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补语与泰语相关表述形式对比分析

2017-07-01PuntipDejtrakulwongse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泰语趋向补语

Puntip Dejtrakulwongse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天津300387)

汉语补语与泰语相关表述形式对比分析

Puntip Dejtrakulwongse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天津300387)

补语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补语比较复杂,类型较多。针对泰国学生,本文对汉泰相关表达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通过对比确定学习补语的难点和教学重点。

汉语补语;泰国学生;对比

汉语补语是按照结构特征分类的,名称是根据意义而定的。本文对汉泰相关表达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通过对比确定学习补语的难点和教学重点。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辨别、记忆和运用,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基本用法,以及语法项用法上的使用条件和限制条件,使泰国学生准确掌握汉语补语的用法。

一、泰国汉语补语研究综述

关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补语研究,在CNKI网站搜索,总共有17篇(期刊论文6篇;学位论文11篇),研究内容从补语的种类看,包括:结果补语5篇;趋向补语4篇;补语的总体研究4篇;可能补语3篇;程度补语1篇;情态补语1篇;数量补语1篇。

表1 关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补语研究的论文

期刊学位年作者论文题目补语类型期刊论文2012王娇娇《泰国学生汉语结果补语的常见偏误》结果补语2012 Threerawat Theerapojjanee《面向泰国学习者的对外汉语补语研究综述及其应用》补语的总体2000赵秀芬《汉泰趋向补语对比研究》趋向补语2005陈晨《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趋向补语2008胡发宣《泰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补语的总体2008刘永君《汉语补语在泰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及偏误分析》补语的总体2008刘玉川《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补语的总体学位论文2008张文耀《趋向补语“起来”与泰语中的相关表述比较研究》趋向补语2010王娇娇《泰国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结果补语2012刘慧桃《泰国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数量补语2013柯伟智《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补语2013刘婷婷《对泰汉语结果补语教学研究》结果补语2014魏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完”、“好”、“成”的偏误研究》结果补语

最早的泰国汉语补语研究是通过汉、泰语言在形式和语义上进行对比指出其异同,并对泰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用调查结果印证对比情况。后来的研究方法多数是偏误分析,主要是通过汉泰语言对比来探讨汉语补语与泰语的对应形式之间的异同,调查学生使用汉语补语的偏误,分析其原因并提供教学建议。可见,对比偏误分析是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研究的主要方法。

汉泰对比分析,是从结构形式和语义两方面来进行,现有着一致的观点:

(一)虽然泰语没有补语的概念,可是对于汉语补语的句子,在泰语中还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泰语意义和形式的句子来表述。然而,由于在表述汉语补语时,泰语句法语序不同于汉语,宾语位置就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补语要注意的问题了。

(二)因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不完全等值而造成的偏误,如:“看不到”“没看到”在泰语相对应的是一种形式“”(看不到),这样对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两者的区别不是很清楚的,他们拿不准该用哪种补语来表达;汉语“用上”、“爱上”,泰语相对应的形式是“”(用)“”(爱),泰国学生因母语没有结果补语造成漏用补语等偏误现象。

(三)汉语和泰语在语义上不完全等值,如:汉语可能补语(V得/不C)表示主观条件(能力、力气)或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泰语相对应的词是“”(能)“”(不能)。泰国学生能理解可能补语的句子,但他们表达时总用“不能”来代替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

二、汉语补语与泰语相关表述形式及其语义的对比

补语句是汉语中较为典型的,体现其简约性句法现象的句式,补语能够通过语序的改变,准确地传达时间、情态、结果上的差别。因不同的思维模式,泰国学生对汉语补语的不同语序所表达的意义差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中对补语的划分存在着不同观点。笔者按照《新实用汉语课本》将补语分为九种:1)情态补语;2)程度补语;3)趋向补语;4)结果补语;5)数量补语;6)时量补语;7)动量补语;8)可能补语;9)介词短语补语。本文以此作为依据,并从《新实用汉语课本》中搜集了相关语句,对此进行汉泰异同现象的对比。

(一)结果补语

1.汉语:我听懂了,可是记错了。(S-V·C)

词译:我 听 懂了可是记 错

例1在表述结果补语不带宾语的时候,汉语与泰语相关表达的句式是一样的。

2.汉语:你买到那本词典没有?(S-V·C-O)

例2正如之前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汉泰句法语序不一样,“汉语补语语序是V·C-O(动·结果-宾)是汉语语言系统发展的结果,是有标记的(或强标记的)。”(石毓智,2003)泰语的语序符合客观行为和状态的时间顺序:先买词典,然后得到了词典。

