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建构
——以初级下水平课程为例

2017-07-01陈晓霞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综合课汉语教学模式

陈晓霞

(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北京102206)

基于翻转课堂的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建构
——以初级下水平课程为例

陈晓霞

(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北京102206)

本文借鉴目前教育界研究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对外汉语综合课为研究对象,并举初级下水平课程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汉语综合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尝试建构汉语综合课教学新模式。文章意在寻找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点,同时也为采用和研究该教学模式的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自主学习;同伴互评;汉语国际教育;翻转课堂;综合课

一、引 言

对外汉语综合课是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课型。它通过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和对话、短文等语言材料的综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传统的综合课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操练相结合,一般依照操练生词、讲练语法、串讲课文的操作程式。王青(2006)在分析多份教学案例后指出,该程式不足之处体现在总体过于僵化,以教师、教学和课文为中心现象严重;多采用听说法和翻译法等一些传统的语言教学法,较少应用新的二语教学法;此外,课堂常见机械性而非交际性的练习。鲁健骥(2003)也云:“主干课,即口笔语综合实践课任务庞杂……这里面包括语音、语法的教学,又兼听说读写(特别是说)的综合能力训练。结果是什么都想兼顾,又什么都没有兼顾好,互相掣肘。”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成了众多一线教师的迫切心愿。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先起源于2007年美国的两名高中化学教师用录屏软件录制课件内容和讲解声音的视频来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该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从而逐渐推广开来。据2012年美国对458位已在课堂中实施了翻转课堂的教师调查显示,80%的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改善了学生学习态度,67%宣称其提高了学生成绩[1]。

本文将结合翻转课堂这一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教学模式,分别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5个方面阐述对外汉语综合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灵感,寻求创新和突破,同时也为采用和研究该教学模式的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及模式

翻转课堂指在信息化环境下,课前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学习资源,学生观看、学习教学视频等资源,并完成导向性的作业;课中以师生、个人、同伴、小组等多样化的学习团队的形式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美国Robert Talbert经过多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实施结构模型,见图一(转引自张金磊、王颖、张宝辉,2012)。

图一 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模式图

(二)国内翻转课堂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2010年前后被引入中国,引起了众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汉语教学界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就理论探索而言,陈海芳、冯少中(2015)阐述了翻转课堂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就实践应用而言,美国是翻转课堂的发行地,叶华利(2014)和李红、李煜(2014)分别介绍了其在翻转课堂发源地美国汉语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及使用VoiceThread技术来辅助其实施的方法及效果;在国内,李燕(2014)和章欣(2015)均尝试建构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张凯曼(2015)则以商务汉语会话课为例构建模式。与此同时,白迪迪(2014)、孙瑞等(2015)、于淼(2014)分别通过实验,对比了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差异,实验结果均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生开口率,同时提高了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师生的主观评价也较高。然而实践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数据,聚焦于教学实效,或者主观感受的数据表示,并未具体说明实施方法和细则,后来者若要借鉴文章的教学或实验法,难度较大。

基于以上的文献调查分析,针对性的以具体实例提出实际可行的教学模式作为参考实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拟以《离家的时候》(《汉语教程(修订本)》,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为例,从教学模式各基本要素来详细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尝试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Joyce&Well,2009)。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5个基本要素(马箭飞,2004)。

(一)理论依据

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非常吻合,这为两者结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下文将根据李泉、高增霞(2010)提出的综合课教学常规原则,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念进行分析。

1.课堂教学精讲多练

吕必松(1993:84)认为,理论讲解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课堂教学的25%。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取得成功的美国Clintondale高中指出,翻转课堂成功的核心为遵循80/20原则,即80%的课堂时间需应用在学生练习上,20%为教师指导(Roscorla&Tanya,2013)。两种原则不谋而合。孙瑞等(2015)通过实验得出该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课堂话语量占总话语量的比例远远高于传统课堂。原因为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都翻转到了课前完成,节约下来的课堂时间为精讲多练提供了客观可能性。此外,精心策划的课堂活动也可使课堂时间最大化。

2.课堂教学交际化

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具备交际意识,教学各环节呈现都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进行。翻转课堂为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在该模式下,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变成了学习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研究者。课前,教师需要用汉语跟学生沟通交流,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已经相当于用汉语完成了一次交际任务;课中,学生需理解并参与教师或同伴组织的多样化活动,合作解决问题,这些无不需要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下进行。

3.课堂教学综合训练

综合课,顾名思义,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流程被分成了课前和课中两部分,为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供了可能性,课中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侧重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分派至不同的教学活动,或者是不同组织结构的学习团队中去进行,从而达到有机统一的整合。

4.课堂教学趣味性

该原则要求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营造愉快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于汉语的长期兴趣。于淼(2014)对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访谈,学生反映“这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课堂变得有趣,让我更愿意每天来教室跟大家一起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一方面在课前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打破单一、保守的纸笔教学工具,引发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此外,学习资源的便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场所和时间,让学生从紧张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可以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课堂上多样的教学活动也能从多维度刺激学生的兴趣点。

