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看《红楼梦》中动物隐喻的翻译

2017-06-30晏开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红楼梦

晏开维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动物隐喻及关联理论,探讨了隐喻的常用翻译法,并以霍译本《红楼梦》的动物隐喻翻译为语料,从直译、意译、换译和套译的角度分别举例阐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 《红楼梦》 关联理论 动物隐喻 翻译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1 《红楼梦》及其隐喻简介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丰碑,文化魅力深厚,其英译版本也层出不穷。而其中大量隐喻的应用,让这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底蕴更为浓厚,但其中隐喻的英译既是翻译的难点,也是衡量作品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众多译本中,笔者选择英國学者霍克斯的译本作为语料进行论证,也是因为这部译作被公认为古典文学翻译的典范,拥有众多的国内外红楼粉丝。

从传统视角来看,隐喻是基于语言的相似性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宽泛的修饰性语言,究其本质,隐喻强调概念资源于语言产生的增强性理解。隐喻不光是一种语言现象,还贯穿在人类思维过程的始终。因此曾有语言学家说过,隐喻是语言与概念系统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而从翻译角度来看,隐语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背景、文化风气、语言特点、语境以及人类思维等。单纯的传统隐喻观及认知性隐喻观都不能对翻译产生很好的关联和阐释,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意义不大,本文试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其对隐喻翻译(以动物隐喻为例)的实际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

2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学者斯珀波和威尔逊在其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的,属于认知语用学范畴。该理论提出了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代码交际模式。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听者要从说话人的话语中推导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语境是关联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交际中作用匪浅,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语境不囿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是话语本身的语境,而是听话人为了正确理解相关话语而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系列假设的集合,包括很多的先知识。

斯珀波和威尔逊的学生格特把语用学的关联原则与认知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将关联理论的核心观点移植到翻译研究中,由此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相关的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是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方的互动过程和两轮交际活动,刷新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格特对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做出了精辟阐述,指出译文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译文和读者的期待相符,达到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格特认为,关联原则对翻译中想要传递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起着极大的约束作用,翻译应力求做到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二是译文表达必须清楚自然,尽量避免任何理解上的障碍,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

3隐喻翻译的常见方法探析

国外在隐喻翻译方面,最早同时也得到众多支持者的是纽马克的隐语翻译法,包括以下几种:保留相同的隐喻意象(即直译),前提条件是让译语读者感到自然;隐喻变为明喻;用译语中的对等隐喻替代(即换译);保留相同的隐喻意象,并将喻底(相似性)明晰化(即直译加释义);进行解释性翻译(即意译、释义)。但是,图瑞力排众议,提出纽马克的隐喻翻译遗漏了两种具有重要价值的译法:从原文的非隐喻表达到译文中的隐喻表达,从零表达到隐喻表达(即单纯的添加隐喻,在原文中并无任何语言上的暗示)。

纽马克的隐喻翻译法属于规则性限定类,即要求隐喻的翻译依照特定的规定性方法进行。这类方法乍看似乎很全面,也具有实际操作性,但其是基于理想化的翻译对等原则,而非隐喻使用的实际情形,因而,在翻译实践中,其指导意义往往不尽如人意。正因如此,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采用《红楼梦》中的动物隐喻及其翻译为语料,来阐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指导意义。

4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动物隐喻翻译

动物隐喻是《红楼梦》中的语言精华,要将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动物隐喻成功译为英语绝非易事。在翻译动物隐喻时,直译、意译为常见译法,换译、套译等也是可选方案,但无论何种译法,都应注意原文隐喻的传达。笔者认为,关联理论对翻译,特别是隐喻的翻译具有极大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

4.1直译

所谓直译,一般的理解便是用相似的句法结构把源语的字面含义转化成目的语的相应词语,从认知学的角度看,当目的语和源语所用的同样的意象为两种语言的人们熟知且映射出相似的隐喻意义时,这种字面表达即直译不失为最好的译法。但斯珀波和威尔逊却从关联性的角度否定了传统修辞学关于“字面表达”和“非字面表达”之间的区别,因为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严格意义上的字面表达是极其罕见的,因而本文所举的例子也仅仅是相对意义的直译。如:

