新闻传播的渠道。

第三,对于各种来源于互联网络的新闻资讯,由于网络信息来源更加纷繁复杂,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应该在这些新闻线索的把关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强分析研判。

(2)新闻媒体方面的虚假新闻治理。对于新闻媒体行业,关键应该进一步强化新闻自律机制,新闻媒体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新闻信息管理平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应该进一步加大新闻线索的调查力度,特别是应该进一步深入地挖掘新闻舆论事件,通过全面深入的采访、公正客观的叙述等,进一步充分挖掘新闻线索事实真相,以各种线索证据为中心,通过多方面的共同求证等,对新闻线索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对于网络新闻媒体来说,由于网络新闻媒体的开放性,很多网络新闻的提供者主要是网络民众,因此作为网络新闻媒体应该进一步加强新闻信息的审核把关,特别是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的筛选和甄别,既要注重提高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同时也要保证各种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此外,为了防范虚假新闻问题的发生,新闻媒体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虚假新闻防范识别以及有效应对处置,当在新闻媒体报道过程中出现虚假问题以后,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尽快消除虚假新闻造成的不良影响。

(3)外部监督层面的虚假新闻治理。在虚假新闻的治理方面,也应该充分发挥好政府、社会公众等外部监督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新闻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约束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相关的新闻传播管理法规等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确保新闻信息传播的公开透明、正规完整,对于各种新闻信息有误、对公众造成误导或者是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应该及时进行处理、追究责任,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谣言,维护受众的知情权,促进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独立监督的方式,邀请读者、网民等,对新闻报道等工作进行监督,对于各种虚假新闻或者是新闻传播工作过程中的漏洞问题,及时向新闻媒体进行反馈,督促新闻媒体积极整改提高,这对于实现新闻媒体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解决虚假新闻问题,既需要新闻一线工作者强化新闻专业精神,也需要新闻媒体进一步强化自律,同时更需要有效的外部监管,以进一步促进提升新闻真实性,这对于整个新闻行业领域的有序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魏永征.把事实和意见分开——《新闻记者》评点假新闻文章名誉权案一审胜诉的启示[J].新闻记者,2011(8):52-56.

[2]童兵.假新闻屡禁不绝的缘由——《新闻记者》“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分析报告之二[J].新闻记者,2011(5):9-13.

[3]林溪声.构建杜绝虚假报道的长效治理机制——《新闻記者》“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分析报告之三[J].新闻记者,2011(5):14-17.

[4]张涛甫.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新闻记者》“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分析报告之一[J].新闻记者,2011(5):4-9.

猜你喜欢

治理传播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