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育人
2017-06-30李玉宏
李玉宏
摘要:中学生情感素養的培养,在语文课标中的作为基本理念被着重提出,要求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的语文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我们有责任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情感素养 培养方法
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就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力量。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让学生从知到信,并培养起深厚的感情,才谈得上知之愈多,求知愈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现行的语文教材,包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教师要用心去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师是灵魂工程师。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不是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我们的语文科作为具有人文特性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模式、思维方式、价格观念的过程。所以说,语文教育就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的情感培养过程。
一是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去理解“真爱”,践行“真爱”。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善待他人,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教师引导学生善待自然,让他们体会到世界万物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与自然接触,爱护环境 ;引导学生善待自我,帮助他们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
二是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喜欢打球的同学,教师不妨参与其中;对喜欢上网的同学,教师要少一些惩罚,要多一些关注和正确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过错,一定要有足够的包容心,教师必须丢弃对学生情感与人格的冷落。教师心里要时刻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要让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生活。
三是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教育者的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人都能上北大青华,而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才。全班五十多个学生,成绩较好的仅是一部分,面对众多的另一部分,情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只要教师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善于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肯定他们的进步,学生就会逐渐认识学习的乐趣,并乐意去学。只要教师用心,达到成功,教师的情感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事事处处注重渗透和运用情感教育
情感育人,关键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作为语文“感人心者莫大于情”,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体现,教师要有目的有策略的从情感角度入手,去培养学生,引导学生。
第一,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真、善、美来育人。我们的语文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诗歌的意象美、小说的形象美、散文的意境美,等等。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无不是“情”的喷涌与“感”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脉搏。像朱自清的《春》一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偷偷”“钻”用得非常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愉悦的感觉,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有“吃茴香豆”情节,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迂腐、可笑的形象,通过“多乎哉,不多也,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的科举制度对以孔乙已为代表的读书人的毒害。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形象了。让学生在对文章的字词,修辞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课文内容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来创设情境,做到“以境育情”,以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音乐,也可通过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我们学习苏轼词《永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先播放歌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进一步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也可以通过诵读,渲染情感。在学习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的时候,其中美丽壮观气势磅礴的景物描写,教师要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地去体验,把握课文表现感情的情境、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用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我们还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