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乳头炎58例
2017-07-01董玉王鹏张昆苏藩
董玉+王鹏+张昆+苏藩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3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34眼)予中医辨证结合西医激素治疗,对照组27例(29眼)予常规西医激素治疗,2组均以14 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10只眼,占29.41%,好转19例21只眼,占61.76%,未愈3例3只眼,占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6例7只眼,占24.14%,好转15例16只眼,占55.17%,未愈6例6只眼,占20.69%,总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力、视野、眼底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较单纯西药激素治疗效果佳,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视力、改善视野、提高视野指数、减轻视乳头水肿、充血、视网膜出血及视乳头荧光素渗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总结。
关键词:急性视神经乳头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6-0038-02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泛指累及视神经的各种炎性病变,是青中年人最易罹患的致盲性视神经疾病[1]。笔者2014年以来对58例(63眼)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确认为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的患者58例63眼,以编号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1例34眼,其中男18例20眼,女13例14眼,年龄为22~65岁,平均41.5岁,病程为2天~6月,其中初次发病29例,再次发病4例,对照组27例29眼,其中男13例14眼,女14例15眼,年龄为21~65岁,平均42.6岁,病程4天~5月,其中初次发病25例,再次发病2例。就诊时视力数指/眼前~0.2.2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异常,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2]:(1)视力严重下降,严重者短期内由正常视力骤降至数指、光感甚至无光感。(2)眼底:视盘充血,边界模糊,随之视盘发生水肿,视网膜静脉充盈、曲张,视盘周围少许小的火焰状出血,或少许渗出物。(3)视野检查:早期即可查出巨大的中心暗点,重者也可有周围视野的向心缩窄。(4)眼底血管造影:视乳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的荧光素渗漏,在血管造影的后期和晚期出现整个视乳头及周围组织的强荧光状态。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 mg/d,3~5 d后改为强的松片1 mg/kg口服,炎症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同时予维生素B1、B12肌注,予维生素C、肌苷等药物常规剂量口服治疗,不加用其它药物。
1.3.2治疗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肝胆实热症:除眼部症状和体征外,可伴头痛、口干苦、心烦失眠,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治予清泻肝胆实热,方选龙胆泻毒汤加减:龙胆草10 g,黄芩15 g,栀子10 g,川木通10 g,生地黄15 g,当归尾12 g,柴胡10 g,蒲公英15 g,金银花15 g,牡丹皮10 g,生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服。(2)肝脾不调症,除眼部症状和体征外,可伴烦躁易怒或性情抑郁,或胁肋胀痛,口干苦,纳差或便溏,舌暗或边尖红或边有齿印,苔薄或腻,脉弦细数。治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选舒肝解郁汤加减:炒柴胡10 g,赤芍12 g,當归12 g,白术10 g,茯苓15 g,香附10 g,郁金10 g,牡丹皮10 g,栀子10 g,丹参20 g,生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服。(3)肝肾阴虚症,除眼部症状和体征外,可伴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苔薄,脉细弦或细数。治予滋阴降火、活血化瘀,方选益坎煎加减:生地黄15 g,山茱萸10 g,女贞子15 g,黑豆15 g,茯苓15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丹参20 g,川芎10 g,大血藤20 g,炙延胡索15 g。每日1剂,水煎分服。(4)风热外袭症,除眼部症状和体征外,可伴口干咽痛,头痛鼻塞,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或浮紧。治予疏风清热,通窍明目,方选自拟方加减:蒲公英15 g,桑叶10 g,菊花1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炒黄芩15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丹参20 g,川芎10 g,栀子10 g,炙延胡索15 g。每日1剂,水煎分服。
以上2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治疗后视力达1.0以上或达到发病前的视力,视野检查正常,视乳头与视网膜正常;好转:治疗后视力提高3~5行,视野检查正常或暗点明显缩小,视乳头与视网膜无明显异常;无效:治疗后视力不提高或下降,视野及眼底无改善。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视野指数比较见表2。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讨论
视神经炎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性疾病的早期孤立表现,也可由感染或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4]。目前治疗主张采用针对病因的治疗,最大程度挽救视功能同时,防止或减轻、延缓进一步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在免疫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对于降低视神经炎复发,减少激素治疗副作用、促进视功能恢复有帮助[1]。本病属中医“暴盲”范畴,《审视瑶函·暴盲证》中谓本病若“……病于阳伤者,缘忿怒暴悖,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极,忧伤至甚。……”
笔者认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之单纯的西医治疗,在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轻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医治疗并非单纯的中药药物堆积,中医施治的核心内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将人与病证相关的各种因素纳入到诊治的思路中,辨证论治则体现出了人体化治疗的差异。清泻肝胆实热、疏肝健脾、滋阴降火、疏风清热、活血化瘀、通络明目,既突出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辨证法思想,同时把握病机随证施治,祛除病邪,调整脏腑功能,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4,(6):459-463.
[2]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87-3091.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陈翔,魏世辉,张卯年,等.视神经炎的疾病分类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4,38(4):2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