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第58回)

There's Bao-yu in there only just beginning to get better——even we daren't raise our voices above a whisper-yet there are you hitting a girl outside his room and making her cry like a howling wolf or a banshee. (Hawkes, 1973,Volume III,129)

此例中“狼号鬼叫”译者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再现了原文中的意象,虽说“banshee”跟汉语的“鬼”内涵外延不尽相同,也算是广义上的直译,中西方关于"狼号鬼叫"的认知语境大体相同,不存在理解障碍,目的语读者通过较小的努力就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充分的语境效果,译文也与译文读者产生了充分的关联。此处直译是较好的选择,但有时看似简单的直译如果处理不当,却会导致误译。如: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的念头,叫他(贾瑞)不得好死!”(第11回)

"What a nasty, disgusting man!" said Patience. "A case of ‘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 sky'. He'll come to no good end, getting ideas like that!" (Hawkes, 1973,Volume I,242)

此例中,霍克斯把“天鹅”译为“goose in the sky”,不如杨宪益把其译为“swan”处理得妥当,因为“goose”通常指家禽“鹅”,是不能飞翔的,而“swan”却可以,既然不能飞,又何来“goose in the sky”?翻译成 “swan”便可避免这种逻辑错误。

4.2意译

在翻译过程中,当意象和意义不能同时保留时,意义要优先于隐喻得到保留,这时,采取意译的手段比较明智,这样的译文也较为地道,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例如:

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竖,凤眼圆睁,及时就叫坠儿。(第52回)

Skybright's reaction was as fiery as Patience had foreseen it would be. Her eyebrows flew up and her eyes become round with anger. She wanted to summon Trinket immediately. (Hawkes,1973, Volume II, 535)

"蛾眉倒竖,凤眼圆睁”通常用来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蛾眉”和“凤眼”都是汉语里常见的隐喻意象,“蛾眉”表示细长的眉毛,“凤眼”表示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都可以使人联想到美女的面容。而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蛾”和“凤”这两种动物,但它们折射中的文化蕴含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凤”在中国文化中,是白鸟之王,代表着吉祥、高贵、如意等,而在西方则跟复活、死里逃生等联系在一起,更没有用“蛾眉”和“凤眼”这两种意象来映射美女的容貌,如果非按照字面意思直译,目的语读者肯定会莫名奇妙,因为他们的认知环境不能让“moth”和“phoenix”的意象与晴雯生气的容貌发生关联,从而无法正确理解原作者的用意。霍克斯此例中采取了意译,将源语中的喻底明晰化直白化,目的语读者便会豁然开朗,在译文提供的语境(明示)下通过较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关联。但是令人叹息的是,此译文的美感在读者获得最佳关联的同时也消失殆尽了,这不得不说是隐喻翻译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割舍的痛”。再如:

李氏起身笑道:“他(贾兰)说方才老爷并没有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第22回)

She (Li Wan) rose to reply out of respect for her father-in-law,"He refuses to come because he says his Grandpa Zheng hasn't invited him." The others were much amused when the woman relayed this answer back to Jia Zheng. "He's a stubborn little chap when he's made his mind up!" they said.(Hawkes, 1973,Volume I,446)

