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科技馆发展远景探析
2017-06-30徐华
徐华
【摘 要】随着国家对科技教育的投入,科普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地都积极建设科技馆,但由于科技馆属阵地场所,基层或偏远地区无法享受到科技馆带来的科普乐趣,流动科技馆应时成为开展基层科普工作的一种创新形式。本文从流动科技馆的发展实际,分析流动科技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加有效的发展途径,发挥出流动科技馆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流动科技馆;现状;前景探索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使全国的科普工作不断发展创新。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公民科学素质被看作国家进步的基石。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寄予厚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 流动科技馆的发展现状
(1)优势特点。流动科技馆作为阵地式科技馆的补充形态,集成了小型化科普展项功能。以科普互动展品、体验项目等为展览内容,没有阵地统一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社区、校园、活动中心等都可以作为展览活动场地。在规模上,展品数量可多可少。以展项的简单串联为主,布展、撤展方便快捷,运输机动灵活,可在各基层区域巡回展出。
(2)初期情况。针对大型科技场馆短缺,无法做到全覆盖的现状,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2000年,中国科协组织对4种类型车辆的研制工作,科普大篷车是车载展品的主体。如上海科技馆开发了主题型“流动科技馆”科普展览,通过发挥科普大篷车的优势,在科普宣传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这些类型的科普载体,展示内容多种多样、宣传方式机动灵活,覆盖范围任意扩展,使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广大农村也感受到了科普宣传的便利,广受欢迎,由此被称为流动科技馆,且日益蓬勃发展。
(3)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流动科技馆在功能、服务等方面日益完善。展示内容也更加丰富,科技手段更多样化,可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以我省为例,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整合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的展览资源,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流动科技馆,并策划实施了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化流动科技馆科普形式,自主研发了全国首座流动4D科学影院,充实了流动科技馆内容,提供了流动科技馆的整体水平。威海市科技馆也建设了一套具有地域特征、能展现威海特色的流动科技馆,通过展项讲解、展品体验等活动,使基层群众能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公众学习科学的兴趣。
2 流动科技馆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
(1)科普受众群体增多,对科普需求增加。《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及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的推动下,科普基础设施迎来大发展,各地都加快了科技馆的建设步伐,科技类场馆建设呈现强劲发展势态。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场馆建设的速度和水平赶不上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随着社会整体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科普需求与日俱增,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且由于阵地科技馆投资较大,大多建设在大中城市,很多规模较小的城市和县因资金、资源等问题无法建设阵地科技馆。
(2)教育发展不平衡,基层公众科学素养仍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逐年提高,尽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很不相符。我国非城镇居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受区域、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公众接触科普教育的机会仍偏少,科普受益面小,农民等基层公众科学素养不高。
(3)队伍建设滞后,工作形式需要创新。新时代新环境对科普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普工作者的素质,才能适应多元化的工作需要。随着科普工作的广泛性和多元化开展,只有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多渠道拓展科普新领域,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完善、手段多样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科普活动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科普需要,推动全社会的科学普及。
3 制约流动科技馆发展的因素
(1)展品功能受限。受限于流动科技馆的面积限制,部分展品无法充分发挥深入浅出的讲解作用,使观众对科学原理不能轻易理解,从而对展品失去探索和求职的兴趣。有的地方布展观念陈旧落后,布展形式不能适应地方展览场地多样性的需求,灵活程度不高,个别展品的组装和拆卸环节复杂,占用时间多,导致巡展中转周期长。
(2)专业人才不足。人才是推动科普工作发展的生力军,优秀的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业务人才在科普工作中尤为重要,是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发展科普事业的关键。作为流动科技馆来说,急需两方面的人才。一是专业展品维护人才。与阵地科技馆相比,流动科技馆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到各种不同场地展览,到偏远地区展览,覆盖面广。但一旦展览过程中展品损坏,且地处偏远,如果没有专业的展品维护人才,则科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二是专业知识讲解人才。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群众喜闻乐见,不仅需要较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综合表达和沟通能力,目前基层科普人员很多是兼职,科学素养不高,导致科普工作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发挥科普知识的主导和宣传作用,流动科技馆的整体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3)经费保障较少。随着国家近年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地方各级政府对科普经费的支出也逐年增多。但各地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基层,一些地区对科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倾斜力度小,而且基层科普工作存在着“杂且广”的特点,致使流动科技馆在一些基层仅限于有设备、有展品,定期下访等面上活动,停留在“活动”层次,基层科普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筹措,缺少长期规划和远景打算,财政支持不足,给流动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困難。
4 流动科技馆发展的思路探索
从长远看,流动科技馆将作为阵地科技馆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服务基层公众科普需求,也是构建科普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其作用将日益重要,前景广阔。目前,各地也逐渐意识到了流动科技馆的作用,尤其是基层政府,在不具备建设阵地科技馆的条件下,优先发展流动科技馆能实现以小博大,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此,流动科技馆在各地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新兴的科普载体,不仅要保障其健康、规范发展,还要向着系统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1)政策扶持。要想实现流动科技馆的长远积极发展,政策层面的支持必不可少,只有政策支持到位,才能重视到位,从而进一步推动流动科技馆发展。各级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流动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尤其要为基层开展流动科技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争取将流动科技馆工作纳入本地区科普发展规划,作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
(2)形成合力。科普工作不仅仅是科协、科技馆的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的工作,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共同参与,每一个节点,都需要科技、教育、文化、群团等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特点,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进,效益最大化的远景成果。威海市科技馆新馆建成以来,不断探索流动科技馆的发展方向和协同办法,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关注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加强与多部门的协作沟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基层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
(3)队伍建设。为了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国科协制定的《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形成一批科普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我们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激发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激发他们的斗志,才能促进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好的业绩,使流动科技馆发挥最大效益。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