3.汉语:请在这儿写上您的名字。

词译:请 写名字 的你 在这

例3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不完全等值,汉语补语“上”的引申义,表示使某物附着于、存在于某处或添加进去。因泰语没有补语这个概念,所以泰语只用动词“(khian)写”,而漏用结果补语。

(二)趋向补语

4.汉语:我们进去吧。(S-V-趋)

词译:我们进 去吧

5.汉语:我们走进去。(S-V-趋1趋2)

词译:我们 走 进 去

例4,5在表述汉语趋向补语不带宾语的时候,汉语与泰语相关表达的句式是一样的。

6.汉语:坐飞机去还是坐火车去?(V-0-趋)

词译:坐 飞机 去还是坐 火车 去例6在表述类似一种连动式,泰语与汉语相关表达形式的句式是一样的。7.汉语:他们先上楼去。(V-0处-趋)

phuak-khao khuen a-khan pai kon词译:他们 上 楼 去先

phuak-khao khuen paia-khankon

词译:他们上去 楼先

例7泰语句法语序不同于汉语,汉语趋向补语带处所宾语:简单趋向补语,宾语的位置放在趋向补语前;复合趋向补语,宾语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间。泰语却有两种表达形式。例7两种形式中,泰语2使用频率高于泰语1。(陈晨、李秋杨,2010)

khao(ma)chak pai-sa-ni rap phat-sa-duklap ma laeo

词译:他们 从 邮局 取 包裹 回 来 了

例8表述汉语趋向补语时,泰语句法语序不同于汉语。郭春贵(2003)认为“汉语趋向补语里带有定受事宾语的句式,着重描述动作趋向的结果,后提出宾语抵达说话人现场。”泰语宾语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边,放在复合趋向补语前边。

(三)情态补语

词译:有时候 我 看 得忘吃饭

例9表示动作和状态的描写时,汉语情态补语用在动词后。泰语句法语序同于汉语。“在表示主语的状态时,泰语‘(chon)’可以完全与汉语‘得’对应。”(周小兵等,2010;209)

bang-thi chan du chonluem kin khao

10.汉语:水果洗得干干净净的。

phon-la-mai lang chon sa-at sa-at

词译:水果 洗 得 干净 干净

例10汉语情态补语可以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充当,重叠后大多加“的”。泰语也有重叠形式。和汉语不同的是泰语的形容词的重叠只用于口语。在形式上,泰语用形容词重叠不用加其他语法成分。所以用形容词重叠形式的时候泰国学生会漏用“的”。

11.汉语:你说得对

STEM教育与STEM职业的联系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对接社会的现代化发展。STEM教育理工科属性很强,从事社会建设的科技产业建设者需要具有此类的设计性思维,对于社会的科技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khun phut thuk

词译:你 说 对

例11汉语情态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对情况的说明与评价。补语前要用“得”。泰语对其相关的表达形式并不用“得”。因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不完全等值,对某些补语句式泰国初级学生也弄不清,到底该用哪种补语,是结果补语还是情态补语。

12.汉语:你汉语说得很流利。(S-O-V·C)

词译:你 说 汉语流利(很)

例12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是不完全等值的,汉语情态补语,动词一定要放在“得”前边。泰语却可以直接把状态的描写成分放在宾语后边。汉语情态补语,一般加程度副词“很”,而泰语则可有可无“(mak)很”。因此,泰国学生在表述情态补语时会漏用程度副词。

(四)可能补语

13.汉语:我感冒了,恐怕明天去不了了。

khun phut pha-sa-chinkhong (mak)

chan phen-wat laeo kreng-wa phung-ni paimai dailaeo

词译:我 感冒 了 恐怕 明天去不 了了

例13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汉语与泰语相关表达的句式是一样的。

14.汉语:恐怕五页也写不下吧?

词译:恐怕 五页也 不 够 写吧。

例14汉语和泰语在语义上不完全等值,虽然汉语可能补语的否定句式与泰语相关表达的句式是一样的。但是汉语可能补语“写不下”和泰语相关的语义是“(mai pho khian)不够写”对应。泰语“不够写”是表示要写的东西太多,五页纸也不够。即使泰国学生看懂“可能补语”句子的意思。但是当他们要自己表达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别的语法手段。

