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的连贯性教学
2017-07-01李伟成
李伟成
摘要:一直以来,物理都是中学中较难的学科。本文通过审视初、高中的物理教与学的现状,重新分析初、高中的教学特点,结合当前课改,探讨如何能够保证教学连贯。
关键词:中学物理;连贯性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13
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但是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得心应手,一旦到高中后就感觉物理非常难。这说明,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连贯性上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物理知识本身的难度、广度等因素的变化外,更主要的是初、高中教师几乎没有沟通和交流,彼此没有起码的了解。我们多数的高中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情况、初中的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更不清楚近年来初中的课程改革情况;初中教师很多时候不了解高中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培养适合高中学习的习惯。初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连贯性。
一、中学物理教学的渐变
1. 教材的渐变
初中物理强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基本是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结论,定义与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静态的简单问题,对象单一、过程单一、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的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想想议议、读读想想,小制作、小实验、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侧重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采用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通过想象假说、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多个对象、多个过程、多个状态的变量问题,学生难以接受。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简洁严谨,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 思维能力的渐变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简洁为主,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知识是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物理规律的,在高中,部分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更多地要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大大提高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
另外,在初中阶段,我们往往通过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直观教学,一般不会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直观地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固有的看法和观点,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这种由于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 学习习惯跟不上教学要求
初中问题非常简单,知识结构容量少,概念规律定理讲述少,例题讲解和练习多,课后学生依靠背概念、背公式,接着考试没有问题。最后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甚至考试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学生只会跟随教师的学习习惯,不懂如何分析思考,只能靠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课堂强度高,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部分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做题就不知从何下手。上课时,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对于教师讲的内容无法理解。促使学生认为物理非常深奥难懂,加剧心理上对物理的恐惧。
4. 知识结构跟不上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上更多需要较强的数学解答能力:(1)通过图像描述物理规律,表达知识过程。(2)高中物理中数学公式较多,其中涉及到矢量的运算,特别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知识点,公式多,矢量多,公式运用灵活,公式使用范围宽广,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十分困惑。(3)矢量的引入是高中学生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学生在数学知识量的掌握上,高中物理所需都远远超过目前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比如,学习力和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像的加速度问题,学生对于斜率的概念还没有掌握;力的分解这个知识点里,力的合成分解需要用到数学的sin、cos、tg等函数知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尚未娴熟,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短板直接影响到物理的解题。
二、如何延续中学物理的连贯性
1. 阶梯递进式的教学
学习要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这是一切学习的最根本、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和拓展建立起高中物理的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能力和知识逐渐积累的不断提高,在不同阶段让教学内容重复出现,逐渐加深深度扩大范围,教材知识梯度要平缓上升。比如,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初中阶段,主要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使学生易于接受,适应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根据日常生活引出概念作为力的实例,不探討力的产生原因。高中讲对物理进行受力分析方法时,通常用隔离法或者根据力的产生条件简单分析问题中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再讲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所受力情况;特别是连接体,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研究整体的受力情况,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这样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掌握物理的受力分析,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深入研究教材与教法
根据认知理论,学生学习的习惯性思维是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延伸理解未知的知识。当学生遇到未知理论,与以往知识产生较大差异,或者较大梯度,这就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对教材的教学地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教材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师需要了解物理的知识结构,研究中学物理教材框架,知道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什么水平,切实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教材知识点的特点,设置递进的教学梯度,采用恰当的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物理建立良好的信心。
3. 学会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逐步培养形成的。在保持教学的连贯性过程中,我们不只简单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基本规律,更要重视一个公式、一个定理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的推导过程,明了适合使用它们的条件范围等。教学伊始,需要注重建立场景,重视情景教学,训练学生不断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把普通的直观认识引导到抽象的深层次理解。
4. 合理训练学生思維
在力与运动学的内容中,通常要求学生先确立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物体运动状态,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将研究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者看作一个理想化的质点,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讲解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过程,使学生对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得到领会,通过实际例子的应用训练,学生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是讲解习题,讲题需要注意剖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学能力的培养,会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物理理解是关键,如果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学生需要通过教师讲解,自己独立思考,明白了解单个知识点,进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由始至终强调,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学会思考。
预习与复习会让学习更加从容。预习有具体的目标层次,基础层次的目标仅要求初步通读和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中层次的目标要求找出重点、难点、疑点;高层次的目标则要求熟悉新课,理清思路,提出问题并能初步解决问题。新教材编写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学物理的整体知识框架具体分散到每个章节中,课后复习总结能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连成一条知识链,如果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那么知识点就不容易遗忘。复习要做到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平时复习。不管哪种复习都要抓住知识脉络,抓重要知识点,抓典型例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注重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能让学习更清晰。通过上课提问,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述问题,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找出规律、根据物理概念分析解答问题的习惯。要求学生讲道理,改变学生凭直觉判断的不良习惯。通过课堂上例题的剖析,规范解题步骤,促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分析,使学生体会物理严谨的思维方法。
每一个学科最基础部分的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但是不代表所有内容都要死记硬背,理科与文科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科学合理的记忆,对于物理来说,机械的记忆对于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基础部分需要学生机械记忆,理解才是关键,通过对比学习加深新旧知识的认识,强化记忆体系,将所学与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要合理训练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充分结合教材,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才能连贯地完成中学物理的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5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