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课堂学习任务的优化设计

2017-06-30吴锡理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材思维

吴锡理

摘 要:“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组成单元,设计高效的课堂学习任务,一是要关注学习任务的起点;二是要关注学习任务的吸引力;三是要关注学习任务的思维。

关键词:学习任务; 吸引力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地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在初中科学课堂悄然兴起。浙江省教研室张丰老师提出:“学为中心”是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据,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的标志。由此可见课堂上学习任务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效度。

如何优化设计初中科学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初中科学课堂上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不但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在小学中也学过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初中的科学老师若要充分了解学情,首先要熟悉小学的《科学》教材,下面我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上第一章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与浙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对比为例,来谈一谈初中科学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课堂的学习任务若要高效达成四维的学习目标,我认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关注学习任务的起点

著名的教育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由此可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尤为重要,平时我们老师对教学起点的把握主要来自经验和教材中的知识呈现,缺少科学的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和小学教材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有些知识和活动在小学科学教材上早已呈现,但初中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还是零起点进行教学。如本节课《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初中教材中有如下的活动:①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你发现____。②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_____。而这个活动在小学中已做过,小学的《科学》教材中还有如表1的探究活动。

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学习,初中科学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就不能按初中教材所呈现的零起点设计,而是要在小学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课前学情调查活动,将其转化为课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上面的表格,上课开始就展示学生的作业,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从而也体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教学理念。

二、关注学习任务的吸引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学习任务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并在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如何让学习任务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若是重复已知事物的学习任务,则兴趣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可以优化学习任务的内容,引发学生参与学习任务的需求和兴趣。本节课的教材中有个如表2的活动。

与小学的《科学》教材对比发现,上表中的实验学生在小学都已做过,如果让学生重做一次兴趣必定不高,所以该学习任务的内容就可以重新优化设计,改为“探究食用油、碘在不同液体中的分散状况”,实验记录表如表3所示:

因为学生对食用油在酒精中和碘在水、酒精中的分散状况并不清楚,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会乐意通过动手实验探知结果。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在学生实验体验的基础上建构两种浊液的概念,并通过学生的实验现象来比较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不同,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

三、关注学习任务的思维

浙江省教研室张丰老师曾说过“学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活动,是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思维实质是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每个学习任务都应该有各自的能力目标。我们对比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教材里的活动,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学习同一主题的内容是有重合的,但决不是重复,它们在思维层次上要求是不同的。本节课的内容小学教材通过活动直观呈現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而初中教材是在此基础上要抽象出溶液、浊液的概念。我们设计的“探究食用油、碘在不同液体中的分散状况”的学习任务中不但有明确的思维目标,还渗透了学科技能和学科方法,在分析实验的现象时引导学生使用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由此可见我们设计的学习任务不仅要带给学生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打开了思维之窗。

根据课程的泰勒原理:目标→内容→实施→反馈,课堂上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否有效达成四维的学习目标,在每堂课的最后环节都应该有一个反馈活动。反馈的内容可以根据每个目标设计相应的题目,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来了解每个学习任务的效度和优劣。所以课堂上学习任务的设计,除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如何实施、还要有活动的评价,只有三位一体的学习任务,才能成为“学为中心”课堂的有效的学习载体。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科学》八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4]《科学》四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欢

科学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