15.汉语:对不起,我还是听不出来。

kreng-wa ha na komai pho khiansi-na

kho-thot(kha/klap)chan yang fangmai ok

词译: 对不起我 还 听 不出

kho-thot(kha/khlap)chan yang mai sa-mat fang ok

词译:对不起我 还 不 能听 出

例15汉语和泰语在语义上不完全等值,汉语这个句子表示说话人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电话中声音太小),所以听不出来对方的话。泰语相关表达形式有两种,泰语第一种表达和汉语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相似;泰语的第二种,根据汉语语法,这个句子是错句。

(五)介词短语补语

16.汉语:他骑在毛驴上,也不看路……

词译:他 骑 毛驴也 不看路……

例16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不完全等值,泰语中,关于处所,有介引性词引导就可以直接连接普

khao khi lako mai mong thang通名词表处所。汉语则一般不可以仅用介词“在”引导,还必须配合方位词,即表处所意义的词语。汉语“骑毛驴”跟“骑在毛驴上”不同。“骑毛驴”是谓语性;“骑在毛驴上”介词“在”为谓词性短语引进相关的处所。

(六)动量补语

17.汉语:去年我去过一次上海。

pi-ti-laeo chan khoei pai shanghai nueng khang

词译:去年 我 过 去上海 一 次

18.汉语:我访问过他两次。

chan khoei yiam khao song khang

词译:我 过 访问他 两 次

19.汉语:我听过两次音乐会。

chan khoei fang consert song khang

词译:我 过听音乐会 两 次

例17,18,19汉语动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用动量词语做补语。宾语的位置比较灵活,要根据充当宾语的词语而定。地名作宾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位于补语前,也可位于补语后,如:例17;人称代词作宾语,通常位于补语前,如:例18;一般事物名词作宾语通常位于补语后,如:例19。泰语也有动量词,泰语句法语序不同于汉语,即宾语的位置都放在动量词前面。

(七)时量补语

20.汉语:我来中国已经一年了。

chan ma pra-thet-chin nueng pilaeo

词译:我 来中国一 年了

21.汉语:在那儿学习一个月汉语。

yu nan rian pha-sa-chin nueng duean

词译:在那儿学习汉语 一 月

22.汉语:咱们汉语学习了一年了。

pha-sa-chin phuak-rao rian nueng pi laeo

词译:汉语咱们学习 一 年了

例20,21,22量补语表示动作、状态和时间的长短,由表示时段的词语充当。宾语的位置:处所宾语通常位于时量补语前。如:例20,一般名词通常位于时量补语后。如:例21,人称代词宾语位于时量补语前如:“我等了你一个小时了。”泰语一般相关表达形式时量放在动词、宾语后。也可以把宾语放在最前面当话题。如:例22。

23.汉语:我想在这儿聊一会儿天。

phuak-rao yak yu ti-ni khui sak-diao

词译:我们 想 在这儿聊(天)一会儿

例23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不完全等值,汉语的离合动词比较特殊,在合用的情况下,看作词;在分离的情况下,看作短语。如:例23句中的聊天。汉语“聊天”是泰语“(khui)”的意思。泰语没有离合动词。

(八)程度补语

24.你的比我的好多了。

25.最近我们忙得很。

26.味道好极了,你要一杯吗?

27.今天我们的生活比过去幸福得多。

28.我喜欢做饭,可是,离厨师的水平还差得远呢!

汉语程度补语主要用在形容词、心理动词、感受动词等后面,用来表示某种性状所达到的某种程度。比如例24-28,多了、得很、极了、得多、得远等。汉语和泰语在形式上不完全等值。这些程度补语在意思上与泰语“(mak)”对应,所以泰国学生只会用程度副词表达,而回避用程度补语。

29.汉语:难死了。

Yak(cha)tai

词译:难死

例29泰语与汉语相关表达形式的句式是差不多的,都用“死”表示程度很高。

(九)数量补语

30.汉语:我觉得这件大点儿,是不是?

词译:我 觉得件 这大 点儿是吗

例30数量补语用在形容词后,宾语放在形容词前,汉语与泰语相关表达的句式是一样的。汉语数量补语,“X一点儿”跟泰语“X”这一相对应的表述是一样的。只有个别的例子,“请大声点儿”“请大点儿声”宾语可在补语前也可在补语后。

chan(kit)wa chut ni yai nit-noichaimai

三、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补语的难点及教学重点

笔者通过汉泰异同现象的对比,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补语的难点并提出教学重点,列出如下:

(一)结果补语

1.宾语的位置:宾语的位置在结果补语的后边。泰语与之相对应的形式结构不同于汉语,教师讲授时先给学生看结果补语句型结构(S-V·C-O)强调它不同于泰语表达形式,再举例子,让学生体会结果补语,宾语的位置。如:“打破了一个杯子”、“扔掉了旧衣服”、“买到了一本字典”等。

