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2017-07-01王皓冬李宗阔卫思梦单悦展
王皓冬,李宗阔,卫思梦,单悦展
(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王皓冬*,李宗阔,卫思梦,单悦展
(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消化系统肿瘤[1,2]。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的趋势,且临床诊断后患者通常处于晚期,预后和五年生存率较差[3,4]。因此,探索胃癌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粘附因子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介导了细胞间信号交流及物质交换过程,且与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密切相关[5,6]。本研究旨在分析细胞粘附因子及血管粘附因子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47-66岁,平均52.8±9.7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依据《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0期15例、Ⅰ期26例、Ⅱ期25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以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胃癌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方面无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
1.2 试剂
细胞粘附因子1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血管粘附因子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二抗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显色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其余试剂为市售分析纯。
1.3 阳性程度的判定
对细胞粘附因子1蛋白和血管粘附因子蛋白均选择10个典型视野,每个视野计数30个细胞,统计阳性细胞的比例,其中阳性细胞百分比小于5%记为0分,大于5%小于25%记为1分,大于5%小于50%记为2分,大于5%小于75%记为3分,其余记为4分;对染色后的着色强度进行计分:无着色记0分,淡棕色记1分,中等棕色记2分,深棕色记3分。统计总得分作为阳性程度的判断指标:弱阳性为1-4分,记为+,中等阳性为5-8分,记为++,强阳性为9-12分,记为+++。阳性程度=染色强度计分*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粘附因子1强度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本文发现细胞粘附因子1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胃癌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其阳性率增强,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见表1。
表1 细胞粘附因子1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2.2 血管粘附因子表达强度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
本文发现血管粘附因子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随着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增高,其阳性率逐步增强,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血管粘附因子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
2.3 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也发现,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二者阳性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3 讨论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引起死亡的最主要肿瘤[7]。胃癌患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而出现明显症状时通常处于晚期,预后较差。因此,探究与临床分期和患者预后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在分析细胞粘附因子及血管粘附因子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随着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水平逐年升高,且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同时,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因此,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水平与胃癌分期及预后具有负相关性,是临床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细胞粘附因子1是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关键蛋白,与多种病理过程相关,也参与了多种肿瘤细胞的病理及生理学过程[8]。在研究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V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中发现VCAM1水平异常与II型糖尿病大鼠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且其可以作为利拉鲁肽作用的靶点[9]。在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管内膜粘附因子和金属蛋白酶影响的研究中也证实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内膜粘附因子水平,进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10]。在分析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炎性因子及血管粘附因子影响的研究中也发现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血管粘附因子和炎性蛋白分子调节代谢综合征大鼠的病理状态[11]。李群等[12]研究也发现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也发现细胞粘附因子1及血管粘附因子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预后具有相关性:胃癌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其阳性率增强,患者预后越差。
[1]吕昊明,曹 伟,赵军莉,等.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4,12(7):1618+1620.
[2]刘家园,常家聪,刘 弋,等.胃癌组织中Cdc42、β1整合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9(6):618.
[3]孔天东,姚丽鸽,高伟艳,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2(6):583.
[4]李易非,史飞涛,吴承蓉,等.MK、Ki67 在胃癌中异常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的临床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4(10):45.
[5]许 燕,冷 静.细胞间粘附因子-1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52.
[6]张文美,贾立昕,李涛涛,等.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高血压致炎症和心脏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3,13(4):626.
[7]刘海艳,穆永旭,闫瑞强,等.蝙蝠葛酚性碱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对EGFR和HER-2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14,23(9):1656.
[8]吴 瑕,柳国胜,罗 瑶,等.细胞粘附因子-1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8(2):124.
[9]綦才辉,金勇君,杨美子,等.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NF-κB及VCAM-1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28.
[10]孙 玮,蔡尚郎,宋 宇,等.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管内膜粘附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的影响(英文)[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8(2):113.
[11]刘 莉,邓晓威.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炎性因子及血管粘附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2,9(4):29.
[12]李 群,赵国强,梁英杰,等.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mRNA的检测[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4):474.
1007-4287(2017)06-1041-02
*通讯作者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