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的头版创新

2017-06-30张宝训

新闻前哨 2017年6期
关键词:头版媒体融合创新

张宝训

[摘要]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移动阅读。工作闲暇之余,茶余饭后之际,随处可见低头族,他们捧着手机刷微信,看朋友圈。然而,更多读者是浅阅读,其注意力已经越来越难被吸引,报纸的时效性远落后于移动媒体,因此,如何提供与手机阅读不同的体验更为重要,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靠优秀的创意和完美的设计呈现。

信息传播,是一场媒体通过媒介手段,与读者的对话、交流。二者交流需要语言,对报纸来讲,就是版面语言。人与人交流时,语言的抑扬顿挫,均有不同含义,报纸版面语言也是如此,它也有“抑扬顿挫”,传递出不同的声音。报纸头版亦是如此。

[关键词]媒体融合 头版 创新

在传播渠道多样化和读者众口难调的要求下,如何做好报纸版面语言的创新,如何传递出吸引读者、与众不同的声音,这想必是许多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的,也是传统媒体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报纸版面语言构成的要素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构成版面空间的实体,也包括空间、布局结构、版面的变化等。版面语言虽不是新闻,却是一种强烈的视觉诱惑力[1]。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2016年以来,恩施晚报着力对报纸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本文仅从头版版面语言来谈如何进行创新,介绍一些编辑实战技巧,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供交流探讨。

内容为王重整合

头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不是气质与颜值并存,就要看头版这张脸。今年2月,《广州日报》和《晶报》纷纷发声,称改版回归“内容为王”。其实,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但形式必先于内容。新闻内容是根本,报纸版面是载体,二者缺一不可。一张报纸究竟能不能抓住读者,归根结底在于它刊登的内容。同时传达新闻内容的版式形式,不仅决定于内容,又反作用于内容[3]。

报纸的气质,便是报道内容,颜值则是版面语言。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并发挥强大的作用,则需要编辑的整合力和新闻敏感。这种整合力,既要求编辑讲政治,拿捏到位,又要求对当天报纸全部内容有全面认识,既需要对内容进行提炼甚至是再加工,又要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以艺术化的形式等体现所要表达的内容。

以今年1月10日头版为例,头版反映了国际最高科技奖颁布、“一箭三星”发射、州里两会上人大主任和州长新当选、《寻找黄春桃》晚报系列报道和重大气象信息发布。头版导读几乎将当天报纸的新闻亮点全部摆出来了,看了头版就大概了解报纸内容,这样说毫不为过。整个版面既让读者了解国内周内大事,又主次分明,传播效果突出。

为了强化报纸内容传播,头版导读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内页的新闻报道,对于事关民生的付费广告同样可以上头版,甚至是头条。如,首批“电子警察”上岗具体布点公告,大型招聘会广告,都曾享受过头版头条的待遇。

同时,在媒体融合时代,报纸只是传播渠道之一。和报纸同时传播的,还有报社的微信矩阵、微博、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等渠道。如何让一个新闻事件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媒体融合、多媒体传播想必会事半功倍。所以,这就要求报纸头版要有全局站位,要有媒体融合意识,打破常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体现,与其他传播渠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如,州内外重大新闻见报,尽量做到与新媒体发布缩小时效差,形成规模效应。 如2017年3月24日头版头条《(引)特别振奋人心的事咱也说三遍(主)赢了!赢了!国足赢韩国了!(副)本报微信今晚7点全程视频直播室内五人足球赛决赛》,正是全面整合报纸内容,体现报纸内容与新媒体的互动。

标题语言接地气

新闻报道讲究接近性等要素,则要求报纸标题除了凸显地域性等,还必须做到标题内容更接地气,或用口语化、流行网络化语言或俏皮的“一语双关”等手段来吸睛,符合读者阅读习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看到标题就觉得与自己息息相关,从心理上要求自己有看下去的冲动。

传统媒体大佬纽约时报近年来默默改版,焕发出新的活力。从高高在上媒体诸神到仰望读者为上帝的自我定位的转变,最为艰难。打破过去条条框框也是纽约时报改革的第一步,社交网络上流行的“你必须知道的……”这样的标题,也开始在这家精英媒体的信息流中[4]。

或许,报纸再用“你必须知道的……”和“恩施人必看……”这类标题,再也难奏效,难以达到吸引读者作用。这必须要求记者编辑提高水平,不用标题党“忽悠”读者,从内容提炼精华,加上更接地气的语言,真正吸引和打动读者。比如标题中“岔起吃”,“捡趴”等恩施方言,运用到标题中,可以吸引本地讀者,又真正接地气。同时也可用网络语言,吸引年轻读者,如符号@、Word天、点赞、亲们、重要的事说三遍等。2016年7月2日头版倒头条《(引)全国440万个中选出300个,我州就有一个 (主)龙凤镇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将一个工作性报道的新闻亮点提出来了,凸显这个荣誉的分量,能让读者看一眼便得其中要领。

2016年5月14日头版头条标题《(引)掉个头恨不得转半个城?压一点实线就要被拍?(主)走起!我们一起去找交警问个明白 (副)5月17日上午8点半集合 今起可微信报名》,是一个复合式标题,完全口语化,既把新闻事实全面交代,又吸引了读者,达到了活动宣传效果。新闻背景是州城33处高清探头启用后,许多交通违法行为被拍,警方要开展开放活动,进一步向驾驶员宣传高清探头的运行机制。掉头要走老远,碰实线就要被拍,要找交警去问个明白,这句话说出了许多驾驶员的心声。读者读到这句话,心理上距离一下子近了很多。接下来标题回到活动本身,介绍了具体时间和报名渠道。

