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音乐节目媒体融合发展浅析

2017-06-30常晓航

科技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相辅相成

常晓航

【摘 要】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生活,大数据、新媒体、移动端应用等等的崛起和突飞猛进让传统媒体深刻意识到时代的需求,两者激烈竞争又共同进步,融合发展。传统广播节目配合现代化的通信、互联网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新时代下的“广播互联网+”,让相对保守的传统媒体突破瓶颈,扩大广播节目的受众市场,实现广播节目“读、听、看、互动”四位一体的高粘性创新广播样态。

【关键词】新媒体形式和冲击;相辅相成;精英主持人

1 整个社会“互联网+”

随着科技的积累和进步,眼下已经出现了传播体系中质的飞跃,打破了很多传统印象里不可能实现的壁垒。在国家也大力支持“互联网思维”的今天,媒体行业之中迅速积累了以行业名人、专项达人、特色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在不同媒体属性的平台上表达各自的个性化观点和实用信息。新媒体借助如今互联网与用户点对点的垂直移动关系,可以将信息更有效、更广泛、更快捷地发放到受众,使得传统媒体空留所谓的“公信力”。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单向性,很难实现与听众的互动,提高受众粘性的难度较大,无法快速收集反馈信息,这些弊端让广播在新媒体的竞争中腹背受敌。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互联网广阔自由的受众资源,打破常规思维,开创以传统严谨内容为根基的全新模式。

2 广播音乐节目应立足音频市场深耕

2.1 日常音频节目生产

日常的音乐节目编辑制作和主持是在传播维度中最简单的一环,也是维系听众、用户、网友最基本的渠道和形式,做好日常节目也是理所应当且需要耐得住性子细心完成的事。但是日常节目的生产要想充满生命力就需要突破单一的媒体属性进行全面融合,这就是一种媒体的内部再创业。从各个媒体的创业实践来看,基本都释放了极大的活力和潜能,不仅原有媒介内容的生產力大大提升,不同媒介形式的相互跨界更不必说,甚至延伸到了整合营销、活动策划、教育培训等领域。

这些产能的释放首先是在政策的倾斜下达成的,例如媒体公信力的背书、广告经营的授权等,但当创业进入一定阶段,政策的“特殊照顾”就不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要了,落后的机制日益成为内部创业者的障碍。例如,大众媒体的广泛性妨碍了新媒体传播的分众化和社群化,无法精准定向;固定制作费的做法妨碍了创业者对媒体产品的成本投入,无法精耕细作;传统广告代理公司的经营模式妨碍了广告主更灵活、更复杂的投放需求,无法“花样”创收。

可以说,创业团队的生产力提升了,配套设施虽有局部改善,但受制于媒体整体机制的落后,先进的生产力终将遭遇天花板。很显然,只会采编播的人才不再适用了,无论团队负责人还是普通成员都主动或被迫的学习新媒体运营、营销品推、活动策划甚至谈判、签合同等诸多的新能力,并出于性价比的考虑将部分技术和服务进行了外包。所以立足于音频市场的深耕始终都是有必要的。(摘自《广电内部创业有4大疑问》张琳 北京电台研究中心)

2.2 精品专题节目制作

常规广播音乐节目的制作模式时下已不能满足听众的多元化收听需求和收听习惯,单纯随榜单、热门进行发放的歌曲略显空泛和凌乱,持续性不高,主题不鲜明。深度挖掘有故事、有情怀的音乐版块,制定精品专题节目,将节目内容打造成有指导意义和保存价值的“音乐收藏品”,从而体现一档高品质广播音乐节目的价值,实现节目定位的升华。而无论互联网发展如何迅猛,受众认知度如何被翻新,在种种条件的施压下唯有优质的产品不可被取代,而这样的优质产品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就是精品节目。一个优秀的节目可以引领社会正能能推进,可以引导受众价值观的正向发展,更可以提升生活方式品味和受众视野。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深度整合的音乐节目会比新媒体所能提供的海量的音乐更能获得听众的青睐。

