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2017-06-29贾从宣
贾从宣
【摘 要】 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良好学习方法。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指导有方,敢于实践,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语文课前预习,我们一点也不陌生。预习是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过程。它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习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又渐渐地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我也深有感触。
教了多年的小学语文,我发现,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过的课文,上起来就得心应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而没有在课前预习过的课文,尽管我是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还不知所云,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一问三不知,让我颇有唱“独角戏”的感觉。由此可见,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良好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对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通过我对过去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我发现农村孩子对预习真正感兴趣的不多,他们多是迫于“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应付完成,效果不明显。因此,要让预习取得实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并且乐在其中呢?在课前预习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习。有一次,我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回家朗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我直奔主题,把题目板书在黑板上,在题目上大做文章,先让学生读题目,然后让学生由题目质疑。我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便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说是让别人看的?有的说,自己的花怎样给别人看?有的说,谁把花给别人看?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朗读课文,探究问题。第二天上起课来非常顺畅,学生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教学效果好得出奇。
二、让学生备好预习工具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条件较差。我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同学们都能规规矩矩地完成抄写作业,其他的有如解释词语、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就省略了,问其原因,有的说家里没电脑,没书,没地方查。学生手中没有工具书是不可能做好预习的,所以具备好基本工具书是语文预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语文预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词典,所以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只有准备好了这些最基本的工具书,才能在语文预习过程中借助工具书帮助自己准确地把握汉字的音、形、义,对多音多义词进行辨析,了解成语的出处和意义等。当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并非生来就会学习,就算中高段的小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如果让他们直接去预习,自己寻找学习方法,自己去综合提高阅读能力,他们仍然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对于语文课前预习,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
我们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一定要简易、实用。去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我教给了学生怎样的预习方法呢?结合低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就预习一篇课文而言,我教给学生预习五字诀:“标、画、读、查、记”。其含义是:“标”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一篇课文时,用笔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通过标自然段,学生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画”就是让学生对照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用“O”画出会认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会写字,这样一画,学生就明确了哪些字要求会认,哪些字要求会写。“读”就是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就是要求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记”就是让学生把读书过程中所解决的字音、词义记下来,同时也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记下来。实践证明,学生按“预习五字诀”预习课文,师生都便于操作,预习任务能落到实处。
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是长期而又艰巨的,老师要有心里准备。因为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很多学生预习时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老师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学生一道走下去。老师要一方面引导,一方面督促,不能让懒惰思想占领学生大脑。老师要监督好,这是一项大工程,即使已经形成,也要坚持督促,并要有相对应的检查措施。课余时间找个别同学谈谈话,检查笔记本,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每次上课,教师都可以设置“预习抢答”环节,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的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指导有方,敢于实践,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