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两个治理”重要思想

2017-06-30胡振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治国理政全球治理

[摘要]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和“推进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的重要思想反映世界潮流、中国要求,是继往开来、深化改革的创新和创造;是新阶段我们党关于治国理政基本问题的系统观点体系,内容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两个治理”的重要思想及其观点体系有对方向的坚定自信、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对大势的准确把握,丰富了中国经验、拓展了中国道路,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国家治理;全球治理;治国理政;中国道路

[作者简介]胡振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学习中总体把握讲话精神,是深入学习的必然要求。国内、国外是统筹的“两个大局”,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以下简称“两个治理”)是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适应新趋势、新要求的创新理论,是涉及多层次、诸方面的观点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抓住“两个治理”重要思想,就抓住了系列讲话最新成果,抓住了深入学习系列讲话的“主线”,对进一步统一全党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治理”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不断发展的基础性管理活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世纪转折时期的一种治国理政的新趋势、新理念、新范式;也是在新条件下反映世界潮流和中国要求,继往开来、深化改革的创新和创造。

(一)治理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不断发展的基础性管理活动

广义的“治理”即治国理政。“治”“理”,都有“管理”之意,是活动、手段和状态的统一;“国”“政”是管理对象和范围,前者指国土及其之上的国民与社会关系,后者指政府、制度等权力系统。

“治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管理文明发展的成果,关系人类历史不同时期,影响社会生活的各個方面。为什么、什么是、怎么样治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角度,人们有不同的回答,因此治理本身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对其阐释也充满了争议。

但人类对治国理政的探索从未中断过,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许多学科亦以治理为对象,分析其行为、考察其关系,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创新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历史积累的相关经验、理论成果,也成为今天治国理政的宝贵财富和丰富遗产。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1}。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深入了解和积极借鉴。

(二)“治理”是世纪转折时期的一种治国理政的新趋势、新理念、新范式

世纪转折之际,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化涉及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引发了社会各个层级和地方的、国家的、国际乃至全球的“失序”“失治”。人们在感到惊异之余,积极寻求对变化的“理解”和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西方政治哲学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政治学”作为一门专注于公共活动的实际挑战和具体出路的传统工具性学问,在经验性研究的探索中,形成了广泛影响的“治理”理念。

“治理”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最初分散的经验直觉,逐渐形成为一个整体的理念,这主要涉及“治理”范畴的创新{2};二是从一个创新的理念发展为多学科系统的学说和观点体系,这关系到学科联动和传导,涉及相关的学术成果、活动及其意义;三是从一个系统的理论变成为广泛的社会实践。这后一个环节,既是广泛的科学认知过程,也是一系列政治实践活动。在这当中,英国“新左派”、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多方面、各层次的“利益相关者”起了重要的作用。

“治理”是一种怎样的趋势、理念和范式呢?从发生学意义上,“治理”尽管与历史关联,但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代治国理政的新趋势,应当从客观背景深刻认识其变化、发展的方面;从逻辑学意义上,“治理”尽管有广泛的多样性,但它具有贯穿其中的特殊内涵,这就是治理学者大都强调的,与“统治”“管理”不同的“多元、平等、协商”的内涵和体系、运行、过程的特点{3};最后,尽管“治理”主要涉及的是源于当代西方的最新经验,但也反映了治理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人类文明的共有成果,是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国家的治理体系,是“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但我们也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民族的特色”。{4}

(三)“治理”反映世界潮流、中国要求,是继往开来、深化改革的创新和创造

理论源于实践,习近平“两个治理”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上讲,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纪转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世界内在联系的增强,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把世界治理的主题鲜明地提了出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现实地回答为什么、什么样和怎样推进世界治理的问题。从国内来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归结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的理念,都内含着人民群众不仅要分享发展的成果,而且要行使广泛权利,同时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内在地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以及切实推进“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endprint

可见,世界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进一步把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问题提了出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开拓创新,适时地提出和发展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思想,开创了治理的新局面。{5}

