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应用
2017-06-29柏圣还凌静陈学权
柏圣还,凌静,陈学权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100)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应用
柏圣还,凌静,陈学权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10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应用价值,为其他患者后期检测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本院收治肝腹水合并感染患者共5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肝硬化腹水但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同时还进行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N%)及腹水多形核粒细胞计数(PMN)等指标检测,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WBC计数、N%及PMN分别为(58.31±14.94)mg/L、(8.84±3.08)×109/L、(86.45±20.87)、(520.81±132.52)×106/L,对照组分别为(5.91±2.98)mg/L、(3.07±2.84)×109/L、(55.48± 18.91)、(102.55±62.35)×106/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检测阳性率中,CRP诊断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诊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以更好的改善预后。
血清C反应蛋白;肝硬化;腹水;感染早期肝硬化腹水是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反复炎症,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如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1]。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威胁患者的健康[1]。肝硬化腹水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可以将其认为是多种肝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患者预后通常较差。同时因患者身体耐受性弱,免疫系统能力差等原因,患者易合并感染[2]。而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治疗难度将明显增加,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而言意义重大。血清C反应蛋白在炎症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合并炎症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将会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血清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较强,较传统的诊断指标相比较,具有更多的优势[3]。近年来,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受到认可,且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本次调查中,即对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作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调查时间为2010年1月~2015年1月,调查对象为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患者,将该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1岁,平均(58.3±2.1)岁;同期选取肝硬化腹水但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将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7.4± 2.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于清晨空腹状态下为患者抽取静脉血,检查项目包括血清CRP、血常规等。此外,抽取两组患者腹水对多形核粒细胞,同时进行细胞培养。
1.3 诊断标准(1)CRP>8.20 mg/L为阳性;(2)白细胞(WBC)>10×109/L为阳性;(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N%)>75%为阳性;(4)腹水多形核粒细胞计数(PMN)>250× 106/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观察指标检测值本次调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在CRP水平、WBC、N%、PMN值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观察指标检测值比较分析
2.2 观察组各指标检测阳性率对比调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CRP阳性率为100%,高于WBC、PMN、N%等指标检测的阳性率。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
2.3 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改善经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为(58.3±14.9)mg/L;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其CRP水平明显的下降,检测值为(13.9±4.0)mg/L,治疗后患者的CRP水平下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92,P<0.05)。
3 讨论
血清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常用作机体细菌感染检测,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出现激发感染等情况,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加重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同时还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数据显示,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患者病情原因,其身体耐受性、免疫能力均较为低下,原白细胞数较低[5]。因此在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患者进行诊断时,以传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分析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如白细胞计数指标等[6]。因此医学者不断的进行探寻,以探究更好的诊断指标,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清CRP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在肝硬化腹水并发感染患者中,通过血清CR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且CRP诊断结果不受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影响,结果真实可靠,可为医师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本研究即重点分析了血清CRP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8]。
CRP为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机体内出现炎症感染时,CRP水平将明显的提升,可高于正常机体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对于正常人群而言,其血清CRP检测含量极低。而机体感染好转后,血清CRP水平又将明显的下降[9]。因此血清CRP诊断在炎症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临床调查显示,CRP上升速度及幅度等可反映患者的机体组织受损水平,通过检测CRP水平可了解到疾病的发展或改善[10]。
伴随现代医学手段的进步,CRP诊断越发精确。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CRP阳性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WBC、N%及PMN计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常规WBC等指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阳性率检测中,仅CRP诊断阳性率为100%,高于其他检验项目,由此可见,CRP测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即使对于反应低下或常规检查正常的人群,通过CRP诊断可反映机体内有无炎症。
综上所述,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1]王晓,朱均权.血清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4-55,58.
[2]吴菊意.血清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并发腹膜炎中的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44.
[3]姜彬.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23):18-19.
[4]Sjöwal l Christopher,Cardel l Kristina,Bost röm El isabeth A,et al.High prevalence of autoantibodies to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Association with liver f ibrosis and portal inf lammation[J].Human Immunology:Of f 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istocompatibi lity and Immunogenetics,2012,73(4):382-388.
[5]孔金峰,陈丽芳,熊克宫,等.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3):67-70.
[6]严佑琴,严红梅,汪彤,等.肝硬化患者单纯腹水与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J].山东医药,2014,54(3):40-41.
[7]Reuken PA,Kiehntopf M,Stal lmach A,et al.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 lin(MR-proADM):An even better prognostic biomarker than C-reactive protein to predict short-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 rhosis at risk of infection?[J].Journal of Hepatology:Th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2012,57(5):1156-1158.
[8]朱华波.血清CRP和PCT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诊疗中的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4(8):1619-1620.
[9]杨志花,申凤俊,黄会芳,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4):82-83.
[10]倪传斌,陈武军.8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12):1514-15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