中西方“牛”的涵义差异较大,在中国文化中,“牛”通常用来映射力量、好胃口、温顺、勤奋、谦卑、奉献、无私、固执等;西方文化中,“牛”更多的指暴力和莽撞,中文里的“牛”更多的像是英语中的“马”,因为它们都能吃苦受累,无私奉献。“力壮如牛”等同于英语中的“as strong as a horse”, "老黄牛"等同于英文中的“a willing horse”,它们都任劳任怨地为人类付出着,“牛饮”類似于“drink like a horse”。牛在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中文里有众多跟“牛”相关的习语的根本原因。而在西方,“马”的地位比“牛”似乎高很多,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虽然中文里的“牛”和英语中的“马”有着相似的内涵,并不表示两者是完全可以替换的,此例中的“牛心古怪”是表示性格固执,想法不受人左右,而英语中的“马”没有此类涵义,翻译时就不能笼统地换“牛”为“马”,霍克斯也是考虑到此种文化差异,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巧妙地避开了“牛”这一意象,把这一隐喻的寓意直白化、明晰化,西方读者便能轻松地把握原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不至于因为译者的误译曲解原意。

4.3换译

(仙姑)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第5回)

I contemplate her rare complexion, ice-pure and jade-like in perfection; I marvel at her glittering dress, where art lends grace to sumptuousness; I wonder at her fine-cut features; Marble, which fragrance marks as one with living creatures; And I admire her queenly gait, like stately dance of simurgh with his mate.(Hawkes, 1973,Volume I,129)

“simurgh”是古代波斯艺术中一种传说的妖怪,由许多不同动物的各部分肢体组合而成,中国读者对此知之甚少,但是西方读者却相对熟悉这一意象,另外,龙是中国等东亚地区古代神话传说里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皇权、尊贵、祥瑞等,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雄的名凤,雌的叫凰,也是常用来象征祥瑞、高贵、如意等,跟龙有着相似的蕴涵,而"龙"的英文“dragon” 意思为“a large aggressive animal with wings and a long tail that can breathe out fire”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605),“phoenix”对应的意思为“a magic bird that lives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before burning itself and then being born again from its ASHE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1487),可以看出龙凤在中西方的文化内涵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有某些相反的涵义,翻译里绝不能单纯地保留意象进行直译,而应视实际情况进行意译或换译等其他操作。此例中,译者用西方人相对熟悉的“simurgh”来替换原文中的“龙”“凤”形象,并在前面加上“stately”(庄严的、高贵的)加以修饰,尽管不能说十全十美,但还是尽量传递出了作者的真实意图,不至于让西方读者产生错误解读。西方读者的认知语境使得他们不必花费太多的认知努力就能与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使得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期盼达到最大限度的契合。

4.4套译

套译是借用译入语中某些固定结构或框架来传达原文之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人也都易于接受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翻译时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这样不但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激情碰撞,还能恰当地传递与再现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例如:

那茗烟去后,宝玉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好容易等到日落,方见茗烟兴兴头头的回头。(第39回)

But once Tealeaf had gone he found the waiting very tedious, and as the day wore on and Tealeaf still failed to return, he became as fidgety as a worm on hot earth. He was obliged to wait until sundown before Tealeaf finally came back. When he did, however, he was looking extremely pleased with himself. (Hawkes, 1973,Volume II,274-275)

原文用了一句中文里脍炙人口的谚语:“热锅上的蚂蚁”而译文也很灵活地借用了一则常用习语“as fidgety as a worm on hot earth”,这样的套用让人拍案叫绝,因为这样的译文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能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共鸣,还能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此外,该译文表达清楚自然,没有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推理努力,脑海中很容易就出现宝玉久等不来茗烟而焦虑、急躁、担忧的画面,因而达到了翻译的预期效果。

5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种分类只是相对的,如“换译”和“套译”,甚至我们认为泾渭分明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都不是那么绝对,正如斯珀波和威尔逊所说,“字面表达”和“非字面表达”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几乎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字面表达”,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直译”。但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译者卻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期盼进行各种因素的权衡和取舍,将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最大限度地呈现给目标语受众,为其营造出一个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如此,隐喻翻译才算成功。

参考文献

[1] 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New York:Wiley-Blackwell,1986/2001.

[2] 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Oxford:Blackwell,1991/2000.

[3] 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4] 李美.比喻的非常规译法[A].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5]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1982/2001.

[6]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1.

[7] Hawkes D.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73.

[8] 谭业升,葛锦荣.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7).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翻译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