“两个治理”重要思想首先是指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和“推进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的相关理论;不仅如此,其广义的内涵还指新阶段我党关于治国理政基本问题的系统观点体系,内容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政治、經济、文化、社会、生态等。

(一)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提出了“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研究回答了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和中国治理模式特点和优势、现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战略和手段、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2014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集中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由来和逻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第二,从制度建设的历史任务阐明了治理现代化的内容、实质,目标和手段。习近平强调,今天的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是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6}

第三,从历史和辩证思维方面分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系、评价体系和能力现状,以明确不断完善的目标和道路。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7}

第四,从总目标“两句话”的统一,进一步强调政治方向,在认识治理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讲清了完善体系和能力的原则和手段。习近平指出,“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8}

第五,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他强调,“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9}。

此外,十八大后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还不断强调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让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国家治理新路;强调党在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关键作用,指明党与改革、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意义。

(二)关于推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并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并形成和阐发了相关的重要思想,研究和回答了相关的基本问题。

第一,研究分析世界治理问题提出的背景,指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事关各国在“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时代潮流,是科学正确的选择。

第二,系统阐述了中国推进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制的原则、理念、工作和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相关建设和研究的任务。习近平指出,“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11}“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把维护我国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12}

第三,强调要提升全球治理的文化引领地位,提出增强价值共识,弘扬中国文化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要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13}endprint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观点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探讨、科学把握“三大规律”,对我们要什么样的治理,如何治理作出了系统的回答,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一个观点体系。

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三个自信”(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以举旗定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强化了全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4};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指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治国理政方向和目标具象化)。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5}。

第三,从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党在“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而坚定自信、立足实际、针对难题、廓清了治国理政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提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定了工作的方向、重点。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實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获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制度建设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宣示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和党自我净化、完善、革新、提高的根本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建立规则秩序,为保障巩固改革成果提供稳定性、规范性,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领导核心强大的保证,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过程。

第四,在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发展理念的新飞跃(破解治国理政主题的创新理念)。鉴于形势变化,经济发展进入变速、转型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第五,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和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主动谋划,努力进取,对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也形成了全球治理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世界治理更加公平、合理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16},要“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注重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和贯彻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17},等等。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8}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19}

“两个治理”重要思想及其观点体系有对方向的坚定自信、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对大势的准确把握,丰富了中国经验、拓展了中国道路,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是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20}endprint

情况发生了新变化,现实有机遇和考验,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主题。“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系列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核心和统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全球和国家治理系统的观点体系。“两个治理”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国家治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什么、怎么样推进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现代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要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时代性、人民性和世界性,开辟了我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的最新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统一全党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指导当前全党工作的行动指南。

从实践上说,“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行动指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产生了新的演进。总的来讲,“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在这样复杂的历史关头,面对宏大光荣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决战决胜、乘风破浪,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就倍加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党的理论的科学引领;就倍加需要凝结广泛的共识、形成共同的理想;就倍加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人们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是未来工作的科学指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之,习近平“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适应新趋势、新要求的创新理论,是涉及多层次、诸方面的观点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认真研究、深入学习、系统把握、全面落实“两个治理”重要思想,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深化,对进一步增强全党的共识、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推进全球治理的公平合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2}“治理”(gouvernance)范畴史(三阶段):中世纪:gouverne\gouvernement\gou-vernance同源(gouvernail 船舵、选择方向、调整修正),表示“主导、驾驭”某物意思;古典时期:gouvernement与国家统治、政府权力结合,gouvernance与“理政”联系;现在:gouvernance 治理,其内涵是指一种多元、协商、合作新的公共权利关系。

{3}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明确肯定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限于政府的权力、权威,而是控制和引导(格·斯托克)。

{4}{6}{7}{8}{9}{18}{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5-106,105,105,105-106,106,272,

104-105.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

{10}{11}{12}{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

10-14.

{14}习近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接过历史接力棒[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

2012-11/15/c_123957803.htm.

{15}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

11-30.

{16}{17}中央外事工作會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

11-30.

{19}国纪平.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5-18.

责任编辑:李瑞山

(本文发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2016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治国理政全球治理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