3 音乐节目线上互动渠道与营销

突破受众群体,扩大广播市场一直是每一个广播从业人员想要实现的目标。听众主动加入需要节目具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其中离不开优质的内容,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还有对节目的包装以及多渠道的营销。如今互联网热潮之中,针对音乐的APP不胜枚举,优质的音乐手机应用更是从单纯的音乐搜索功能提升至多维服务:个性化推荐、时效专题、世界各大榜单、个人收藏等等,让听众在海量音乐中高效选择。日常使用习惯也让广播音乐节目思考丰富自身的办法。

结合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等展示节目风采,通过发布照片、有观点的文章以及优秀音乐视频,捕捉新的潜在听众。与音乐类移动端应用联合制作广播音乐专题,改变受众对广播音乐节目的刻板印象,传递广播音乐节目的公信力和高品质,刻画完善多元的广播音乐节目形象。透过热门视频直播平台,展示广播媒体节目和优秀主持人的风采。多方面打造节目影响力,实现广播节目全方位展示。

如何可以在类型化音乐电台中突围?又如何可以在综合类音乐电台中拔得头筹?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比如上海东方台的“动感101”和北京音乐广播一样,都是综合性音乐频率,歌曲以话语流行为主,欧美流行为辅,在其欧美音乐节目中有更大的文化尺度和多元视野。它在主推华语流行音乐榜单和活动的同时很好的融入了欧美音乐节目的品味与质感,这样的做法不同于一些纯欧美音乐频率只抓小众人群的理念,可以非常好的提升一个频率的格调,抓住普遍大众中的一部分高净值小众人群,做到了对用户年龄段的细化也有体育提升用户忠实度,更达到了用音乐传播优质文化的目的。每周10个小时的欧美音乐节目时长得以让这一切实现的更加从容,也让我更加确认了一个欧美音乐节目在综合类音乐频率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在每年传统的格莱美转播过程中,全中国只有北京音乐广播和上海东方台参与现场转播和后台采访等工作,笔者也每年都在格莱美后台遇见动感101的负责人和主持人,他们对如格莱美一样重大音乐盛事的转播会提前一个月进行宣传预热,利用全频率资源扩大转播的传播性和宣扬本频率的权威度,此外还特别策划了针对本次转播的一些市场营销活动,引入明星资源,引入融媒体合作,借力宣传扩大声望,也让整个转播成为了团队化运作的一个名牌产品。

另一个特别值得玩味的频率实例就是上海东方台的“Love Radio”。定位更加偏向生活方式的引领,这也依然不是一个类型化电台而是与“动感101”的音乐年代有所区分的流行经典音乐频率,这样的运营思路也在无形中体现了总台对于受众真正且自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参与者。人文关怀处处体现在频率的音乐内容和地面活动中,“去视频直播化”更保存了广播主持人的神秘感和听众对主持人与节目的期待感。东方台的领导认为主持人是引领先进精神文化和推广优质生活方式的主体而不应和时下的“网红”一样靠非优质节目内容搏得眼球。这也让我对于节目内容的日常设置方面功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面对自己目前的节目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的现实是一种很好的肯定。

生活方式要怎么引导?首先主持人要懂得生活,在掌握最基本的播音主持本领的基础上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更要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杂家。这就要求主持人的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视野要宽阔且先进。要勇于淘汰不适合频率发展的节目制作人员和不适合时下激烈竞争市场环境的“庸人”,让频率更具活力和持续性,同时也可以让频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融入“广播互联网+”的发展体系中。节目制作人员和频率的关系更像是一家人,所以也自然更有归属感,从而节目制作人员更愿意做好节目,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也更愿意服务好节目和活动。如此下来线上节目的营销和交互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了。

4 音乐节目线下活动运作与影响力

4.1 统一化视觉体系包装

简单来讲就是要把AI视觉体系做到尽善尽美,让受众有一眼即可识别频率或节目的logo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来看,用文字或者字符进行设计的思路仍然是国际主流理念。要想让一档节目更具“国际化”就务必要给这档节目起一个响亮好记的英文名字。