(二)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采取布鲁姆认知类教育目标分类模型来设计教学目标的支架。该模型将认知要求从低到高共分6个层级,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按照该模式,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表1。

(三)操作程序

按照教学惯例,该课文的课时要求为6课时。下文将结合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课前、课中教学模型,尝试依照6课时的教学要求,以2课时为1个教学单元来设计本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见表2。

表1 《离家的时候》教学目标设计

表2 《离家的时候》教学流程图

五六课时课前1.查找1-2段讲述留学生异国生活的短视频。2.查找1篇留学异国生活的汉语记述文,作为学生课前泛读材料。3.上传视频及范文至平台,检查学生作业提交情况,积极与学生进行平台互动。1.登录平台,观看视频,并就内容或者语言找出印象最深刻的3点。2.泛读范文,并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课中1.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前学习收获。(15-20分钟)2.分别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来总结学生的课前学习收获,绘制相关思维导图。(10分钟)3.布置现场写一篇250-300字的关于留学异国生活的作文(可用电脑写作)。教师巡视,提供各方面帮助。(40分钟)4.提供作文评分标准,组织学生作文互评活动。(10分钟)5.组织学生作文自评活动。(5分钟)1.汇报自己的课前学习收获。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关于异国生活的记述文写作相关知识的系统网络。3.现场写作。4.作文互补。5.作文自评。

表3 一二课时课前学习任务单

表2分3部分详细说明了教师和学生课前、课中分别需要完成的任务,3部分的教学重点依次为汉字和生词、语法和课文、写作。这么设计的原因是不因课程任务繁杂而放弃汉字教学;把课文超脱于生词和语法的载体来处理,更注重其语篇、语体、风格等整体结构和思想感情;课堂讲练不仅培养学生的微观技能,即遣词造句的能力,也要注重衔接和连贯等成篇表达能力的宏观技能的培养。总而言之,试图达成“全面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课程设置初衷。

(四)实现条件

实施条件指的是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最优化方案。从硬件保障来说,国内汉语教学单位教学条件都较好,多媒体设施较齐备,学习者也大多为成人,拥有手机、电脑、网络等翻转课堂所必需的设施要求。从班级构成来说,国内汉语教学都为小班教学,学生数一般不超过20人,不会出现由于学生数过多而造成课堂活动难以开展的情况。此外,本案例的学生汉语水平为本科一年级下学期水平,这个阶段的学生已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听懂教师讲解,能用简单词汇表达自己的意图,能用汉字听写出所学过的字、词、句,即他们已具备了翻转课堂实施所需要的基本语言储备。

(五)评价

一般说来,教学评价包括以正式、计入成绩、学习结束后给出为特点的总结性评价和非正式、不计入成绩、学习过程中给出的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由于翻转课堂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总结性评价无法涵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其次,发展性评估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焦虑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及自主探索的能力(王添淼,2014),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多采取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评估者包括教师、被评估者本人、小组同伴、也包括教学平台等自动评分系统。评估内容包括课前学习的表现、课前研究问

题自我探究的程度、课中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活动中的贡献、参与各种互动活动的表现等等。囿于篇幅问题,在本教学案例中,仅以五六课时为例来说明可行的评价方案(见表4)。

表4 五六课时学生评估表(总分100分)

四、翻转课堂带来的挑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张红艳、龙荣培,2013),然而机遇也意味着挑战。

(一)对教师的挑战

绝大多数汉语教师为文科专业背景,视频制作技术和网络应用等相关知识有待学习和提高,这对于教师个人工作量和责任心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诚然,视频的制作及分配使用的主要群体为教师,然而并非每个教师都要“亲自为所执教的内容制作相关教学视频”(齐军,2015)。除了采用现成的视频之外,还可以组成院校内或院校间教学团队,采取优势分工合作,共享教学资源(牛长伟,2014)。这些方式都能从某些程度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从长远来看,教学团队的分工合作更能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具有较高计算机使用等信息素养的教师专攻视频制作、运营学习平台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具有较高的汉语本体知识储备和演示能力的教师专攻视频内容研发及展示方式,而具有较强课堂组织、调控和管理水平的教师则负责课堂活动的实施等。这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分化发展,同时开发、制作及包装“名课”、“名师”也更便捷。

(二)对学生的挑战

对留学生来说,挑战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教学一部分内容需要面对着视频或其它学习资料进行独自练习,学生需要适应这种“自说自话”的尴尬感。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该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发了大多数学生的焦虑感;成绩好的学生更适应该教学模式,对其抵触较少;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马秀麟、赵国庆、邬彤,2013)。这种先学模式要求占用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若学生自主学习性不高,无法完成预习任务,也会给课中教学埋下隐患,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课中,因为除去了教师讲解环节,学生必然会参与高强度练习,学生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三)其它方面的挑战

