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

2017-06-30陈洁婷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德育

陈洁婷

摘 要:学校教育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改进学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进一步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展开分析,提出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以促进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息息相关。从小学新课程体系看,小学德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显著加强与切实改进,体现了当代德育新理念。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必须继续抓住新课程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实现多方面的变革。万事德为首,国家要以“德”治国,做人要以“德”服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学校培养的应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正是各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一、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重智轻德。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教育对功利的追求不断加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智育的地位被大大提高而德育却被忽视,从而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观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体现在高分数上,只要成绩好便一好百好,德、智,体全面发展便成为一句空话。

2.网络冲击。网络本该是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世界,然而,这五彩纷呈的网络世界并非真正的世外桃源,也并非一池清水,在其绚丽多姿的背后那汹涌的暗流对小学生的思想有着强烈的冲击。西方文化的渗透,色情、暴力信息的腐蚀,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鱼龙混杂,瑕瑜并存,其中的不健康信息也在网络世界里泛滥。而小学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网络就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思想政治的良好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而这些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备加关爱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意识,心理上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传统的德育因忽视了这些问题而造成学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失与低效。

二、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重点

1.基本道德。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比如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公正等。这些品德虽然具有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差异, 但他们包含着人类文明共同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我认为这些基本的东西要通过价值传递给下一代,不管时代如何变化, 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德育的基础正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仁爱等等基本的道德品质,应当成为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

2.国民公德。国民公德教育,是指通过德育对本国的国民给予的一种作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公共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制观念等的教育。为何强调在小学加强国民公德教育呢?在当前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会学生采取一种积极关心、参与建设的集体主义立场,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巩固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将抽象的爱国与现阶段爱社会主义、积极准备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结合起来;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爱护世界和平、维护全人类的福祉、做世界的中国人结合起来;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结合起来;将爱国情感与实际的、点滴的爱国行动结合起来;将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质与遵循最起码的社会道德防线——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将善良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与遵循民主与法制的方式结合起来;将公民的权利意识与公民的义务意识结合起来。

3.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教育和国民公德教育可统归为公德教育。之所以将两者区分开来是因为:第一, 两者虽都属于公共政治 (道德),但公共的领域不同,国民公德侧重于强调在国家生活中怎样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社会公德则侧重于在社会日常公共生活中怎样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第二,我国传统上较重视“家”与“国”,而忽视了处于两者之间的社会生活,导致了在一些社会公共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贫乏的局面。社会公德教育,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无论在学校、家里还是公共场所, 都能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这些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全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诚如《小学德育纲要》所强调的“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 对人热情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讲究个人卫生, 保护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 保护有益动物。

4.家庭美德。家庭道德关系处理,始终是个体人生的第一议题。家庭美德教育既关系个人的幸福, 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风尚。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家庭伦理的国度,中国人始终相信“ 修身”、 “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庭美德的教育内容也是很广泛的, 诚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强调的“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三、教学内容回归实际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行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较低,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学与行的脱节。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实生活;这样教育的结果只能是使思想政治课脱离了生活实际,陷入困境。强调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学与行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德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使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教学措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津.超越自我.海潮出版杜.2015.

[2]符国云.教育基础理论 学苑出版杜.2014.

[3]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太没公德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