2.缺少结果补语:在汉语中,当表述一个动作或状态引起某种具体结果时,就应该用结果补语。由于汉语补语的引申义很多,比较难。如:“上”的引申义

(1)表示靠近或合拢、关闭。如:你看,这些孩子又追上汽车了。

(2)使某物附着于、存在于某处或添加进去。如:这次活动一定算上我。

(3)表示达到一定目的(常指不太容易达到的目的)。如:他们总算住上了新房。

(4)表示动作已经展现并在继续。如:从去年开始,我就喜欢上了书法。

吕文华(1999)主张在初级阶段教结果补语时,最好让学生将“动词+结果补语”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如:看见、听到、放下、记住等。

(二)趋向补语

1.处所宾语的位置:处所宾语要插在动词和补语之间。由于简单趋向补语在泰语中有两种表达方式,即①(V-0处-趋)②(V-趋-0处),并且学生习惯使用第②种表达方式,但第①种才是汉语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在汉语中只能用第①种表达方式。如:上楼去、回泰国去、进教室来、寄上海去等。

2.宾语、复合趋向补语的位置:处所宾语只能插在复合趋向补语中间,即“上、下、进、出、回、过”之后,“来、去”之前。而泰语宾语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边,放在复合趋向补语前边,即(V-0-趋1趋2)。教师应强调在汉语中要把“复合趋向补语”分开,如:走进屋里来、跳下水去、飞过大海去、爬上山顶去等。

(三)情态补语

1.没有重复动词以及缺少程度副词:汉语中,动词一定要放在“得”前边。泰语却可以直接把状态的描写成分放在宾语后边。如:(跳舞得高)。汉语情态补语,一般加程度副词“很”,而泰语则可有可无“(mak)很”。教师应强调,汉语中必须重复动词并且通常会加程度副词“很”,如:跳舞跳得很高,唱歌唱得很好听、说话说得很快、睡觉睡得很早等。(虽然汉语情态补语有的也可以没有程度副词“很”,但是用作比较的句子,如:那个年轻人比别的人画得快,他非常高兴。)

2.形容词重叠式缺少“的”:汉语中,情态补语可以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充当,重叠后大多加“的”。泰语也有重叠形式。和汉语不同的是泰语的形容词的重叠只用于口语。在形式上,泰语用形容词重叠不用加其他语法成分。教学中,教师应强调使用形容词做补语时不要忘记加“的”,如:水果洗得干干净净的、穿得漂漂亮亮的、玩得高高兴兴的、写得清清楚楚的等。

(四)可能补语:跟结果补语以及“能”混淆

汉语中,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是不同的,而泰语中一般是一样的,有一种表达形式,即“动+不+补”,如:(吃不饱),这会与汉语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相混淆。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可能补语表示“主观条件(能力、力气等)或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如:

①他还是小孩儿,举不起这块大石头。

②他只学了几个月汉语,看不懂《红楼梦》。

③最近吃得太多,体重增加了很多,衣服穿不下了。

④外面太吵了,我听不清你刚说了什么。

(五)介词短语补语:缺少方位词

汉语中介词“在”一般不可以仅用引导,还必须配合方位词,即表处所意义的词语。泰语关于处所,有介引性词引导就可以直接连接普通名词表处所。因介词短语(介词“在”)常跟“把”字句在一起,出现得比较晚,教学中教师该举出比较典型的例子,强调名词须配合方位词(名词+方位词),如:

①水池边有一棵树,月光照在树上。

②我要把它挂在我宿舍的墙上。

③张先生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非常高兴,把它放在床边的小桌上时时欣赏。

④西方人把食物放在自己的盘子里,把大块切成小块,再把它送到嘴里。

(六)动量补语:宾语的位置

汉语中,在有动量补语的句子里,宾语的位置比较灵活,要根据充当宾语的词语而定。分成三类:①确定的人、动物以及地名做宾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位于补语前,也可位于补语后;②人称代词做宾语,通常位于补语前;③一般事物名词做宾语通常位于补语后。泰语表述的对应形式,宾语的位置都放在动量词前面。教学中,要强调根据宾语的名词的性质,分别举出例子,如:

(1)确定的人、动物以及地名做宾语:我找过两次老师,他都不在。(我找过老师两次,他都不在);他看了一眼大黄狗,赶紧跑了。(他看了大黄狗一眼,赶紧跑了);我来过清迈一次,但住的时间不长。(我来过一次清迈,但住的时间不长);

