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2017-06-29朱日中

新课程·中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情境数学

朱日中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

摘 要: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动手“做”数学——数学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能让“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面对现状以及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情境;能力;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反复要求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归纳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最佳载体莫过于数学实验。本文想通过一些数学实验教学实例,与大家交流数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三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大家都知道生活情境在新课的引入、问题的提出、猜想与证明等环节有很重要的“激趣”作用。数学实验教学前,提出问题也要用到恰当的情境,根据其特点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熟知而陌生情境

生活中处处皆是数学知识,有很多生活现象大家看起来司空见惯,但对它的原理却未必清楚,把这些生活中的场景以图片、动画、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有亲切感的同时也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第一节课时,播放技术员如何测量河宽、“珠峰”高等的视频,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也要当“小技术员”,学生的求知欲很快被调动起来。

2.不可思议型情境

这类情境能制造悬念,让学生很兴奋,教师利用与生活常识相冲突的内容来制造话题,引出要学的知识。例如,学习“几何题证明方法”时,可以给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两个人是否一样大,然后用尺子再去量一量,得出结论。这是一幅“大小恒常错觉”图,意在说明,证明具有严密性,不可以想当然。

3.无从下手情境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解决。例如,在公路的同一侧有两个村庄A和B,A村离公路1公里,B村离公路2公里,两村到公路的垂直距离相距4公里,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配水站,问如何建站使铺设的水管最短(在图上标出要建的配水站)?最短为多少公里?这个问题对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学了相关知识后就会迎刃而解。

二、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三增”

1.增加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我们还应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如“勾股定理总统证明”“函数概念”“盲区”等等,这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因此,为提高数学教学整体水平,我们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2.增加随堂实验

为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我们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让学生边学边实验,对于一些结论明显度高的实验,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如,“概率中的抛硬币实验”“圆柱、三棱柱、正方体等展开图实验”“相似三角形中实物与影长实验”等等。

3.增加实验指导

学者肖川提出:“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和要求,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实验能力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例如,在“研究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时,教师应当明确要求学生“沿着正方體的棱剪开时,每面必须留下一棱与其余面共用”。否则有的学生会盲目地剪几刀,会让正方体展开图散落,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当然这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从而养成独立实验的习惯和能力。

三、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二自”

1.自制教具增加实验

数学实验手册上虽然提供了比较多的实验教具和素材,但仍有一些应该设置或重点研究的地方,就算实验手册对某个知识点设置了实验,为了加深知识的理解仍可以加一些自制实验。例如,在研究“体展开图”数学实验中,我们是这样做的,课前就布置学生回家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一个圆锥、一个三棱柱、一个四面体和两三个正方体。上课时老师就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也给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跟上的时间。这样通过自己的剪刀裁出本堂课需要的结论,比等老师公布结论印象要深刻得多。

2.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在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实验”中,主要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和方法,怎样通过剪开不同的路径棱使展开的图不重复、不遗漏,当我们到学生中去搜集实验方案和结果时,基本上全部验证了教材上的方案和结论,我们认为的“不可能”,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的……这样变限制实验为开放探究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数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二不”

一不限定实验步骤,实验的目的是要得到或验证我们的结论,中间的步骤和实验方案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安排。正如上面讲的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实验步骤和方案更加具有开放性,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二不定向实验结论,在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实验”中,学生得到相近或相同的展开图结论,老师则用磁铁把剪开的不同结果贴在白板上,学生也努力地想找出不同于白板上的种类,这个过程学生是开心的,然而我们知道就凭一节课要找全所有的正方体展开图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时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等不及学生找齐所有的结果就和盘托出所有的结论,我想这时学生是不开心的。所以数学实验的结论我们不定向地要求一定得到,给学生以开放的空间。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将各种“有趣”的数学现象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改变以往沉闷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由于知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放任自流,课堂要活跃但不可以混乱,教师应当做引导者而不是看客,只有严格维持教学秩序,我们的实验教学课才会精彩呈现“有趣”和“有效”。

参考文献:

董林伟,魏玉华.浅析初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J].中国数学教育,2013(17).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情境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护患情境会话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