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评述

2017-07-01乔宇涛关晶晶

现代交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福克纳威廉

乔宇涛++关晶晶

摘要:本文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评析福克纳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对福克纳小说中的非线性、非理性的多角度叙事和立体交叉的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解剖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探讨了福克纳独特的时空观。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叙事模式 叙事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11-0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被广泛研究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120多篇短篇小说。他打破小说传统的因果线性叙述模式,以复杂多变的多角度立体叙事表述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认知。这种独树一帜的叙事模式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形象的人物刻画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位大胆的小说创作实践者,福克纳在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叙事形式上进行着毕生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尝试新的文体模式和叙事手段。他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时空跳跃和拼贴并置等叙事方式,以多重的叙事视角,同时并置多條情节线索,让读者领略到同一时间上空间并列对照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展示了现代生活的新领域及其丰富的内涵,对传统的线性因果叙事构成颠覆性的挑战。福克纳的一生都在试图“以最打动人的戏剧性方式讲故事”。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仪式上所致颁奖辞中曾提到,“福克纳是20世纪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由于福克纳的不断创新,他的小说具有“永不雷同的形式”[1]。这是对他在写作技巧和叙事形式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高度评价。

众所周知,福克纳在小说叙事模式和写作技巧上的创新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小说叙事,他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因此,运用经典叙事学作为理论框架解析福克纳的小说,使读者可以很好地理解福克纳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学底蕴,提高鉴赏和评论其小说的水平,同时也使福克纳研究得以深入推进,研究领域随之拓宽。接下来笔者将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评析福克纳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对福克纳小说中的非线性、非理性的多角度叙事和立体交叉的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立体交叉的叙事结构

作为小说创作最伟大的实验主义者,福克纳对小说创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他的小说叙事承自康拉德的结构观点,“追求立体的建构模式传递印象,并涂抹于事件以彰显其道德意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立体交叉式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张曦阐释了《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废除情节对文本的框架作用,借助数个凝聚的印象化模块进行重复性的对位叙事。看似情景的互相堆积,实则彼此照应强化了各自场景,更加凸显了残酷的现实。[2]赖赛宇认为,《喧哗与骚动》由内聚焦、全聚焦和对位式三种叙事模式复合而成的叙事结构模式,超越了传统单调的线性因果叙事结构模式,更加形象地展示现实世界,给读者的震撼也更加深刻。福克纳借助了不同结构方式的对立、交错与互补,传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领悟。[3]黎明论述了福克纳小说的复调结构、时间结构、对位结构、神话结构;周文斑从时空结构、意识结构角度讨论了福克纳小说;刘道全认为《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通过多角度立体式的叙述,运用时空的不断转换交错暗示了时间、死亡、人生的虚无等多重主题。而不同主体的并置给读者以深刻印象。[4]詹树魁认为《我弥留之际》是以同心圆式叙述结构和具有深刻象征寓意的心理叙述次序所组合的时间排列、中断和重叠为主要叙述特征的。[5]冯季庆运用结构语义学的二元对立原则探讨分析了《我弥留之际》呈现的道德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的关系。

二、非线性、非理性的多角度叙事

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技巧高超巧妙,能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福克纳对不同的叙述视角的把握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他讲授故事往往都是采用多维视角,从不同叙述者的立场,多角度映射烘托作品主题,给读者展现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场景,极有带入感。众所周知,传统小说往往都是以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或故事与故事间的因果联系为叙述主线,这种叙述清晰有序,不可打乱混淆。同时小说叙述者的叙述话语与小说人物的话语及其心理活动界限明确,往往会有明显的关联性语句进行过渡,因此故事发展呈时间线性,情节清晰有序,呈因果性关联。而福克纳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叙述模式,创造性地采用非线性、非理性混杂叙述,故事发展不再以时间发展为主线,故事与故事间有着情节的混杂,没有一个理性的概念。同时他善于运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实现着控制时间与理性的文学思考。在《八月之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押沙龙,押沙龙!》等作品中,这种多种视角的叙事模式十分明显。不同叙述者站在自身立场,以自己的角度反复叙述同一故事情节,这种做法客观上抹除了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时间不再伴随事件而流逝,突破了时间的约束,释放了读者的阅读感受。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不同立场、不同环境发生的叙述同时出现,对于同一故事的不同叙述彼此之间往往没有情节上的连贯,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但正是这种摆脱了时间、因果规约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开放多元的空间,使读者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叙述更加形象而又客观地观察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朱宾忠专门研究了福克纳如何运用多种叙事视角展开小说叙事的:其一是尝试采用多重的、复合的叙事来开发各种叙事视角最大的叙事潜能;其二是注重运用儿童视角和痴傻人视角来获得特别的叙事效果,更进一步逼近真实。[6]