(2)人称代词做宾语:去医院看了他一趟|他骗过我一回|我访问过他两次。

(3)一般事物名词做宾语:请先填一下这张表|我听过两次音乐会|上星期四我给他打过一次电话|今天我来是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七)时量补语

1.宾语的位置:汉语中,当宾语表示一般事物或抽象事物时,一般位于时量补语后,如:写了二十分钟(的)汉字。一般泰语的相应表述形式时量放在动词、宾语后。教学中,要强调这一点,举出例子,如:

①咱们已经看了一个半小时(的)画儿了。

②在那儿学习一个月(的)汉语。

③我练习一个小时(的)口语。

④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走路,每天最少走一个小时的路。

2.不懂“离合词”:汉语中“离合词”的组成成分都可以独立成词,它本身也可以进行扩展,如“聊天”可以扩展为“聊一会儿天”。教学中,根据离合词的特点,教师先给出离合词的合体,再进行扩展,如:放假→放了一个星期假;住院→住几个月院;休假→休两个月假等。

(八)程度补语:表示程度的补语短语,汉语表达形式比泰语多

汉语中,程度补语在形式上有用“得”连接和不用“得”连接的两种。不用“得”连接的程度补语,泰国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如:好极了、笑死了。其他程度补语在课文里出现过的例子,如:累坏了、多得很。其句型结构也不算难,通过多练习、多阅读,学生就能知道其用法。另外,用于“比较句”的程度补语,泰国学生也习惯用“很”(*A比B很高),要强调不能加程度副词“很”,并展示句型结构:A比B+形+得多|A比B+差得远|A比B+形+多了。

(九)数量补语

汉语中,数量补语经常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的结果在数量方面的差异。这对泰国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汉语数量补语,“X一点儿”跟泰语“X”这一相对应的表述是一样的。只有个别的例子,“请大声点儿”“请大点儿声”宾语可在补语前也可在补语后。此外,解释“比较句”时也可以展示句型结构“NP1比NP2+形+名量词”如:公蟹的价钱要比母蟹贵一倍。|我们系比他们系多90个学生。|这双鞋比那双大半号。

四、结 语

虽然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都是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基本语序都是SVO,但是泰语的相关表述和汉语补语是不一致的。裴晓睿(2001:106)认为“泰语中表示修饰、限定性的状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语之后,其中也包括了说明动作行为结果的词语,所以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的词语和表示修饰、限定的词语都划在状语里了。”刘玉川(2008)认为“从位置上来说,汉语补语和泰语的相应成分都位于被修饰语的后边。这为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谓语不带宾语的时候,几乎不会出什么错。”

在针对性的原则上,通过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在两种语言相关表达的形式上、语义上找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每讲一个规则,都让学生自检所造的句子,学生一旦造的句子有偏误,或没有那么典型,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句子,让学生运用规则检测正误,分析偏误所在及形成原因。

笔者认为通过对比可以让泰国学生对汉语补语加深印象,深化认识。尤其是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汉泰对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受母语的影响,还是偶然的因素,分情况进行处理。

陈 晨、李秋杨:《汉泰趋向补语对比研究与语际迁移偏误生成》,《汉语教学刊》,北京大学,2010年第6期。

陈 晨:《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郭春贵:《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礼议》,《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

胡发宣:《泰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柯伟智:《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刘 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 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 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慧桃:《泰国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刘婷婷:《对泰汉语结果补语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刘永君:《汉语补语在泰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及偏误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刘玉川:《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齐春红、秋 兰:《泰国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情况考察》,《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齐春红、汪南哲:《泰国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偏误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娇娇:《泰国学生汉语结果补语的常见偏误》,《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第11期。

王娇娇:《泰国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魏 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完”、“好”、“成”的偏误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张文耀:《趋向补语“起来”与泰语中的相关表述比较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赵秀芬:《汉泰趋向补语对比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周小兵:《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

Threerawat Theerapojjanee:《面向泰国学习者的对外汉语补语研究综述及其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第2期。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Thai Complement

Puntip Dejtrakulwongs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 China)

Compl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Chinese complement notonly complex but also many types.According to the Thai students,this paper will compare Chinese and Thai expression then points ou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Chinese complement.

Chinese complement;Thai students;compare

H043

A

2221-9056(2017)04-0533-11

10.14095/j.cnki.oce.2017.04.010

2016-04-01

Puntip Dejtrakulwongse(郑美贤),泰国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现代汉字学。Email:puntipdej@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泰语趋向补语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