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时代的地方政府舆情引导

2017-06-30于业成

新闻前哨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对传播挑战

于业成

[摘要]微信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舆情应对认识,给地方政府的舆情引导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充分理解微信的传播特点,利用其快速开展舆情引导,已成为微信时代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微信 传播 挑战 应对

全民微信时代,人人都是记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借助微信,诸多复杂化的矛盾逐步从线下走入线上,如果加入不良水军的操作,就可能从线上回归线下,形成大的波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妨害社会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微信的传播特点、提高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是地方政府当前的必修课之一。

一、微信信息传播的特点

(一)信源隐蔽,监控难度大。

点对点传播是微信最基本的功能。由于传播内容仅仅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其他用户无法获知,使得微信成为一个私密的平台。与传统媒体和微博相比,微信信息传播更具隐蔽性。这就为过激言论和不良信息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由于负面信息更容易满足人们的求新求异和猎奇心理,更易被受众接纳,进而增加了舆论管控的难度。

(二)裂变传播,影响面大。

除了点对点传播,微信借助朋友圈和群聊还实现了点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几乎每个用户们都拥有广阔的交友圈,一则不良信息一旦被共享,就有可能被1对N,继而N对N的迅速传递出去。这种病毒裂变式的推广方式,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梯次传播模式,传播数量呈几何倍的增长。当有关部门监控到相关不良信息时,往往已成燎原之势。

二、微信对舆情引导提出的新挑战

(一)封闭的环境,容易导致信息传播偏向和极化。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微信好友来源多为QQ及手机通讯录,这部分群体与网民现实生活的契合度较高,使得微信信息更易被信赖;共同的兴趣、相似的价值取向,也容易导致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密闭的环境导致微信缺少其他载体(诸如微博)所具备的信息自净和意见对冲能力,进而极易成为谣言传播新渠道。

(二)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进一步缩短,应对难度进一步增大。

在传统舆论环境下,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就是说在事发24小时内能够发布权威消息,就可掌握舆论主导权,避免事态的扩大和事实被曲解。但是,微信发布门槛低、传播速度快、环境虚拟性的特点,使得新闻周期大大缩短,新闻呈现和传播不是以小时计,而是以分秒计。导致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进一步压缩,应对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微信时代舆情引导的对策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宠儿,微信颠覆了传统互联网传播的固有规律,给地方政府的舆情监测与管理增加了难度。比如2016年涉“南海仲裁案”舆情发生后,我们坚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的原则,做到了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及时发声,果断处置。

(一)及时研判,准确掌握第一手情报。

“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1]“南海仲裁案”判决结果公布后,国内民间情绪激动,为此,加强了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我们研判该舆情可能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引发违法游行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及早介入,防范事态进一步扩大。

任何舆情危机都是由舆情事件发展而来的。从舆情生成的规律来看,意见的呈现在危机萌芽期是多元的、弱小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或有意见领袖的民间舆论。当某一突发事件出现时,与其等待其自行发酵、最终发展成舆论风暴,不如及早介入。“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控制形势,可以降低事件造成的伤害”[2]。

面对汹涌而来的游行信息,我们第一时间通知市内民营网站、论坛、微信自媒体等平台不得转发煽动信息,清查已有信息,严格发帖审核;第一时间就涉及我市的游行信息开展全网搜索,在百度、新浪、天涯等大型商业网站、论坛上进行重点查找,发现一起、管控一起;第一时间发动党政机关干部和职工,采取组建微信群、进入社会群等方式,掌握微信群、QQ群1500余个,为进一步做好舆情引导打下了物質基础。

(三)及时发布消息,形成正面舆论的压倒性优势。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3]。政府和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真实的信息,可以避免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真空期”,防止谣言滋生。舆情发生后,我们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特别是各地各部门微信群,集中开展了立体式、大规模正面宣传,有效引导了网上舆论。

一是组织网评员撰写理论文章。先后完成了《真相:因南海问题而发生抵制行为,是不是爱国的表现?》《违法的行为结不出爱国的果实》等7篇网评,引导市民理性表达爱国情怀,劝导市民相信党和政府,不参加游行集会,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积极转发主流媒体文章。组织各地各部门、网军、新媒体,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报道、评论、社评和有关公告、通告,发布《为所欲为的“爱国行为”会伤害国家》、《涵养理性包容的国民心态》、《合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做潜江好市民》、《关于“7.18”网上煽动集会游行事件涉案人员处理情况的通报》等评论文章、信息42条,覆盖近80万人。

(四)及时扩大覆盖范围,增强正面引导效果。

针对部分市民年龄偏大、没有开通微信的实际情况,启动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编发手机提示短信,向全市所有手机用户定点发送,告知近期市公安局已行政拘留一批利用微信串联煽动群众游行的违法人员,呼吁广大市民理性爱国,不参与非法游行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南海仲裁”舆情的处置过程中,对地方政府来讲,微信舆情危机处理的前提是加强信息的预警和监管,根本是建立起政府、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的媒介融合联动工作机制。

注释:

[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2]贾菁:《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3期

[3]香农:《通讯的数学理论》,《贝尔系统技术杂志》第27卷

(潜江市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应对传播挑战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