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2017-07-01付鹏
付鹏
摘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增加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我国全民素质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和影响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指出目前我国实物性体育消费仍然是体育消费的主体,观赏性体育消费还相对落后,参与性体育消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 体育消费 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0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促进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之前全年不休的辛苦劳作才能勉强度日,到今天一周五天工作日就能衣食无忧,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1]所以,体育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积极展开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准确把握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状况,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改变,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如观看电影及体育类消费的比例不断提高。体育消费作为提升生活质量最健康有效的方式,特别是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以来,人们的运动健身热情空前高涨,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逐渐表现出层次化,从最基本的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等传统体育运动,到街舞、瑜伽等现代化的时尚运动,再到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旅游等休闲体育消费应有尽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有体育消费发展阶段的一些特征:(1)虽然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消费潜力巨大。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体育消费人群数量庞大。[2]特别是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时间充裕又拥有数量可观的退休金,出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具有强烈的体育消费意愿。此外,体育运动作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得到了上班族的青睐,所以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体育消费结构表现出了层次化差距,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体育运动环境、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增加,高档的体育消费项目不断增加。(3)体育相关产业配套设施还不够齐全,虽然我国體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因为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市场资本由于不能准确把握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而不敢贸然大量投资,导致体育产业的供给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因此,研究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把握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趋势,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类型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总体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体育服装、体育运动器材等的实物性消费。二是需要个体自身参与的参与类体育消费,既有跑步、踢球等传统体育运动,也有街舞、瑜伽等现代化时尚体育运动,还有攀岩、骑行等新型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甚至保龄球、高尔夫球等消费水平较高的休闲类项目。三是偏重于精神需求的观赏性体育消费项目,如观赏球赛,参加体育明星见面会等。
(1)实物性体育消费。虽然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发展也拉大了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收入较低的居民仍然占大多数。另一方面,70后仍然是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相对于80、90后人群,思想相对保守,对当下流行的时尚类体育运动了解不深,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更趋向于强身健体。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比例不断扩大,他们时间充裕,退休金在保证自身生活外有较大结余,更加迫切地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减少疾病,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目的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相对保守。因此,以运动鞋、运动服等体育生活必需品和一些结实耐用物美价廉的体育健身器材为主的实物性体育消费仍然比重较大。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体育赛事的被关注程度,体育相关的报刊、图书等拥有一批特定的消费人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体育彩票单价相对便宜并且与体育赛事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所以体育彩票的购买数量巨大,经济价值显著,这些也都是实物性体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参与性体育消费。大部分实物性消费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参与性消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居民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后更加追求生活质量上的提高,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塑造良好体态等。踢足球、打篮球等团队性传统体育运动,不但需要大量体力运动,还需要团队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释放生活工作中的压力,结交朋友,所以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高薪白领人群多钟爱现代时尚的体育运动,如瑜伽、网球等,他们希望通过参与这些运动来健美塑身、结交朋友。青少年人群为了健康生活或者掌握一门特长,一般会选择球类、舞蹈等,进行较为专业的训练,所以也大大促进了参与性体育消费。老年人对于广场舞、太极拳等休闲健身项目更加喜爱,这类项目虽然消费不大,但是我国老年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庞大,所以消费市场广阔。
(3)观赏性体育消费。观赏类体育消费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文化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地区有实力比较雄厚的竞技类球队,就会带动整个地区的体育文化氛围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一地区的城镇居民观赏性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也会很大。互联网的普及也促进了观赏性体育消费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虽然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但大学生是所有人群中进行观赏性体育消费的最积极人群。体育竞技类比赛通过媒体可以面向全世界范围内播出,所以拥有大量的观众,很多观众也会选择去现场观看比赛,这就产生了最直接的观赏性体育消费。随着我国体育竞技类赛事的进步一成熟和体育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肯定会有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观看比赛中来,所以观赏性体育消费在将来肯定会有很大发展。
体育消费的结构虽然大体上分为实物性体育消费、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几种消费往往相互交叉,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3]实物性体育消费如鞋服的消费是为了参与性体育消费,正是由于观赏性体育消费吸引大量年轻人才导致体育杂志、体育图书的大量销售,反过来参与性体育消费的人群为了更好的地学习体育技巧又会去观看体育比赛,这三种体育消费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参与性体育消费和观赏性体育消费的比例不断提高反映出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4]
三、不同城镇居民群体消费结构特征
体育消费结构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居民的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水平等有密切联系,一个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居民的需求发展相对应的体育产业,减少资源的浪费。
(1)不同性别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相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男性有更强烈的体育消费意愿,男性居民参加体育运动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释放生活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塑造良好体态获得异性青睐。女性居民一般将大量空闲时间放在孩子、逛街、美容等方面,少量时间参与体育运动,为了减肥健美等目的。所以在实物性体育消费方面,由于运动需要的鞋服是生活的必需品,男性与女性在此方面的消费基本持平。体育健身器材、体育杂志图书等男性消费明显大于女性,特别是在体育彩票方面,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购买。参与性体育消费方面,男性消费比较全面,从跑步、球类运动到街舞、网球、户外体育等现代时尚体育运动再到垂钓、高尔夫球等娱乐休闲运动都有涉猎,女性则主要集中在健美操、瑜伽等以健美为目的的时尚体育消费。在观赏性体育消费方面,世界上主要的几大类体育竞技比赛的观众主要为男性,女性在此方面消费很小。总结来说,不同性別在体育消费结构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这也提示我们在发展体育产业的时候要针对男性和女性消费群体有所侧重。
(2)不同年龄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城镇居民由于收入水平、身体机能、运动目的不同,导致各年龄阶段的体育消费结构也有一定差距。在运动鞋服方面,各年龄阶段需求量都较高,老年人对穿衣舒适度有要求,但是在运动健身器材方面,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此消费较低,年轻人精力充沛身体充满活力,在这方面消费最高。体育书刊杂志消费上,老年人普遍不关注竞技体育比赛,所以需求较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更倾向于从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上获取赛事信息,所以体育书刊类消费成不断下降的趋势。青年群体希望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控制体重,释放压力,老年人则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加身体抵抗力,减缓衰老,虽然进行参与性体育消费的目的不同,但所有年龄群体对参与性体育消费的需求量都比较高。在观赏性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都是青年和中年人群,老年和少年儿童需求较小。
(3)不同收入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受收入高低的影响最大,收入较低群体的体育消费大部分集中在运动鞋服等生活用品上面。收入水平较高群体,由于体育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较高,所以体育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在实物性消费方面,各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差距不是很大,收入较高群体在体育健身器材方面稍高于收入较低群体。参与性体育消费方面低收入群体以参加传统体育运动消费为主,高收入群体则更青睐于时尚运动体育和休闲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中各收入水平都会通过媒体观看体育比赛,但现场观看以较高收入群体为主。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不断增长,但是体育消费结构还不是很合理,体育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都有很大关系。在充分掌握城镇居民体育需求结构特征后,要改变粗放式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从优化体育产业入手,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市场,迎合不同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倡导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阮伟.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黄斌,李斌.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6):60.
[3]冯玉蓉.吉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31-32.
[4]胡乐乐,何元春.体育符号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4(2):5-8+19.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