不过,新闻版标题与网络语言结合也得慎重,不然会破坏汉语言的严肃性和纯洁性,效果适得其反。网络词运用要分场合,不然就成了差错,提倡用网络化语言,同时要抵制那些低俗的网络语言。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新闻专业精神的缺失,必然导致报纸媒体公信力的丧失。报纸标题虽短,却传达出一种新闻价值观,反映了一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品位[5]。

文字内容图片化

其实,有时候将报纸文字内容做成图片或图表在头版呈现,也是被逼的。因为头版照片对题材、重要性和拍摄技术等的要求,相对其他版面要高很多,然而记者当天提交的照片不一定符合头版要求,这就要求头版编辑打破常规,使出洪荒之力,想办法创新“造”图。

在头版“造”图,更要符合头版特征,因为头版是重要新闻版面,必须讲求严肃性,风格一致,同时要吸引读者,又不能给读者阅读报纸带来不便。如果影响到读者阅读,创新就是失败的。

这里所理解的“造”图,最简单的就是引入漫画、符号、矢量等素材,配上簡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加以编辑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吸引读者阅读。

2016年4月1日头版头条导读《(引)交警部门发布出行指南 本报记者绘制赏花地图 (主)带上晚报,去约会这“花花世界”》,配上了简单恩施行政区划图,并根据地域和赏花图片等在地图上加以注明,右下角配发清明节的天气和出行指南,外面用灰色边框包围,形成一个“图中图”。这个整体一目了然,不仅吸引读者,而且实用性强,较好的整合了后面新闻报道的内容。

2016年8月2日头版头条导读《(引)恩施市2016年小学阶段招生实施方案出来(主)孩子在哪上小学?请你看过来!》也属于将文字内容进行图片化的整合图。每年新学期开学,教育部门会根据片区进行学校划片,家长和学生按照片区划分从而对号入座,进行报名等。这好比微信等社交软件里所说的位置定位,编辑便利用“定位”点子,将主要学校的所辖社区进行定位归类,最终形成新的“图片”。

今年1月5日,头版头条对2015年恩施州健康状况报告做导读提示,其实在报告内中也有许多图表,但是这些图表均是从某一具体方面来讲健康状况的。如果将这其中一个图表做导读提示,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所以,编辑最终决定引入医生报告夹的素材,将平均寿命这一亮点提出来,然后依次将男女比例、摄盐量等依次做副题罗列出来。

导读内容复合式

导读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引导阅读之用。国内许多四开大报,头版除了做导读外,还兼容许多新闻报道正文等,都市报则通常是在头版只用导读内容,较少直接采用新闻正文(除图片新闻外)。

头版上一个导读标题,可以不仅是报纸内页一个新闻报道或者专题的阅读提示,也可以是两个,甚至好几个。这样才能体现辅助阅读作用,更让读者耳目一新,阅读起来很轻松、“一劳永逸”。

导读内容要实现复合式,涵盖内页几个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可能不在一个版,或者跨越几个版,这样就需要编辑后期的整合能力,把相互有一定关联的报道内容,用简洁、吸引人的标题进行科学艺术地串联起来。

2016年6月30日,恩施晚报头版头条导读《备注这三个时间,可能对你有用哟!》,就对内页几个活动或新闻事件按时间点进行整合,达到所说的复合式。编辑巧妙地将内页A2版中的“武陵山杨梅文化旅游节开幕”、“我州今年事业单位招聘资格复审”和“高考生可查询录取状态”这三个新闻事件进行整合,引入便签这一素材,以先后时间为线条,并对事件稍作介绍,最终给读者在头版做了一个“备忘录”,实用性强,受读者喜爱。

2016年9月3日,恩施晚报通过本地版和时事版对9月4日开幕的“G20杭州峰会”、9月21日在恩施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和9月23日的“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的开幕或会前准备情况进行了报道。其中,两个新闻报道在A2版,一个在A6版。头版做导读时,编辑可以分做三个不同标题提示。编辑引入三个扇形素材,按照主次关系将三个会议导读植入其中,同时添加了G20峰会元素、报道基本内容介绍和时间表等,最后将这个整体“图片”放在头版中间,既分清主次,又兼顾全面,既醒目突出,又方便实用,传播效果更上一层楼。

版式细节求创新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读者的口味是很挑剔的,虽说众口难调,但是编辑用功与否、版面是否美观大方,大多数读者势必看在眼里。如何吸引读者?这就要求编辑精编细作,随时运用创新手段,不仅要在内容整合上精益求精,而且在版面编排上差异化传播,在版式细节上突显创新。这里所说的版式细节创新,单指实际编辑工作中的小技巧,但它一定要与整个版面风格相搭,绝不能画蛇添足,影响读者阅读。

以恩施晚报2016年8月5日头版为例,当天头版广告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导读,编辑是下了一番功夫。当天新闻亮点有很多,尤以一个高考班全班都上一本,八成进重点大学和宣恩一汽修工将废旧零件拼接成许多“变形金刚”最为闪光。这时,编辑采用印章元素,对头条等两个重要标题导读打上 “牛人”和“牛事”标签。这两个印章的引入,既起到强调突出作用,又鲜明了表达了作者观点,总体上吸引读者,强化了传播效果。

注释:

[1]汪平:《试论版面语言》 《东南学术》, 1997年第2期,第73-76页

[2]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3]刘如森:《版式语言中的辩证关系》,《中国记者》, 1996年第6期,第38-40页

[4]波波夫:《被特朗普狂喷的纽约时报,究竟“堕落”成什么样子?》,《媒记》微信文章

[5]刘丁:《如何用网络语言做好报纸标题》 ,《语言文字报》 2015年10月20日

(恩施晚报发布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头版媒体融合创新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