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高职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2017-06-30韩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效果工学结合师生关系

韩洁

【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真正适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员工。此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内涵。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还是师与徒、雇主与雇员、朋友与朋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只有认识并扮演各自的多重角色,才能保证教学顺利地进行,取得预期的培养成效。

【关键词】工学结合 师生关系 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00-02

一、引言

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教高16号文件的出台,暗示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有新的内涵。

二、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结合;二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三是学习地点与工作地点的结合。“学”是中心,“工”是手段,做中学,学中做,做为了学,学促进做。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达到资源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分享企业资源、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四种师生关系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有四种:即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傅与徒弟的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朋友与朋友的关系。

1.首先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自身要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困难的解决者、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技术知识及信息加工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对本专业融会贯通,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

2.其次是企业师傅与徒弟的关系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工作现场,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学生与工人融为一体、教师和师傅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应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状况、加工方法、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管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教师像企业的师傅带徒弟一样,指导学生的生产、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然而这种师生关系高于师徒关系,老师是导师,更像一位智者,运用先进的职教理念,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职场规划。教师只有成为了师傅,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改革才有了执行者,才能与企业共同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3.再者是企业内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或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前者多存在于大企业,后者多存在于小企业。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服从意识。因为没有责任心将会使他丢饭碗,而缺乏服从意识将使他的职业发展受阻。

在这一层关系中,学生同样占主体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传统上对教师的严格要求。而实际上,师生关系中二者是平等对待的,教与学之间是合作与平等,学生也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Edward的观点:教与学的质量是首要关注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学生同时平等地对此负责。比如,课堂上学生有义务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那种缄默不言的学生是对教师的极不尊重,是对教师自尊心的损害。因此我们在强调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同时,为了大学教育的成功与质量,必须赋予校园中最具潜力的力量---学生以责任。显然,企业文化元素的注入,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成为合格的雇员。

4.最后是社会的朋友关系。

来自爱达荷州立大学的教学中心的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抱怨和学生反映的問题属于交流问题。大学课堂中的交流问题挫败了师生达到目标、实现梦想的可能。事实上,交流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绩和品质,比一张期末试卷更能评价学生的良莠。

学生可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而交流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而应呈现多样化、全方位的特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而且要掌握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掌握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同时其自身也要有一个较为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特征。

四、结语

要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应融技术教育与情感教育为一体,成为学生的师傅、领导、老板、朋友及恩师。这是新时期对教师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极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郭敏维.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4期.

[2](美)Edward Nuhfer.A manual for student management teams [M].2004年.

[3]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创新能力[Z].浙江大学学报,网络版.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教育效果工学结合师生关系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