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
2017-06-29董静敏
董静敏
(沈阳市第二中学)
摘 要:近年来,有关小组合作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关注,与此同时,对小组合作的相关理论也被运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有一线教师逐渐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之中,但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就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使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应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数学;教学探索
一、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小组目的不明确,合作化有效性低
现阶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然而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很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都是形同虚设的,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用途。很多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之前,并没有对小组合作的目的和目标进行思考,整个小组合作的过程就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使合作停留于表面,并无实际用处。
2.分组互补性不强,学生合作程度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班级学生实施组别划分时,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并没有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分组,而是根据学生在班级中的座位顺序进行分组,这就导致了分组的随机性,出现同一小组在进行合作时无法进行优势互补,不仅造成小组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小组合作的程度降低。
二、提升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明确小组合作目标,制定科学分组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合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不仅如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相关爱好、数学基础、学生关系以及数学专长等。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在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选择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为了防止在课堂分组中出现差错,教师甚至可以在上课之前就提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
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总结出所给数列中所蕴含的规律,即在学生学习等差数列之前,给出每小组几组数列,让学生以小組为单位去感知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数列意识,达到新课展示之前的“热身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列相关知识的讲解。
2.合作与竞争并存,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意识
影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效果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了教师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对小组合作还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对于小组合作也存在很多不适应的现象。这也就是说很多学生还未形成真正的合作意识,以小组为单位朝着某一目标而努力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基于这一问题,教师不妨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中,都会定期进行数学模拟考试来促进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教师不妨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与能力进行平均异质分组,即每一组学生都有数学成绩优异的和数学成绩较差的,然后定期以每小组的平均分或总分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提升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为了能够使小组优胜,小组成员内部就会自然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而这对于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3.合理进行内容选择,提高合作学习目标性
数学课堂中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是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的,如果教师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解释清楚该知识点,就不需要学生浪费大量的认识与经历去探讨,相反,那些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能力和素养提升的知识点,则更利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要对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进行严格的筛选。那么哪些学习内容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一是开放性思考题,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来寻找答案,如立体几何问题也可以采取向量的方式进行解决;二是趣味性试题,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概率问题,如体育彩票中奖概率等;三是复习归纳知识点,等某一单元的知识点学完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要提高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广大高中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思路能够为广大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金小进.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浅探[J].考试周刊,2007(4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