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化学教学
2017-06-30罗忠金
罗忠金
摘要: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雖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79-01
学生是一种活的个体,他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时发生改变,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1.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问题太弱智"、"问题太无聊"、"问题太难"、"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3.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思维方法,比如语文需要发散思维,数学需要逻辑思维,同样,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化学课中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比如,对于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就要先描述其物理变化,再描述其化学变化;对于化学题目计算格式的写作,就要遵循其相关的方程式的写作规则;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就要"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总是要先讨论,再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验证等等。这些思维模式都需要学生掌握,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以便学生正确学习。
4.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现代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比如,往石灰水中吹空气就可以使石灰水变成"牛奶",而通过制氧设备制出的氧气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就不会改变颜色,让学生探究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氧气与石灰水不会产生反应,而会与用口吹入的空气产生反应,这是因为口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产生反应,就使石灰水变了颜色。接着教师再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就会使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实践证明,初中化学启蒙课十分重要,化学课的学以致用,与生活相联系也很重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热爱化学,轻轻松松地学好化学,而且还要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