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文化惠民工程创建综述

2017-06-30刘勇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

刘勇

摘 要:“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极大的促进了黔南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起到重要的开发、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本文就该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做了初步的阐述,希望能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文化惠民;公共文化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是黔南州政府政府向民间文艺团体购买文化产品,无偿提供给基层民众为手段的创新之举,它为促进黔南文化建设向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开发、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基本概念

1.阵地进万家。强化项目争取力度,统筹部门资金,分县、乡、村三个层次,抓实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文体活动、图书服务、信息阵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文化进万家。通过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加强服务机制建设,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寨为阵地、农户为基础、学校为平台的格局。

3.宣传进万家。建立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激励机制,积极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充分利用节目创作、舞台展示、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新闻热点、科技普及等等知识。

4.服务进万家。广泛发展党员代表和文化志愿者,通过“岗位练兵”、“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社会事务、文化休闲、文化产业等服务。

5.文化精品乡村行。通过以地方名片为主,与民间精品艺术相结合的本土文化精品的整合包装,实现“乡村行”节目展示本土文化精品,从而激发农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自信、推广以及传播。

二、项目创建过程

黔南州平塘县是“幸福进万家”的发源地。该县针对基层干群关系紧张,低俗文化肆虐乡里等客观现实,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根本原因便在于农村群众未能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缺乏先进文化引领。于是在2010年10月探索实施“幸福进万家”公共文化服务,当年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遴选出2支专业表演队至6个试点乡镇开展文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2011年初,平塘县安排文化建设经费250万,向县内文艺团队公开采购文艺节目,中标的表演队伍每场演出获得县财政给予的1800-2000元演出补助,中标演员可获得为期一年的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当年全县农村群众观众达15万人次,占全县20多万人口的75%左右,全县121个行政村的群众都能在家门口看到1至2场文艺演出活动。

2013年,瓮安县借鉴“平塘经验”开展了“瓮水长歌乡村行”村寨公益演出活动,对来自全县10个民间演艺团队的文化惠民演出节目进行公开采购,对中标的每个民间文艺团队进行每场3000-3500元的演出补助,确保全县97个村、社区的群众都能享受到一场以上公益文艺演出。2014年5月,瓮安县动员组织全县17支群众文队伍参加公益演出遴选,7支群众文艺团队中标,每场演出补助也增加至3500-4000元。

继平塘“平福进万家”和瓮安县“瓮水长歌乡村行”村寨公益演出获得成功后,黔南州将两县的经验总结提炼为“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文化惠民工程,并成功申报为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推进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黔南州连续两年(2014—2015)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州范围内部署实施。

三、示范项目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为使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各县市分别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乡村协调配合,职责明确,多方联动。

2.经费保障。黔南州除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外,还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整体投入力度。以瓮安县为例,在2013年初,瓮安县委、县政府就在年初预算中把文化事业发展经费提升到2000余万元。

3.夯实基础。为推动“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的顺利实施,黔南州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以瓮安县为例,2011年末,该县文化宣传行政、事业单位共增加专业人员84人,其中全县各乡镇、街道办文化站共配备专职文化专干30人;县文化馆增加编制至20个,并由原来的股级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专门成立了30人聘用制的“瓮水长歌”艺术团。

4.导向正确。着力反映发展成就、发展措施和惠民政策、好人好事、幸福生活,在广大群众中宣传奋力跨越的精神状态、构建和谐的良好氛围和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5.条件具体。参与报名竞标的文艺团体必须是项目实施地县内文艺团体,组建在三个月以上,演职人数在12人以上,自备有音响设备、演出所需服装、道具俱全。演出内容要充分运用歌曲、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表现形式。

6.采购公开。全年演出分上半年、下半年两次公开采购,每次采购分四个具体环节:(1)报名。凡具备条件的文艺团队均可以报名。报名要对节目构想、演出队伍、设备情况、演出地点等,如实填写《报名表》。(2)排练。中标团队要认真抓好排练工作。節目数量原则上在10个以上,并不断创新节目。(3)采购。开展招标现场评估,由领导小组对参与竞标的团队文艺团体的演出节目质量进行集中或单独评估。(4)演出。领导小组确定经审查合格文艺团队的演出村寨,签订演出协议,商定演出具体时间和行程安排。中标团队则根据确定的日程,赴指定的行政村进行文艺演出。每场演出由当地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现场发放《调查表》,现场接受观众测评。

7.评估及时。一是现场测评。每场演出结束后乡村干部当场发放“演出满意度测评调查表”,测评内容包括创作题材、节目质量、演员技艺、音响效果和服装、道具、表现形式等,由群众现场无记名投票测评。二是座谈总结。首先是各队在每场演出结束后进行座谈,总结演出中的得失,及时修正;三是领导小组在整个演出活动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座谈会,对演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提高。

8.群众受益。政府通过向民间文艺团体采购节目的形式,确保了全州12县市的每一个行政村一年内均有文艺团体到该村进行公益演出两次以上。

9.创作精品。为提高文化文艺创作整体质量,黔南州文广新局专门启动了《黔南州传统剧目库》建设工作,通过对传统历史剧目的梳理,一大批文艺精品随之涌现,其中《水族芦笙舞》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化汇演优秀奖;苗族舞蹈《苗山节拍》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奖等。

10.塑造品牌。针对黔南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黔南州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与传统节日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布依族“六月六”、苗族“四月八”、水族“端节”、惠水县“好花红”文化艺术节等一大批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品牌。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岳阳市市直公共文化场馆布局的问题导向研究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