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30程幼勤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应用

程幼勤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所具有主体地位的逐渐取代,作为一门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学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数学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文章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教学方法——数形结合方法为核心,首先概括了在教学中对该法进行运用的意义,然后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如何提高该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索,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方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由最初的“成绩高于一切”向“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系统的掌握,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的能力,想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方法,根据初中所涉及数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意义

对任何年龄段而言,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学习效率的提升,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形结合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还能够将函数等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数学知识,向便于理解的直观图形进行转化,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阶段所开展的一系列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形结合作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所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对学生所具有的理解能力进行提升;其二,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准确应用,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理解水平以及对其进行求解的准确性;其三,对涉及到函数相关内容的代数问题加以解决。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对数形结合方法进行展开

作为需要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数学内容之一,在对方程式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保证相关知识自身所具有严谨性的基础上,将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对方程式以及与方程式相关的知识具有准确掌握,数形结合方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在开展方程式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例如,在对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方程组与数轴相结合,通过不同线的交点的形式对方程组的解进行直观呈现,从而保证学生对方程组求解所具有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

除此之外,教师和可以通過对数形结合方法的科学应用,对初中阶段常见的各类应用题进行讲解,尤其是对通过题目表述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理解的应用题而言,如果教师仍旧选择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保证学生对题目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具有准确理解。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将应用题进行展开,并且将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在图形上加以展示,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并且科学的解题思路。

2.对数形结合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入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形结合方法进行合理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对数形结合方法加以应用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如何对数形结合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入,使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受到年龄、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初中生对数形结合方法所具有的了解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讲解,将数形结合方法科学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在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便可以对数形结合方法加以应用,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数轴图形,然后再列举相应的例子引导学生主动对负数、零和正数在数轴中应当处于的位置进行思考和确定,当学生准确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对更为深入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让学生掌握如何在数轴上对整数和分数进行表示等。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对数轴图形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完成数形结合方法的升华

作为构成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函数对初中生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且难度极高,因此,“如何保证以函数知识为重心的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就成为了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无论是对基础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还是对稍难的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进行教学,教师都可以通过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合理应用,削弱内容所具有的枯燥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对与函数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函数自身具有与图形密不可分的特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函数图像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对函数图像具有的特点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对相关内容加以掌握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函数图像内容,向其他方向进行拓展,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强化自身的知识拓展能力。例如,在对浙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将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点与解析三角形相联系,通过将锐角三角形的解析过程在黑板上加以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内容进行解读,保证锐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高效解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出现频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对相对枯燥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则可以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将数学概念与知识向直观图形进行转化,使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方式,掌握相关知识,从而保证自己所具有分析、联想与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国敬.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李宁宁.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7:353.

[3]姜凤华. 浅谈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09.

[4]李国和. 浅谈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8:101.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初中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