三、复调式的叙事声音

福克纳小说中往往会出现多个叙述者,基于不同的立场、态度对小说的核心人物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不同的叙述声音。刘涛波基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对《喧哗与骚动》的叙述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喧哗与骚动》中存在三个叙述人,他们的叙述声音都不受作者自己权威性的控制,而是基于自身立场,自由、独立地阐释观点,三个叙述人的声音互相平等,没有侧重。[7]其主旨在于展现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独立意识,组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世界,彼此之间形成了对话与对位的关系。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作者同时并置了具有不同观点的人物,让他们进行对话、争吵、各抒己见。表面看来,不同叙述者的讲述彼此之间没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有时他们的讲述甚至自相矛盾。实际上作者就是要通过他们各自的讲述部分让读者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而影响、破坏或解构着他们自己的解读。这种复调的特点不仅表现在人物的思想和语言对话中,而且也体现在多重叙事角度和多重线索之间的对话中。福克纳不愧为“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在他的小说中充斥着各种社会阶层、价值体系、思想意识、历史与现实、传统沿袭与变革创新等不同声音的对话。这种呈现多重叙述声音的复调式叙事风格使福克纳小说有了立体多面性和结构意义上的开放性,令评论界和读者们折服和倾倒。

四、意识流和时空并置的叙事

福克纳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他的小说很少按时间或逻辑顺序来铺陈情节,完全打破传统小说按时间或因果来有序地叙述故事的方法,而是跨越时空界限,使得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物得以在同一界面展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各种时间更迭交替,无数场景片段前后穿插,多次往返复现,好像时间差异、空间距离根本不存在,呈现给读者的是许多分散、孤立的碎片化回忆、片段印象、主体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彼此交织并置构成一幅纷乱却完整的畫面。过去和现在、主体世界和客观世界、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很多研究者在总结福克纳时空观的基础上,揭示其作品中折射的独特历史意识。管建明的《福克纳叙事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形式》指出,福克纳创造性地使用了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运用蒙太奇手法展示多情节线索和多重叙事角度,形成了橘瓣式或同心圆式的空间形式,这种并列对照的手法能够管窥作家展现的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细致地刻画人物意识活动,表现小说的主题,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8]

概而言之,之所以对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研究,与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息息相关。福克纳不断创新写作理念,成功地扩展了各种叙事模式的表现力,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发掘了人物的内心和灵魂,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他的叙事技巧与创新增加了作品的难度,他实验性的创作对于读者是一种智力的挑战。福克纳的叙事策略和写作技巧对于现代叙事理论是极大贡献,在世界文学领域独树一帜。希望此文能够为福克纳小说的叙事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视角,为文学批评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姚乃强.兼容有序聚焦文化——谈90年代福克纳研究的态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 (5): 3-7.

[2]张曦.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 (4):98-102.

[3]赖赛宇.《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模式[J].南昌大学学报,1998(3):32-36.

[4]刘道全.论《喧哗与骚动》的多重主题与叙事结构[J].许昌学院学报,2005(4):66-67.

[5]詹树魁.论《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手法[J].外国文学研究,1999(2):75-79.

[6]朱宾忠.叙事比故事更重要——论威廉·福克纳对叙事角度多元化的追求[J].武汉大学学报,2006(6):764-767.

[7]刘涛波.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17- 21.

[8]管建明.福克纳叙事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形式[J].外语教学,2003(4):72-76.

[9]冯季庆.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J].外国文学评论,2002(3):59- 67.

[10]黎明.论福克纳小说的结构艺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133-137.

[1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福克纳威廉
破耳兔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一粒沙子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一封未开启的信
不计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