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指导策略

2017-06-29张鹭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背景创设区域

张鹭清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要尊重幼兒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指南》也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区域游戏作为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自我建构和完善的活动形式,与主题活动相互融合可以巩固和提升主题的核心价值与经验,更好地帮助幼儿在主题经验背景下,进行多方面的学习体验,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得到发展。

一、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主题背景下生成和开展的区域游戏,教师应将主题探究与区域活动及社区生活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抓住主题核心经验,以主题探究为线索依据孩子发展的脚步来逐步生成和丰富区域游戏环境。

1.教师隐性推动法

这是一种教师隐性的引领,幼儿实质性的创设和使用的方法。教师根据对主题的预设创设情景式区域空间,让幼儿置身其中感受到一种宽松且有浓厚导向性的探索氛围。随着主题的逐步深入,幼儿相关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们便自然而然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将这样一个“半成品”的环境添加丰富为一个个的工作坊。如在“桥”主题中,教师预先将环境材料规划摆放成“桥梁博物馆”“桥梁设计处”,但孩子并不知道也不将之看作“博物馆”和“规划处”,而只是在里面研究探索大家收集来的各种模型、图片和作品。随着讨论、参观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终于正式提出建立博物馆,并设立了管理员、解说员等。直到此时“桥梁博物馆”才正式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和游戏中建立起来了。

2.幼儿添加丰富法

这种创设方式一般适用于小班,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经验不足,因此需要由教师预先创设,再由幼儿不断添加和丰富。如在小班的“好宝宝”主题中,教师创设了温馨的家的情景,让孩子一下子便很投入地进入到区域学习中,并在情景游戏中不断生成鲜活有趣的游戏和操作内容。

3.师幼呼应生成法

这是一种基于师幼平等互动,交流对话的基础上使用的创设方法。由师幼一方提出想法和建议,共同讨论而生成。

到了大班或中班后期,幼儿的自主性、协作能力以及知识经验的累积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教师便可以“隐退”,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由他们自己发起讨论和思考:要建什么区?需要哪些材料?环境要怎么规划等。如在大班主题“身边的小秘密”中,一直到主题开展的第二周,参观完“气象站”之后,“气象播报台”才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和教师的支持中逐步创设而成。

这些区域游戏活动既来源于幼儿,又融合了教师深层多维的思考-----每个区域都整合了多个领域的目标与内容,每个领域的目标又都落实在多个区域里。以情景化的形式具体生动地展现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同时,又因着这一情景的不断丰富、深入和演变、拓展,有效地推动和引领着主题。它突出地体现了情景性、探索性、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操作性、整合性等特点。

二、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

1.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内容的设置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主题活动,取材于幼儿生活实际,有助于拓展经验、富于探索性和挑战性,因此要从幼儿身边的事物找起,是幼儿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经常接触的,如小班“我是好宝宝”主题中,根据小班幼儿情感、表达和认知特点,教师将活动室创设成温馨的“家”,“家”中的“贝贝餐厅”“贝贝睡房”“贝贝客厅”等便是小朋友怡然自得自主学习的一个个小小活动区,各领域学习目标被巧妙地融进了“家”的游戏中。孩子们在“家”中做饭进餐、穿衣扣扣、分类整理、做客娱乐,不同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的幼儿都能在“家”中找到适合的区域进行活动。源于主题的区域游戏在相互融合中让幼儿进一步构成真实体验,获得丰富的认知经验。

2.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可以是师幼根据主题探究需要收集,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来进行层级投放。

如“海底总动员”主题中,根据孩子们的提议教师在“海底世界”活动区布置了海洋背景,并一起收集投放了视频课件、画册,以及泥塑、折纸、贝壳等多种工具材料。丰富的材料支持,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探究和创意,从“我最喜欢的海洋生物”到“海洋之最”展示台、“海底王国”时装秀、“海洋故事出版社”,材料紧随幼儿的主题进程不断丰富更新,区域游戏也随着主题探究足迹不断发展和深入,并以独特的多种“语言”形式,展示出神奇美妙的儿童世界。

3.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规则的制定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他们活动的空间、形式相对宽松自由,因此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这些规则的制定来自于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矛盾出现时及时顺应生成。如随着“桥梁博物馆”的生成而产生相应的管理员及活动规则。

此外,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孩子的探索兴趣点与需求点渐次地进行调整、生成和拓展。

三、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评价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全面性”“过程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

“全面性”体现为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孩子,评价内容涵盖各领域,评价过程采集个体发展的多方信息等。使评价真正成为了解教育适宜性、有效性,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

“过程性”体现在通过观察、记录、对话等方法收集活动过程资料,再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对教学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做出评定。这一过程既是反思、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伴随多种可能性的教学相长的过程。

“互动性”体现在以“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理念主导下,将评价指标转化为照片和图画,采用图文并茂的记录表现形式,成为孩子看得懂能理解的画册,在翻阅中逐步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发挥评价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多样性”体现在形式方法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记录:便条、观察表、互动墙饰评议栏、照片、录像、幼儿作品、个人档案、家园互动阶段评价等,借助文字、图示、符号等多种方式记录幼儿的发展与表现、从而为真实客观地对幼儿认知、情感、能力发展情况以及课程实施等进行的评价提供依据和条件。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拥有了更为开放的自主权。孩子们无需受到"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能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自主学习。在这里,幼儿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并展开充分的探究、体验、认知、交流与表达;在这里,对生活的一切感知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被生动地再现和创造了出来;在这里,孩子们无论选择哪一个区域,都能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及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把游戏和学习还给孩子,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成长与快乐。

2016年12月

猜你喜欢

背景创设区域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