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第五传播”

2017-06-30胡朝阳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关键词:手机民俗文化

胡朝阳

摘要: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平台不断升级和拓展,围绕手机所进行的传播活动也越来越普遍。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曾在农历春节期间木刻年画风靡一时,成为过年时节的时尚。本文以苏州非遗文化“木刻年画”为例,探讨在新传播环境下民俗文化的新传播和新发展,提出传统民俗文化必须拥抱新技术,在“第五传播”的新时空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

关键词:民俗文化 木刻年画 手机 第五传播

中图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83-01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从明代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流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与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1],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但到了近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廉价印刷品的涌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实用性功能逐渐减少,工艺有些失传,市场也在不断萎缩,木刻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在2006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特别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把桃花坞木刻年画引入校园,成为了大学里的一门常设的专业课程,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和创新都有了很好的基地。

那么,如何实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当下的保护和创新呢?如何让传统文化重新绽放璀璨的光芒,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最为核心就是传统文化的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实践传统文化,从而爱上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保护和重构,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体现时代价值。我们知道,媒介形态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传播方式,“朋友圈”“微媒体”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手机更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2017年1月22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截至2016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2]这是一个庞大的用户人群,若我们的传统文化推介能够借助互联网手段,及时而且有效地传递到目标用户群,对于传统文化消费者的培养很有价值。“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有价值的尝试,形成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是对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商业平台的传承与保护。我们知道,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能够繁盛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社会市井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能形成有效益的商业。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长期的传承与保护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产品,借助“诚品书店”的开业,通过“诚品采集”等多种形式,让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走进了诚品的艺术空间,在“诚品书店”的平台上不是简单介绍有关桃花坞的书籍,而是以木刻年画的工艺基础上做礼品做新的尝试,既体现人文风格,又体现人居品位。在新的时代特征下,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成为了代表苏州独特气质、体现手工艺情怀的文化载体和表现。

第二,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数字化推广和传播。数字化的推广和传播是新媒体技术下的新的展览和陈列方式,特别在手机为主的“第五媒体”时期,一场很好的活动需要最大限度地推广和传播。在农历丁酉新春之际,“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在法国友好城市格勒诺布尔隆重开幕,百余幅精美的年画吸引了众多法国艺术家和市民的目光,他们参与其中,体验年画的创作及印制过程。这次展览展示活动虽然远在万里之外的法国举办,但是活动的盛况通过微信、自媒体等方式得到了很大的传播。

第三,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发挥传统文化魅力,用手机链接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跨时空的技术链接和艺术融合。在古色古香、典雅的朴园内,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专卖店开张,一对门神年画价格10元,一套6张小年画价格20元,等等,周边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忠王府等对公众开放,一场场的活动,一次次的展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无论周末雅集还是市民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成为苏州古城区的一个靓丽的风景,一个文化好去处。

可以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美可以通过“第五传播”的形式达到更大的影响范围,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新的传播技术一定会为民俗文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也许,有了更新的理念和更新的表现,我们身边民俗文化的“意境美”一定会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參考文献:

[1]桃花坞木版年画[OL].北方新报数字报刊平台,2014-08-1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手机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