4.2 音乐派对

线下开展落地活动无疑是对广播节目有所助益的。广播音乐节目的核心内容是音乐,让音乐落地高效可行的办法即开展“音乐派对”,根据派对主题和节目定位,现场播放契合场合和气氛的音乐,实现受众与广播节目在音乐中的交流和互动,让受众对节目和主持人有零距离的接触,提升好感度和親和力。为丰富派对的环节和版块,提高派对的趣味性,可以拓展多方面商务合作伙伴,给活动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定义“广播音乐”的全新生活方式。

主题分享会

4.3 产品体验会

重点发掘与节目定位契合度高的各类产品,如耳机、音乐手机、音乐运动装备等,定期开展产品体验会,提高受众粘性,丰富节目版块,拓展全新商务合作伙伴,实现广播节目的产品分支。

4.4 音乐旅行活动

音乐节目应延伸“音乐无国界”的概念,透过世界缤纷音乐市场,追溯音乐文化和历史,结合目的地音乐开发旅行活动。音乐旅行活动能够实现“音乐面对面”的视听感官印象,用节目独到的音乐品味和鉴赏能力带领听众感受音乐魅力,又让别样旅行体验深入人心,同时更能体现广播音乐节目的活跃和发展,加深节目品牌印象。

5 未来广播音乐节目的生命力

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素材都是歌曲,如何在众多音乐节目中脱颖而出并制造影响力是每一档音乐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任何一档广播节目来说,主持人都是节目生命力来源。听众选择一档广播音乐节目,主要原因是信任和喜爱主持人的选歌品格和主持风格,主持人的观点就是节目的“生命力”和“灵魂”。

主持人都掌握着一手资源和信息,能在很多音乐投放市场之前进行筛选,符合节目定位以及特殊专题的真正好音乐是主持人应该瞄准的节目素材,不可被过分商业又没有听点的歌曲绑架思路。广播音乐节目制作中主持人应将更多目光聚焦于选歌和专业观点,精湛独到的点评才能适应时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听众的品味也随着频出的优质节目而逐渐提升,既然是音乐节目,音乐就应该是节目主体,主持人要找准节目定位,语言量不宜太大。同时,节目中过分植入商业会导致听众排斥和反感,影响收听率和节目形象。如今新媒体形势下,应巧妙地将多条渠道共同汇聚为一个核心,考虑商业价值的转型和移植,节目主题依然需要以优质音乐内容引领受众听觉审美。

6 提供个性化音乐服务

用户们在选择使收听实时广播还是广播回放、点播,或者是通过其他APP收听节目仅仅是一个广播音频产品以节目的形态的传播。与此同时又有无数受众通过各种音乐客户端只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收听,从而取代听广播节目。不过对于这样的用户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是一件相对麻烦的事情,至少需要让一些音乐客户端软件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自己的收听歌曲的风格,况且这也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所以,这些用户早晚还会转投收听广播节目,而作为一个有专业音乐频率背书的音乐节目,只要保证节目质量的稳定性就会获得有粘度的用户,用这样的收听习惯为他们“订制”属于他们的品质音乐,利用新媒体渠道构建会员体系,下发个性化的音乐服务就不成问题了。

综上所述,音乐节目表面上看是最好做的节目类型,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从用户角度出发才能看到的需求和痛点,是一种非常考验编播人员情商和音乐功力的节目类型。当编播人员对节目核心内容“音乐”选择的眼光成为一种用自己的视野进行的“投资”的时候,这样的一档节目才能获得用户认可和期待,其线上内容和线下活动将会不再单调空洞,其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构建的“互联网+”体系才是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也是对未来节目市场营销以及保证其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保障。广播音乐节目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并且终将成为人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相辅相成
美起来的语文,美起来的人生
美起来的语文,美起来的人生
浅谈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辅相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