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搭建教学支架的几点思考
2017-06-30李丽
李丽
根据“最近发展区”建立起来的支架式教学,喻为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教师的“教”起到的是一个“脚手架”的作用,在于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搭建的教学支架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达到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一种途径。不管支架如何搭,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如何搭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支架,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引发了笔者的几点疑问。
1 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几点疑问
1.1 如何关注学生的“现有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非常困难,并且一个教师往往同时带多个班,一个班学生人数众多,从授课的情况来讲,也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定身量制”不同的课堂。
1.2 如何确定学生的“现有水平”
这个“现有水平”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指某门功课的现有知识水平?是不是通过几个单元的基本测试或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统测就能了解?
1.3 如何发掘“潜在发展水平”,确定“最近发展区”
教儿童不能学的东西和教他已经能独立地做的东西都是同样徒劳无益的。也就是说,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才是比较合适的,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不相同,怎样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标尺是什么?
1.4 如何搭建教学“脚手架”
教学“脚手架”是联系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桥梁,是由“现有水平”达到“潜在水平”的阶梯。虽然最终梯子要撤掉,学生能不能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不能完全依赖梯子的作用,但梯子搭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状况。梯子搭建得好,学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搭建梯子,怎么搭建好的梯子?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生物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初步尝试,本着课堂让学生“多动、多思、多尝试”的原则,尽可能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2 创设活动情境,搭建教学支架
2.1 借助工具,引入情境
例如,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教师提出问题:孟德尔完成了很多植物不同品种的杂交过程,你能像孟德尔一样,完成两个不同品种的杂交过程吗?
教师提供材料:紫红两种颜色的杜鹃花(含花朵、花苞)、保鲜袋、皮筋、剪刀、毛笔。
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豌豆紫花和白花杂交的过程:去雄——套袋——去雄——套袋。从而将学生引入即将要进入的课堂情景——动手独立完成杂交的过程。
2.2 设置疑问(表1),搭建“脚手架”
2.3 放手让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的动手“做”及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状况。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参悟到教师提问的意图,顺着教师设置的“脚手架”做下去,最后能达到通过探索主动构建知识的效果。但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错误。有小部分学生可能会偏离课堂主题,其中个别学生甚至会做一些于课堂无关的事情或者干脆不参与其中。
教师巡视指导,一方面对学生的疑问或出错的地方进行“点拨”,对“点”得动的学生稍作提示即可,对“点”不动的学生要进行“深点”,即按由浅至深的思路,给他们搭一些更细微的小支架帮助学生达到所要发展的“潜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将那些偏离课堂主题的学生及时拉回课堂,使课堂不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
2.3.1 通过学生的“做”,易于显现学生“现有水平”
如关于“花的结构”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掌握了花的结构,但当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花的结构时,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来。若教师要求学生操作去雄,学生基本能准确说出花各部分的结构,并能从不同的花中找出雄蕊和雌蕊。
也就是说,学生的“现有水平”可能会在思维的某个角落里隐藏起来,可能自己都不曾意识到。通过教师搭建的支架,能使学生可能隐藏起来的“现有水平”清晰地显现出来。教师的作用就像是一块“抹布”,能使脑海中模糊不清的概念渐渐清晰明朗起来。
2.3.2 通过教师的巡视,易于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
在教师的巡视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這些状况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现有水平”的了解。例如,有学生去雄时把整个花瓣都去掉,甚至把花的雌蕊也去掉。这说明该学生对植物开花结果的这个自然生长过程还不是很理解。从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能从学生身上发现很多平时不易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学生“现有水平”的体现。
2.3.3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平台,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学生能形象理解课本中基本概念,如杂交、父本、母本、子一代、子二代等,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自然界中雄配子数量较多的原因。受精作用的过程并不需要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学生死记课本中概念,并能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及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奠定比较好的基础,还能延伸、拓展课本知识。如,在上课之前,鼓励学生采集日常生活中容易采集到的花,观察花的结构。在学生采集到的花中,不一定都是两性花,有的花是雌雄异株的花,如有学生在菜市场的丝瓜藤上采集到的丝瓜花就是单性花,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单性花的杂交对母本的处理是否相同?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去雄”这一步可以省去。
3 搭建教学支架的反思
发展即教学,教学即发展。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
有的人或许认为,这种活动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应当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高中生来说,是一种弱化高中生智商的一种表现。
笔者的观点是相反的。创设教学活动,不仅仅适合幼儿,更是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高年级学生,而且对成人也是适合的。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已经普遍逐渐忽视了学生各种动手能力,抱着一种寒窗苦读、硬着头皮也要把书啃下来的心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凌驾于一切之上。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这是不利的。
通过创设活动教学情境,搭建教学支架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短时记忆可能相对传统的教学来说要低些,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长时记忆。从发展心理学来看,长时记忆的提高对个人的发展受益终身的。
通过实践,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搭建教学支架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提高;(2)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师生关系非常融洽;(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克服了学生不动手做的惰性,使学生习惯手脚并用的方法去思考;(4)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单单局限于课本知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5)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无意识的学习,让知识像所吸收的养分一点一点渗入,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弱点:① 因为知识是学习者自己通过活动主动去探索进行构建,故吸收知识的效率慢,不适合全方位实施;② 课堂的可控性比较差,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失去控制,变成一堂仅仅是“有趣”的课堂,而不是“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