1.翻转内容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大多为知识点条理清晰的自然科学类课程,研究者们认为知识点松散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翻转难度较大。对于汉语教学来说,传统的操练环节有很多师生互动,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练习、教师纠错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面对的另一个问题。郑艳群(2014)建议,“把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课文生词学习和朗读练习安排在网上并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老师利用更多的时间集中组织学生练习口语”。然而最终什么内容适合翻转至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什么内容不适合翻转应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2.课时的设置和调整

如前所述,翻转课堂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翻转至课前进行,相当于在课外增加了课时量,必然对整个课程设置产生影响。就理论而言,多出来的课堂教学时间释放给学生活动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我们采取原有的课时安排也无可厚非。就实践而言,由于我国和国外学情的差异,照搬国外“课堂外(课前)”和“课堂外(课中)”的划分方式对于我国并不合适。据此,在保证总课时不变且不增加学生课外额外负担的考虑下,有研究者提出“大小课”(杨升美,2014)和“AB课概念”(陈倩、李娇娇,2015)。前者为将传统的45分钟课堂压缩至40分钟或者35分钟的小课,小课学生自主学习;2节小课合成则为1节大课,大课师生互动完成“吸收内化”任务。对于后者,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为A型课,学生自主学习为B型课。各个教学单位可在维持原有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规划调整课时。针对语言教学,也有较多本科英语听说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班口语辅导”的模式,自主学时占总课时的40%~50%,小班口语辅导授课量占50%~60%(周文娟,2014)。这些举措即实现了翻转课堂的初衷,同时也避免了加重学生负担,对对外汉语翻转课堂课程设置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五、结论及不足

本文以初级下汉语综合课《离家的日子》为具体实例,建构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汉语综合课教学新模式。文章论证了将翻转课堂应用在汉语综合课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述了课程教学的目标,重点按照实际教学课时要求,分3阶段就课前和课中详细说明了课堂具体操作流程,明确了教师任务和学生任务,此外也论证了本操作模式已具备的实现主客观条件,并给出评价学生的可行性建议。文章意在寻找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点,同时也为采用和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但本文阐述的教学流程尚未在实际课堂中实践过,希望后续实验可以提供实证性的数据支撑。

注释:

[1]http://old.ourelearning.com/2012/08/13170459352.html

白迪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第3期。

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第4期。

陈 鸥:《新时期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才智》,2014年第4期。

陈 倩、李娇娇、汤才梅:《翻转课堂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软件导刊》,2015年第1期。

李 红、李 煜:《运用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翻转课堂》,刊于李晓琪、贾益民、徐娟《数字化汉语教学——2014》,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87-293页。

李 泉、高增霞:《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4期。

李 燕:《基于任务的初级汉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刊于李晓琪、贾益民、徐 娟《数字化汉语教学——2014》,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74-279页。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鲁健骥:《口笔语分科精泛读并举——对外汉语教学改进模式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2期。

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马秀麟、赵国庆、邬 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1期。

牛长伟:《开放视野下“汉语新闻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探索》,《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4期。

孙 瑞、孟瑞森、文 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3期。

王 青:《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王添淼:《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1期。

杨升美:《翻转课堂不要再次加重学生负担》,《山东教育》,2014年第31期。

叶华利:《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

于 淼:《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语法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尝试——以语法项目“动词+过”为例》,刊于李晓琪、贾益民、徐 娟《数字化汉语教学——2014》,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80-286页。

张红艳、龙荣培:《试析翻转课堂在国内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挑战》,《文教资料》,2013年第14期。

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

张凯曼:《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级商务汉语会话课教学设计——以<招聘临时雇员>为例》,安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章 欣:《基于任务的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

周文娟:《大数据时代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

Bruce Joyce&M.Well:《教学模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Tanya&Roscorla:《Flipped institute teaches schools:how to flip their classes》,McClatchy-Tribune Business News,2013,5(6).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m prehensive Class Teaching M odel——Based on FlippedClassroom M odel

CHEN Xiaoxia
(Overseas Chinese and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Beijing 102206 China)

Using the flipping classroom model for reference,this article takes Chinese Comprehensive Cla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t is trying to establish the Chines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It elaborates the thesis foundation,teaching goal,teaching process,the accomplishment condition and evaluation by taking the Lower Intermediate Chinese Comprehensive Class as an example.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article could innovate the teachingmodel,and also provide the implication reference for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autonomous learning;peer feedback;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H195.3

A

2221-9056(2017)04-0488-08

10.14095/j.cnki.oce.2017.04.005

2015-06-06

陈晓霞,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助教,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华文教学法、文化教学。Email:chenxiaoxia@huawen.edu.cn

猜你喜欢

综合课汉语教学模式
学汉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国际汉语综合课的应用探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