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条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2017-06-30陈尧嘉邓荟
陈尧嘉++邓荟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演进,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兴起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互联网+”是知识经济催发下的智能经济新形式,“互聯网+”的工具性作用使得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深度合作,“互联网+”为生态文明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容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31-01
探索“互联网+”与生态文明互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新模式,它的价值理念由“以人为本”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治理模式由“先污染,后治理”走向“提前监测”。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互联网的需求将更强烈。“互联网+”与生态文明的交互融合也为产业转型、智慧环保带来了新的建设思路。
一、“互联网+”及其理论视阈
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1]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知识社会的研究中,“互联网+”成为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可以使得各行各业实现最大限度上的跨界融合,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可以创造出互通互联的新型生态,探索“互联网+”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各种业态实现集群化、智能化、产业化。
二、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演进,“互联网+”工具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的产业革命,通过“互联网+”,各类大数据平台、移动客户端可以逐渐应用到绿色生态的发展中去,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在公众中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应用生态文明理念去指导生活中的生态文明行为,二者相互交融,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深度协作提供了便利。
(1)立足舆论媒介传播好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是实现“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聂延勇[2]认为,我们应该启用“互联网+”与新闻宣传完美结合的宣传样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式媒体的有机交融,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各类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媒体等平台加强对人们生态文明理念的广泛宣传,提供各种新式的宣传模式,扩大宣传面,使得绿色发展与“互联网+”广泛互联的效应相得益彰。
(2)“互联网+”带来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各个层面的有机互联。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战略新技术与当前生态热点问题、生态热点实践相结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探索生态文明与“互联网+”工具相互融合,使得生态科技与绿色发展呈现有机融合的新形式。
三、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相隔千里的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试图通过互联网实现个人、工作、生活信息的互联互通,这使得一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那就是物联网技术,简言之,物联网就是借助一系列的传感器,使得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通过“互联网+”这一实体工具有机连接,从而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1)物联网通过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以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物联网技术通过整合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类检测数据以此来推动传统行业走向智能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即时远程监控也随之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广泛分布于各地区的信息采集点进行网络互连,通过网络媒介可以实现对城市运转全过程的统一监控,并为不同行业提供不断更新的各类数据。
(2)物联网的生态监控评估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技术直接实现自然界与人的有机融合,通过技术性的革命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形态和过程实行透明化的管控,实现自然界从自在走向自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各行各业的分享经济,从而推动绿色生态产业走向市场化、结构化。
四、小结
“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是“互联网+”特性使然,“互联网+”在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促进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我们需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广泛融合,并实现“互联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探索出一条“互联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EB/OL].2015-03-05.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05/content_2826438.htm.
[2]聂延勇.大联盟、分众化、“互联网+”:补齐生态文明意识短板[J].环境保护2016(4):70-73.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